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2006-11-24刘本成闫宪富
刘本成 闫宪富
随着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的比重有所增大。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研究工作呢?
首先,应当给予文言文教学以适当的定位。申小龙在《汉语与中国文化》中曾说过:“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实际工具,还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文言文是一种时代久远的书面语,它是记载和传承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载体。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当秉承“古为今用”的文化思想,化古为今,突出语言文化的民族性、人文性。与其他语系相比较汉语更具有人文性。汉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工具,还是阐释人文世界的工具。汉语是把语言作为一个人参与其中,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动态的内容上自足的表达与阐释过程。所以,文言文教学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次,正确处理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关系。在白话文出现之前,书面语和口语是分离的,文言文是书面语。古代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教学,政、史、子、哲全面概括,而近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学就成了“小语文”教学,只包括语文学科的教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汉语(白话文)逐渐确立了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纯粹的白话文,造成的则是当代白话与民族历史的分离。文言文的正统旁落,就出现了是否取消文言文的争论。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的比重也是忽高忽低。应当说,要不要学习文言文这个问题应该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目前更应该关注的如何学习文言文。这里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处理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关系问题。民族语言的革新与继承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两者同样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体,语言具有继承性,白话文是在文言文基础上表达方式的一种新发展、新突破。但是其基本的语法特征有一致性。一定意义上讲,白话文学的好,文言文学的未必好。这正如钢笔字练的好,毛笔字写的未必好是一个道理。语言的丰富性就在于它的变化发展,它是一个顺进的过程,研究白话文教学必须学习它的源头——文言文。
再次,关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一词的英语原文是HUMANISM,是从德语HUAMANISMUS译过来的。早在15世纪末,意大利学生就把教古典语言和文学的先生叫UMANISTA,把教法律的先生叫LEGISTA,他们所教的课程统称为STUDIAHUMANITATIS,英语译为THE HUMANITIES(人文学)。而HUMANITIES又源于HUMANITAS,意指人性修养。《易经》中有“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礼教文化,与HUMANITAS是相吻合。人文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在英语国家又称自由教育,是以文史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认为教育归根结底应该是人文教育,既以全面的和谐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为目的。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部分的要求是:1.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要求中不难看出,文言文教学和人文主义的关注点是相同的,即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散文和诗词曲作品,着重理解其思想内涵,领略其艺术特色,情感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从孔子开始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的个体而言,不仅仅是智商的发展,还更应从情感、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情商上进行开发。文言文教学的丰富内涵恰恰能够提供一个学生发展的平台。
最后,用现代观念审视文言文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是就语文按照现代社会的教育观念转变而言的。中学语文课本共涉及文言文实词120个,虚词15个,古文10篇,诗词曲30篇。相对于浩瀚的我国古代文学宝库而言,这是九牛之一毛。但是课本选文范围广,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目前的最高水准。相对于白话文选文,文言文选文争议最小。首先,应在传统观念基础上运用创新性的现代观念,而不是脱离课本和社会实践的所谓的现代观念。中学语文教学总的动态目标是完成语文的现代意义与价值的转换,用现代价值观阐释世界。其次,防止旧瓶装新酒。文言文的选材应更贴近生活,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强调其应用性、实践性、人文性、社会性。
(刘本成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闫宪富山东省兖州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