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铁成金显魅力

2006-11-24邵兴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考场

张 莉 邵兴军

对于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积累丰富的材料固然重要,但掌握大量素材不一定就能写出内涵丰富、内容充实的考场急就章,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处理材料,优化运用。惟有点铁成金,使素材与话题完美结合,方能尽其所用,有望打造出一篇考场佳作。

一、关注时事,力求新颖

“材料新鲜”是高考作文对材料的要求之一,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用与时俱进的新事取代陈年往事,文章才会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比如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中就引用了“感动中国人物”任长霞的事迹:

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位女英雄任长霞,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出乎其外”,她公正廉明,扶困济贫,顾及人民大众利益;“入乎其内”,她除恶扫黑,铁面无私,将一颗真心奉献给人民大众。“入乎”他人,全心呵护每一个有难的人,让伟大的奉献之花开在每一个人的心坎里;“出乎”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为家人谋私利。任长霞知出知入,让人永世难忘。……“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树立了任长霞的“心美”丰碑。

其实做到“新”除直接选用新近材料外,完全也可以“听唱新翻杨柳枝”,旧事例新视角,新语言。如写淡泊名利,也可以选取古人事迹,请看这样一段文字:

“不炼丹金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史,不使人间作孽钱。”好个绝意仕途、浪漫而悠然的才子——唐寅。面对名利,面对荣华富贵,他悠然自得,不屑世俗,丹青翰墨里沉浸着一颗清朗、淡泊的心。

二、紧扣话题,力求丰富

高考作文评分发展等级中“丰富”是很重要的要求,材料丰富直接就决定了内容充实,论证方法多样。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纪念》中运用了犹太民族、居里夫人、作家三毛等材料,《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中运用了持竿垂钓的庄子、旷世奇才诸葛亮、中原大地的女英雄任长霞等材料,《留给明天》中运用了嵇康、海伦·凯勒、徐志摩等材料。丰富的材料、丰厚文章的内涵,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和良好的写作素养。

材料在紧扣话题的前提下,内容上丰富还应注意选择时的四个有机结合,以免单一、呆板。

(1)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有机结合,使个别事例与一般原理相辅相成;

(2)古今中外的论据有机结合,使之具有代表性;

(3)正面论据和反面论据有机结合,使文章对比鲜明,增强说服力;

(4)点和面有机结合,使论据既具体又全面。

三、叙析材料,力求简要

很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对所占有的素材大谈特谈,以至拖沓冗长,甚至文体特征不明显,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将议论文中的事例等用于记叙文中的事例;其二,概括叙述事例的能力不足;其三,围绕论点定向复述事例的能力不足。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给“从谏如流”上把锁》中的一段举例论述就极精炼: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候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其实,对自己所选用的材料,注意详略结合,也就基本上做到了简明扼要。一般来说,重点论据详,一般论据略;陌生论据详,熟悉论据略;现实论据详,古代论据略;事实论据详,理论论据略;正面论据详,反面论据略;“点” 上论据详,“面”上论据略。

四、雕琢语言,力求鲜美

很多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会联想到相同的事例,但由于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同样会造成分数上的差距。如果能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努力用鲜美的语言将材料雕琢打磨,认真梳理,巧妙组合,就有可能文笔斐然、流光溢彩。如2005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棱角》一文中有一精彩片断:

历史在我们的前方总会摆道岔口,虽然人性的弱点总让我们去追寻安逸的生活,让自己游弋于蜜罐中乐不思蜀,让自己圆滑地为人处世,无憾地“行走”。虽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何等逍遥自在,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如此轻逸无谓,但风华正茂的我宁愿如锋芒毕露的苏东坡饮酒赋诗,大放厥词,尽管早生华发却也乐得自在……

这段文字所用材料我们再熟悉不过,但该考生灵活运用修辞、语句形式多样,语言便鲜活、精美,读来清新怡爽。

总之,只有独出机杼巧剪裁,点铁成金显魅力,才能在众彩纷呈的考场作文中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赢得属于自己的绚烂。

(张莉邵兴军山东宁阳一中)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考场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恰当使用论据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