APP下载

考试,不是新课程的天敌

2007-04-23程晓堂

人民教育 2007年6期
关键词:语音语法中考

程晓堂

目前教师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现行的评价与考试体系阻碍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应试教育的压力束缚了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教学与评价存在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许多英语老师也存在这些认识。

新课程还在实验阶段,有这样或那样的认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要进行改革,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新旧思想、行为的冲突。关键是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对这些冲突进行分析。

一、英语新课程下的考试仍然以考查知识为主吗?

英语中考、高考一直都在发生变化。总体来讲,英语高考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合理。近几年来,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中考进行了大力改革。2004年以来,由教育部统一规划和指导的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即中考)改革已经在部分地区实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单纯考查语言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少。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而言,近年的英语中考、高考有两个特点:

第一,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考查能力为主。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考试主要考查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所以说,至少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英语中考、高考已经不再是以考查语言知识为主,而是着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虽然有时由于命题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和材料选择方面的问题,还有一小部分考查知识的试题,但它们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

第二,即使是考查知识,也是考查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考查语言形式的掌握情况。过去很多单项选择题要求学生判断选项本身的语言形式是否正确,有时学生不需阅读题干就可以排除某些选项。这种试题就是单纯考查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已非常少见。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教辅材料里的练习题和模拟题,仍然以考查知识的试题居多。这些练习题在形式上与中考、高考题很相似,但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今后的中考、高考还要进一步改革,试题结构和考试形式将进一步优化。有的地区计划在将来的试卷中只设听力、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适当的时候还要进行口语测试。这样就可以逐步过渡到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考试体系。

二、英语新课程真的主张淡化语法吗?

英语新课程不主张淡化语法,只是提出教师不要过于强调单纯传授语法知识的做法,不要脱离语境讲授和记忆语法规则,学生不要脱离语境去学习语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里专门有一部分就是语法知识的教学目标。

有的教师说,语法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如果不系统学习语法,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语言能力。其实,没有证据表明系统的语法知识与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考试之间有必然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将来学生参加的考试是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话,那么考试成绩与系统的语法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一位高中二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听的能力都不错,但考试成绩总是中等偏下。查阅他的试卷发现,答错的主要是语法题,如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分词的一般式和完成式、被动语态、must+完成式、虚拟语气的过去式等问题。这说明,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并不影响阅读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由于他的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导致了考试成绩差,由考试成绩差就判断他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种推理是错误的。系统的语法知识本身和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利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但是过多、过于庞杂的语法知识就不一定有实际价值。如果一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很好,即使语法知识部分得零分也没有关系。

于是又有教师说,既然考试不考语法知识,那平时是否就可以不教语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考试是抽样的,不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因此,所谓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考语法不等于不需要学习语法。学习语法、词汇是为了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中考、高考主要考查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一个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就说明他已经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因此,考试不需要直接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英语中考取消辨音题,教师就可以不重视语音教学吗?

这个问题与关于语法的问题非常相似。不考语音不等于不需要教语音。我曾说过,英语中考命题应避免采用辨音题(考查学生识别和辨别语音的试题),一位教师就问,难道辨音能力不重要吗?我的回答是,辨音能力当然重要,但并不是重要的内容都要考试。语音知识和微观语音技能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音对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尤其重要。语音基础较差的学生,听力一般比较差;较好的听说能力的背后肯定有较好的语音知识和语音能力。如果学生在听力和口语考试中有很好的表现,就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语音知识,具备了较好的语音能力。因此,以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终结性考试(如中考、高考)没有必要单独检测微观语音知识和语音能力。辨音题实际上是考查微观语音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考试取消辨音题并不等于平时的教学可以忽视语音教学。

需要指出的是,语音教学不等于音标教学;重视语音教学也不一定非教音标不可。现在很多英语教师在教语音时,往往过于强调学生读音标和写音标的能力。其实,能够写音标、识别音标不等于能够正确识别语音和正确发音。

四、中考、高考不考听说能力所以就不需要开展听说教学吗?

首先,并非所有地区的英语中考、高考都不考听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的中考、高考都含有听力部分,不考听力的地区(省份)越来越少。有些地区的中考已经包括口试,而且其成绩计入总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将来的英语高考也要进行口试。

其次,即使是少数地区(省份)暂时不考听力,也不等于平时教学就不需要开展听说活动和培养听说能力。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需要在交际中学习。如果课堂上没有听和说,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只有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协调发展,才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课堂上开展听说活动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练习听说能力。听说活动是与读写活动不同的学習渠道,是获得语言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的重要过程。正如我们平时听报告、谈话、讨论并不都是为了练习听说能力一样,课堂上的互动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是获得知识和发展技能的一种渠道。

五、讲解课文真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吗?

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实验地区,仍然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课文,特别是课文中所谓的语言点。当问及为什么这样做时,很多教师说,如果不讲解语言点,学生不仅读不懂课文,而且会影响考试成绩。他们把课文看作知识点的载体。一些教师认为,通过课文教授语法和词汇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堂活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应用来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点。为此,他们还跳过教材中的一些听说活动内容。

然而,现在新出版的初中、高中英语教材,不像过去的教材故意“藏有”很多语言点。这给很多教师带来了困惑,也给那些习惯于讲解语言知识点的教师带来了挑战。有的教师说,现在新教材中的课文没什么可“讲”的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新教材可以迫使教师放弃过去那种错误的做法。课文的首要功能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而首先是用来阅读的;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其次是提供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因此,英语课堂上教师没有必要详细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否则,教师就只起了一个词典的作用。有的教师担心,如果不讲解语言点,考试怎么办?其实,现在英语中考、高考有多少试题是直接考查课文中的语言点?没有证据表明详细讲解语言点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六、考试内容与教材内容真的挂钩吗?

考试内容与教材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终结性外语水平考试一般不应该与任何教材内容直接挂钩。国际上著名的托福、雅思等语言水平考试从来不规定考试范围,也不指定教材(专门为这些考试编写的应试书籍除外)。中考、高考命题时,要求考试内容与教材挂钩是不合理的。教育部下发的《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明确指出,考试内容不能直接与教材挂钩,既不能以一套教材为蓝本,更不能采用多种教材兼顾的做法。教育部还明确规定,各省初中、高中教材至少得有三套。如果考试与教材内容挂钩,那么是否意味着学生每一种教材的内容都要掌握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考试不与教材内容直接挂钩,平时教学就没有必要不折不扣地死抠教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灵活使用教材:(1)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各单元的重点活动,给重点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合理安排其他活动的时间。所谓重点,既包括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重点,还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重点。确定完重点之后,把时间充分安排给重点活动,再根据剩下的时间合理安排其他活动。(2)根据可用的时间以及实际教学的需要,减少某些活动的具体步骤;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把每个活动都做得很充分,可以减少某些活动的步骤,其实就是把这些活动处理得简单一些。(3)有些活动可以由学生课后完成,并根据情况决定课堂上是否检查。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做,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哪些是课后必须做的,哪些是建议学生做的。还要讲清楚哪些是上课要讨论的。这样就不用在课上把所有的活动一个不漏地去落实。

七、不采用题海战术考试就不能取得好成绩吗?

应该承认,既然考试存在,就必然有应试的需求。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应试本身没有错,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试。需要指出的是,应试不等于应试教育。在考试之前适当地进行复习和准备,是必要的应试措施。而完全以应试为目的实施日常的教学,就成了应试教育。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采用题海战术是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答案是否定的。

种类繁杂的练习题质量没有保证。各类练习题多围绕知识点设计,而不是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这么说,大量地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题对提高考试成绩并没有明显的作用。有的教师问,如果不做题,那课上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呢?个人以为,可以在阅读上多花一些时间。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的内容应该尽量广泛,能够让学生感兴趣,而不应该局限于带选择题的阅读练习材料。

目前,大量地做模拟试题几乎成为应付中考、高考的法宝。其实,对一个本身不完善、不稳定的系统反复进行检测,实际上会对该系统造成损害。大量地做模拟题也有类似的害处。一位老师说得好,他说平时学习与考试的关系好比是磨刀与砍柴的关系。磨刀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如果磨刀时旁边放一块木头,磨一下,砍一下,恐怕刀永远也磨不好。平时学习就像是磨刀,最后的考试就像是砍柴。刀磨好了,砍柴就顺利。平时实施有效的教学,考试就能取得好成绩。如果平时不注重积累,而是反复地做模拟题,就像磨刀时磨一下砍一下,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八、从高一起就应该用高考的形式与标准进行考试吗?

调研中发现,在一些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平时的单元检测题、模块考试题的形式、标准和高考试题别无二致,甚至连“×月×日前绝密”的字样都要印在试卷上。教师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从高一开始使学生尽早适应高考的要求。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高考的形式与标准只适合高考,不适合其他评价目的。高考的目的是选拔,这与日常的检测(单元检测、模块考试)是不一样的。高考必须有合理的区分度,平时的检测没有必要像高考那样讲究区分度。高考主要考查综合语言能力,平时的检测主要检查阶段性的学习结果或某一方面的学习结果。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高考题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平时的检测完全没有必要采用高考的形式且受这种形式的限制。考试本身对促进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多大作用;平时教学中的评价有很多不同的功能,不能把所有的评价都与升学考试联系起来。

总之,我们必须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与评價之间没有根本的矛盾。考试不是“万恶”之源,它不应该成为教师把学生带进题海深渊的借口。

(作者系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语音语法中考
微信语音恐惧症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跟踪导练(二)4
对方正在输入……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参考答案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