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平扬:古老邛窑的当代传人

2006-11-23罗三藐

青年作家 2006年8期
关键词:邛崃陶瓷作家

罗三藐

从著名的十方堂邛窑遗址实地采访回来,在当地文物专家胡立嘉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驱车穿过邛崃老城区的好几条狭窄的街巷,终于在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巷口停下来了。何平扬先生的家住在紧邻邛崃古城区的善星巷口。老远,我们就能看见一个简易的指示招牌挂在一栋普通砖混楼房的外墙面,如同一个随处可见的小旅馆店牌,上书“何平扬大师工作室”几个正楷大字。

主人给我们打开铁皮门,里边是一个狭长的小院,中央有10余盆长势很好的花草盆景,四处散放着零乱的泥塑,还有一些成品或半成品的陶器……我们从这些零乱错杂的物品间走过,一直到尽头的一间放着几张旧沙发的客厅里。客厅里也一样散乱:墙上是一些何先生与来访者合影照片、名人题字、几件陶艺作品照片;地下到处散放着各种泥塑与陶器制品;另外还有几件老旧的实木家俱散立在几处墙角,看起来也没有经过什么精心的布置。看着这样零乱的样子,与其说这是一个陶艺工作室,毋宁说是一个简易的手工作坊。

对我们来说,何平扬先生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贯耳。据熟悉邛窑的朋友介绍,何先生从事邛窑的研究、创作、生产达30多年,研制出古今釉彩100多种,制作设计的邛陶器皿达600多件,其中有30多件邛陶艺术品获得了全国和省级大奖,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古老邛陶在当代的唯一传人。何先生不仅接续起早已断代失传了800多年的古邛窑工艺,而且还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前无古人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当代邛窑新艺流派。

也许真的是陶如其人,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何先生的人品性格真的像他钟爱的古老邛陶一样,既有来自民间原生态的朴素淳厚,又不乏经火窑变之后那动人的灵性光泽。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何先生30多年来的勤奋与执着,那曾经令世界大吃一惊的古老邛窑,只能是博物馆里死去的摆设,难以活在人间,成为一门精湛独特的陶瓷艺术。

●当年毛主席一句话,古邛窑的生产就恢复了

青年作家:何先生您好!作为公认的邛窑当代唯一的传人,您能跟我们谈邛窑的历史渊源吗?

何平扬:古邛窑的历史很长,始烧于东晋,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朝、五代时达到了它的极盛时期。尤其在盛唐,邛窑最早烧出了三彩釉陶,为举世闻名的“唐三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世界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邛窑是最早使用高温彩釉技术的名窑,其产品釉色极好,光洁莹润,是陶瓷上进行彩绘的较早窑址之一。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在《邛窑古陶瓷研究》中首次把邛窑定位为“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影响了后来的长沙窑、均窑等中国名窑。两宋以来,随着瓷质更加精美细腻的新兴窑系的纷纷涌现,邛窑逐渐衰落以至于荒废,到了南宋末年,加上蒙古人席卷南下,对传统手工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邛窑也从此断绝。到今天,邛窑的烧制工艺已失传达800多年了。

青年作家:既然邛窑的烧制工艺已失传了这么长时间,那么您现在烧制的“邛陶”,又是如何得到传承的呢?

何平扬:我现在的这些技术,差不多都是我几十年来自己摸索出来的。最早我所在的邛陶厂,只是用落后的脚蹬手摇方式生产一些民用的粗陶器,包括缸、坛、罐、钵之类的东西。古邛窑生产,是靠当年毛主席的一句话。1972年,毛主席指示:“把过去失传了的东西恢复起来,而且要恢复得更好。”紧跟着周总理也说:“煤炭烧泥巴,也可以增加外汇收入。”于是,省二轻局迅速响应毛主席号召,决定恢复和发展古邛窑生产。上头花了二十多万元新建厂房、添设备、试制产品等,由老陶瓷艺人康兆铭牵头把邛窑的品种做出来,于1973年正式投入生产。我就是那个时候进厂的,当时的厂名叫“邛崃美术陶瓷厂”。

青年作家:这么说,您最早是师从于康兆铭先生?

何平扬:我因为从小一直在学绘画和雕塑,当时20岁,已经很有美术基础了。的确是康兆铭先生以“美工”的名义把我招进厂里的,然后就跟他学习陶瓷艺术设计造型等。那时省二轻局专门派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老师到厂里来传授技艺,同时还邀请了四川美术学院陶瓷系的老师前来指导工作,帮助培训美术和技术工人。我白天在厂里画泥胎,晚E还要带了泥巴回家做雕塑,业余时间全部都花在这上面了。虽然很辛苦,但我喜欢做这个事情,所以很快就把制陶的全部工艺都学会了,包括采泥炼土、制模,到成型上釉、烧窑等全过程。

青年作家:您是在什么时候在这个行业里取得了好的成果,并且逐渐为外界所知的?何平扬:1974年我就有作品问世了;1976年在北京的全国工艺美术展上,我创作的彩陶“螃蟹砚台”入选参展,当时这件作品在展会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那个年代参加全国的展览是不评奖不颁奖的,但从此,我设计的作品开始全面投产,件件都能面世,而且影响面也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去了。再后来,奖就得的太多了,总共有好几百件获奖的陶瓷作品吧,产品也相继出口到许多国家去了。

●我烧制出来的仿“邛三彩”,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青年作家:您在邛窑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能跟我们谈谈你眼中的古邛窑的特点吗?

何平扬:古邛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风格民间化,设计品种多姿多彩,不拘一格。从多年出土的邛窑陶瓷器皿上看,有各种坛、罐、壶、碗、杯、盆、砚、炉、鼎等,包括极有名的陶制省油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艺术性极高的邛窑作品,包括著名的美人抱鱼杯、鸳鸯杯、鸭杯、鹦鹉杯、鹅水缸,以及人物、狮、马、各种生肖、玩具等,其造型大胆夸张,融合了古波斯、印度艺术的造型风格,具有迥异于其它中国名窑的、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青年作家:那么从邛窑的烧制工艺以及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来看呢?

何平扬:全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在他所著的《邛窑古陶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写道:“高温低温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窑的代表作品,均较早烧制成功,其工艺传播于江南诸名窑,而又以湖南长沙‘铜官窑受其影响最深。”其实,中国陶瓷从单色釉演进到二彩釉,再进一步演进到三彩釉,这样一个彩釉递进的过程,正是邛窑为我们勾画出来的。也就是说,三彩陶瓷器是起源于邛窑的。邛窑早期是以烧青瓷为主的,隋代时创烧了高温彩绘瓷,到了唐代又以“邛三彩”而闻名于世。

青年作家:那么“邛三彩”与“唐三彩”之间的特点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何平扬:邛窑的高温三彩釉用药系无铅釉,比北方“唐三彩”所施用的有毒铅釉要环保得多,由于它是以高温一次性烧成,胎釉结合紧密,釉面不易褪变脱落。北方“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陶器,仅以平涂釉料作为装饰,由于温度不够,釉面容易腐蚀剥落。北方“唐三彩”的发达是因唐开元、天宝年间厚葬之风而兴起的,因此,其产品主要用之于随葬之明器,日常生活器具极少。从这个方面看来,唐代“邛三彩”在烧制水平

品种和使用价值上,已远远超出了北方“唐三彩”的水平。“邛三彩”不仅用于明器,也用于陈设器、实用器具等方面,并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而作为外贸商品远销至南亚、西亚,以至于欧洲。

青年作家:那么,您是如何看待您现在的陶艺创作与十方堂、固驿窑等古邛窑遗址里出土的“邛三彩”之间的关系?

何平扬:说实话,我几十年来所有的功夫都花在对邛窑的研究上了。虽然古邛窑工艺已断代了800多年,但经过我这么多年来不断的摸索、实验,到现在,我烧制出来的仿“邛三彩”,已经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从而间接印证了传统邛窑工艺在我手里的复活。我烧制成功的“邛三彩”,在色彩上既有黑、绿、褐三彩,也有黄、绿、褐、蓝为基调的彩绘;在装饰工艺上,除了色釉装饰外,还有“胎装饰”——采取了刻、划、剔、贴、印、雕、塑等多种技法;在器型上,既继承了古邛窑器物代表性的传统风格,又结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所以,我所烧制的陶瓷作品,称得上是古邛窑在当代重新挖掘出来的新艺流派。

●中国的事情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邛窑也是一个例子

青年作家:您现在作为邛窑的当代传人,不知在您以后,邛窑的烧制技术还有没有人接班啊?

何平扬:我在邛崃美术陶瓷厂当厂长17年,先后培养了许多烧陶制陶的技术人员,但1999年厂子倒闭,这些技术人员也各奔东西,都散了。我觉得几十年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当代邛窑就这么衰落下去,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下定决心,只要有碗饭吃,就绝不丢下邛窑。我把自己仅有的2000元钱投进来自己做产品,并致力于研究邛窑中的古艺。不管当时经济有多困难,东挪西借地筹款,2001年竖起了邛崃市何氏邛窑艺术陶厂的牌子。现在,我筹办的这个至今连厂房地址都还没有落实的“艺术陶厂”,主要是我和儿子何丹一起在搞。何丹从1999年卫校毕业后,在我的劝说下放弃了行医,一门心思跟我学邛窑,现在学有所成,已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我这个“邛窑当代传人”算是后继有人了。

青年作家:除了您原来厂里的职工和儿子何丹之外,还有外地来的人向您学习吗?

何平扬:有啊。来学习的除了中国人,外国人也有。1987年,一个叫古德隆·泊尔的奥地利女留学生来拜师学艺,专门要学邛窑陶艺,算是我正式的外国学生。后来,她学成回国,还专门盛情邀请我到奥地利的林茨市去发展,条件当然是非常好的。我没有去,毕竟邛窑的根子是在邛崃嘛。不过总的来说,能够继承邛窑技艺的人依然少得很,将邛窑发扬光大的路程,还是很艰巨的。

青年作家:从事邛窑艺术的人才稀少,是不是人们对邛窑的宝贵价值认识不足造成的呢?

何平扬:有这个原因吧,中国的事情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邛窑也是一个例子。当年恢复古邛窑陶器生产以后,产品曾一度远销到日本、东南亚、美国、英国、黎巴嫩等国,使邛窑名扬海外。同时,省、市的领导同志常常把邛窑产品作为贵重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更使邛窑的身价百倍。1977年,第一个外国人、新西兰的专家路易·艾利专程来邛崃参观,对我做的陶艺作品又是拍照又是竖大拇指,说这是真正的艺术,总之是极为赞赏。后来,带他参观十方堂古邛窑遗址时,他看见遗址那满地的邛陶碎片,简直惊呆了!称这里遍地都是无价之宝。他回国以后,写了一本书叫《瓷国游记》,记叙了他在邛崃的见闻,在海外影响很大。此后,前来参观访问的国内外团体、名人非常多,当年的国防部长张爱萍、雕塑大师刘开渠等参观之后,对我烧制的邛窑作品大加赞赏,并亲笔留书,表示对我的鼓励。

青年作家:既然邛窑在外面影响这么大,为什么现在您在恢复邛窑生产的过程中,依然感到发展很困难呢?

何平扬:没办法啊,现在厂房建不起来,我没有地盘,也没有钱建自己的窑,每一批_产品都要拿到别人的窑里去烧,产品质量没法自己保证,废品率很高。2003年,省工艺美术协会支持,拨了10万元建窑,可到现在地址还没有落实。烧陶取土很讲究,泥土要有油性,需打井到很深的地下取出,所以窑址也很讲究。我希望把窑址建在十方堂附近,那里是古邛窑遗址,今天的邛窑在古窑址跟前恢复起来,对邛窑今后的发展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对邛崃的旅游文化也会增添一个能吸引人们前往的当代景观。

青年作家:是啊,我们预祝您的愿望能够尽快地实现!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猜你喜欢

邛崃陶瓷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海门和邛崃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对比研究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基于邛崃市云正合作社和洁环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