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6-08-10付明凤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在语文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的能力作用。只有解放思想,营造一种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应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放手让学生想象、去创造。例如在诗词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意境选择相应的音乐、合适的图画作为欣赏背景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借助图片,伴随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到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尽情展开想象,使学生在有限的画面中领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妙境界,教学效果很好。
二、激励意志,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大量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互相评价、补充,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应该尽量少发表意见,使学生有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挑战。如我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一学生提问:“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于是,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见解。“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他现在已经是八路军战士了,和中国人民是一家人了,怎么能说国际主义精神呢?”,“对,白求恩大夫是自愿来的,就是和中国人民是一家人!”“不对,他毕竟是加拿大人。”……激烈的争论,使施肥越辩越明。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倡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训练。如:设置悬念训练思考,创设情境进行发散思维能力训练等等。
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创新精神,更要提高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是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掌握全面的、系统的、扎实的知识为前提。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新奇的、独特的见解,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予呵护,不断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学习意志。
(付明凤贵州省修文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