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实际,打好作文基础

2006-11-24吴柳青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题眼体裁读书

经常会有学生因为作文而焦虑,究其原因大抵不外乎这么两个方面:其一、没有东西好写,即缺乏写作材料;其二、脑子里虽然也有一些材料,但是不知如何下笔,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出满意的文章来。对于初中学生,上述焦虑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刚刚告别了小学,踌躇满志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学习目标,在各个方面都想拥有新的飞跃、新的突破;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高中学生的沉稳与主见,情绪容易浮动,自信心也比较脆弱,加之阅历短浅,语文水平与作文能力暂不能满足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因而常被现实所困惑。由此可见,对于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更需要多关注学生实际,努力消除其心理焦虑,培养他们广博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社会生活,解决没有东西可写的困惑

要作文,作好文,应当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显然读书对于作文是相当重要和必要的。一个作家,首先应当是一个“读书家”。诗人李白“十岁观百家”,“十五岁观奇书”;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同样,假如不善于读书,即便是个天才也必将“泯然众人矣”,因而,多读书,多积累思想,多获取前人的经验委实是解决没有东西好写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是,仅仅强调读书,仅仅让学生在书本的圈子里打转转,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没有东西好写的困惑,在强调读书的同时,更应该积极、热情地引导他们走进社会生活,用心观察、诚心体验社会生活。“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是讲明了这样的道理。的确,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关心社会时事,感受风土人情,写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浓厚生活气息的文章来。

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行为的积习,不少家长、甚至于一些语文教师都经常过分强调读书、注重作业。仿佛只有起早摸黑整天埋头于书本,埋头于题海,学校才像学校,学生才像学生,教师也才满意,家长也才放心。诚然,这样的学生,书是读了一些,题也解了不少;但是仅有那种从家庭到学校的单调生活体验,仅有同学、老师、家长之间小范围内的交流,必然会视野狭窄,孤陋寡闻。怎能够写出新鲜、充实的文章来呢?

要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真正拥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就必须使学生做一个充满朝气的现代生活的主人。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切实端正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倡导和竭力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另一方面更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建立起大语文的教学观。有道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文教学应当“事事关心”地植根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当然,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必须善于指导学生的观察。初中生观察生活往往停留表层,较为片面,也较为孤立。因此,我们必须强调诚心思考,冷静分析,多角度体验,善于辩证思维,善于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断丰富情感,充分挖掘现象的深层内涵,提高认识水平。当然,对于观察所得,更要强调积累,通过日记、随笔等形式坚持不懈,日积月累,这样才更有效益。

二、加强方法指导,解决学生有东西而写不出文章的困惑

初中生由于年幼知贫,认识肤浅,写作技法也不够娴熟,往往会有东西而写不出来的困扰。对此,我们的指导应当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循序渐进,努力使他们轻松上阵,对作文感兴趣。

(1)审清题眼。什么是题眼?题眼就是题目中最能揭示思想内涵或者最能表明情感色彩的词。题眼往往是作文的内核与重点所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轻车熟路审清题眼呢?借助于标题语法结构分析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譬如:标题是一个句子,题眼就常在谓语部分;标题是一个短语,题眼又常是修饰或限制的词语;标题是一个词,题眼则往往是该词的本义或象征义;标题是一对或一组并列关系的词组,那么题眼便是词与词之间的内在关系。

(2)明确体裁。体裁由内容决定,但是有些文章其标题就已确定了对文章体裁的要求,所以如果体裁选择错了,就会偏离写作要求。初中学生对于隐含于题目中的体裁性标志语经常不加注意,甚至无法辨识,他们常会犯愁,常会因为拿不准体裁而无从下手。足见,确定体裁虽然极为简单,然而对于他们也并非易如反掌。我们同样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规律。譬如:“记”、“忆”、“见闻”之类或者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题目往往属于记叙文;“赞”、“颂”、“抒情”等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题目往往是抒情性或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谈”、“论”、“议”以及表意比较抽象,需要揭示内在关系的题目,则常是议论文。

(3)学会取舍。材料的取舍是作文的基本功之一。有些学生虽然手头拥有大量的材料,但是经常不懂得怎样选择、怎样取舍,写起文章来不是罗列就是简单地堆砌,看似材料充实,然而没有层次,也缺乏典型意义,更谈不上什么丰富、深刻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懂得对材料的合理取舍和准确提炼。所以,我们当要指导学生分析、综合已有的材料,揭示材料内涵,从而全面、立体、深刻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

(4)布局谋篇。初中学生由于整体把握能力欠缺,随意性大,写文章经常东拉西扯,不能前后一致,主线贯穿。即便有的学生也懂得一些层次结构,懂得一些照应的道理,也往往稚嫩、刻意而呆板。譬如常有学生只会机械地首尾呼应,开篇是“铃铃铃”一阵铃声,结尾又是“铃铃铃”一阵铃声。所以,要加强布局谋篇训练。每当作文,都要求学生列出提纲,学会精心构思,养成下笔先有框架,行文早有脉络的良好习惯。

(5)画龙画神。应该说画龙点睛并不难,许多学生在小学里就已经掌握了文后点题的基本技法。当然,写文章不能仅靠点题,丰富的思想情感应当融于全文,寄予字里行间。就拿画龙来说吧,假如没有画出龙的神韵,只在蛇身上点睛,那么即便再有技法,点得再为完美,也不过是作秀,不过是弄巧成拙。诚然,文章的神韵是多方面的,但是语言表达十分重要,语言好比画龙的线条与色彩,得心应手才能和谐完美,才能真正创造出想要创造的神韵来。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多指导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写起文章更具个性,更有活力。

(6)教师“下水”。名家名篇固然是美文,经过千锤百炼,的确是语言的精华,艺术的典范。但是对于鉴赏能力低下的学生,有时候对于名家名篇实难以消化,吸收不了。教师“下水”作文虽然没有名篇的艺术成就,可是它实在,容易亲近和效仿,而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好文章的信心。另外,教师的“下水”作文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也更具有师范性的演练效果。为此,教师要敢于自我挑战,敢于多“下水”,多给学生以欣赏的兴奋和创作的冲动。

总之,有焦虑是因为有困惑。既有焦虑,就需要我们想尽办法去解决困惑,去消除焦虑。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更有信心面对未来,健康成长。

(吴柳青浙江省武义县下杨中学)

猜你喜欢

题眼体裁读书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我爱读书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