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寻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2006-08-10胡续文
随着“大语文”观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入渗透,和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风,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了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一个亮点,语文教材中一单元一次“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从它们的序列结构的安排来看,不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逻辑体系中,而是建立在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所以它首先应该是“砖”,提供了一种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真正的“玉”需要靠老师来“引”,通过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真正铺就综合性学习之路的充实、温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让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特点等持之有序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利用教材资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的拓宽指引方向
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它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最为便利的凭借,也为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指引了方向。一方面,可根据教材中的文本的内容、特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七年级上册中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写景的文章,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李汉荣的《山中访友》等堪为其中的典范之作。教这类课文时,便可以为学生创设以欣赏美为目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如“美在我心中”、“说不尽的美”等,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把目光投向它们共同的内质美,由此触引到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探究的对象。这对学生的语文的基本理解能力、基本素养提出了要求,也是对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的挑战。但也正因为有这种要求和挑战的存在,才使我们的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欣赏美的能力的提高,欣赏美的品位的提升有了现实的可能。另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所带出的问题组织综合性学习。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对教材的学习的深入,学生可能会产生有疑惑、有争议的话题。如果教师能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把问题转化为探究的课题,让学生在自主自由合作的氛围中学会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话,这无疑既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各种能力的锻炼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的《喂?出来》时,随着对课文的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许多学生都产生了困惑:文章最后为什么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喂?出来”?在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达成了共识:声音的出现是对人类伤害践踏了周围环境却视而不见的警告。这又回归到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古老而重大的课题上。由此,便引导学生围绕此课题进行查找资料,进行调查,提出建议,写公益广告,写给人类的一封信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其收集、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其表达、写作、动手的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此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喜欢的课文延伸开去,到课外去找有关资料或同一作家或同一类别的文章来阅读,并引导学生通过制作课外阅读卡进行交流分享的形式也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途径,并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带来的精神上的盛宴。
二、挖掘家庭资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的实现提供契机
作为学生的最纤细的最敏感的最重要的精神脐带的家庭生活若能直接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发生密切的联系,会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的话,则更能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是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纤敏之处,为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极好的契机。而成功的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也就意味对学生的发展的促进,对学生的发展的需要的满足,也就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七年级上册中的“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两项主题活动,如果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家庭生活的内层和文化背景等,那么它们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的触动、激活,对学生的生活体验的丰富、深刻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家庭生活资源可从某些角度展现、折射出学生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触及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隐痛。面对这些差异,教师如能以善待之心和体察之智去关爱、保护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并由“我爱我家”的对于家庭的认同感、幸福感引发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并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那么这对学生的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健全应该是意义重大。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也就在新的生成中逐渐完满。
三、挖掘地域资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广阔的载体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定西虽然没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但也有自己的历史沉淀和地域特点,通过设计用询问、查找资料等方法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开展向好朋友介绍景点,为景点设计名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语文资源,有意识的时时、处处学习语文。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本土资源对语文学习与学生自身的作用,并据此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对家乡本土人文的热爱之情和保持对本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的持久的敏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开辟了语文学习的一片蓝天。它让我们看见了语文原本应该有的生动鲜活灵气。而充分利用教材、家庭和地域等教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其不断获取源头活水的重要途径。因此,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引领学生步入综合性学习的园地,才能真正迎来语文学习的收获的季节!
(胡续文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