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2006-08-10邓克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触龙太后语言艺术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要培养的四个基本能力。“说”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说话艺术的欣赏水平,不仅只是眼下语文课的任务,更是学生步入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后续推动力。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日益重视语言运用,新增了口语交际内容。《触龙说赵太后》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语文教师如果能重视语用学方面的教学,发掘语文教材的语用教学价值。这样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触龙说赵太后》是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该单元的其他几篇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勾践灭吴》(《国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这几篇都是先秦散文。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们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前面的《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都体现了人物高超的劝谏艺术。《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里一篇表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的文章。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末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可以对本单元文言知识点进行一次梳理,对先秦散文的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对人物的语言魅力有更深的体会。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积累部分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用法。

B.基本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本文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艺术。

3.体会语言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C.思想教育目标:认识父母应为子女作长期打算的道理,明白溺爱的危害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据此原则,我确立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分析本文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艺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情况,遵循两个原则:一、以诵读为主线贯穿本课的教学,掌握主要实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二、在诵读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鉴赏,以学生为主体,重在点拨。

二、说教法

高一的文言文单元,大体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编排的,本单元作为第一个文言文单元,在教学中应体现其初始单元的特殊要求。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让他们加强朗读和背诵环节,不仅课下要完成诵读作业,课上也要给他们诵读的时间并予以指导。

第二,让学生确立文言文学习要重视语言积累的意识,让他们了解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自觉地结合课后练习对实词、虚词、语句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对文意分析的方法加以体会、运用。

第三,让学生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写法。由于先秦历史散文对我国古代叙事文体的影响很大,在课文学习中让学生适当做一些品味和鉴赏,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写人记事的艺术技巧,会十分有益,而且也体现了语文是文化载体的性质。

有鉴于此,本课教学一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主要起答疑、点拨的作用。

第一课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通过学生的自读,教师的答疑疏通语言。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本课学习要反复阅读课文。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辨识“及”、“甚”、“少”、“为”等词的诸多义项,积累一部分实词和翻译知识。还要以第三段为重点,品读触龙的劝说语言,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注意情境气氛的变化。在全部教学过程中,诵读应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幻灯片)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

(二)预习指导:借助工具书,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①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体到具体。学习课文也是如此,先对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再精读细研。

(三)检测预习,出示练习:完成教学目标A中关于文学常识以及识记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要求。

(四)教学新课:

1.教师范读全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这是教法一的再落实。

2.自读全文,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批注有疑问的内容。

这一步要对学法A进行指导,是完成教学目标A的主要一步。设计此程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大纲"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论。

3.组织讨论找出的疑难词句,这是完成教学目标B的第一步。教师要顾及全体学生,尤其是文言文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写)、动脑、动口,培养思考分析能力,对学法B进行初步指导。

如果所提问题不多或深度不够,教师可反提问学生,抛出几个有示范性的问题,一是检查学生自主研学的效果,二可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三可引导学生的研读方向。例如对一些虚词,学生往往似是而非,易忽略,问一下,可培养学生字字落实的学习习惯。

4.教师答疑。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营造一种论坛式、对话式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内容,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二步。这步程序由中等学生来完成,以此带动两头。(完成了前面四个步骤,这一步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五)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归纳要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新课标要求“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的结果是触龙说服了赵太后没有?对,说服了。那么在赵太后“盛气而揖之”的情势下,触龙又是采取什么方法使爱子心切的赵太后改变态度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触龙说赵太后》。

(三)学习新课: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个性。这步程序是教学目标B的再落实。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进入特定的语言情境,进入特定的角色,领悟触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高超的语言艺术,并能激活课堂气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其次,用语言激情的方法来感染学生,为下一步分析人物语言艺术奠定基础。

2.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是什么?

②太后怎样从“盛气而揖之”到“色少解”?

③触龙认为父母应如何爱子女?

④触龙自己是如何关爱他的幼子的?

⑤触龙是怎样看待太后关爱女儿的?

⑥触龙为什么说赵太后更爱燕后?

⑦赵先祖以及各国诸侯溺爱子孙留下了怎样的惨痛教训?

⑧触龙哪些话最终打动了太后,使其欣然答应派长安君去齐国作人质的?

⑨触龙的观点在现代有何现实意义?

⑩触龙的劝谏语言有何特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向学生出示了具体学习目标,亦即思考讨论题,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讨论问题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这些问题由老师事先设计好而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主要是考虑到职业高中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尤其在发现问题方面比较欠缺,老师设计好问题,既为了降低难度,又是为了给学生在研读时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同时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前面八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落实教学目标B。最后两个问题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B,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落实教学目标C。这两个问题很具有开放性。既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思想道德的教育,“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真正做到“文以载道”。

3.教师小结触龙语言艺术的魅力。以《古文观止》总评作结:

“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至今读之,犹觉天花满目,又何怪当日太后之欣然听受也。”

(四)布置作业

借古鉴今,培养写作能力:

1.由赵太后溺爱幼子所想到的

2.谈左师公的语言艺术在现实中的意义

板书设计:

(邓克非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触龙太后语言艺术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情理兼容进谏辞 赤诚感人爱国心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