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分析新策略

2006-03-03冯小军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常常指导学生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分析、概括人物性格、品质。这种常规式的人物形象分析法简单、实用。但长期使用学生难免失去兴趣。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如能围绕人物还原,采用联想发生策略,定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所谓人物还原法,是指不直接指导学生分析人物个性、品质,而是通过具体方法引导学生由结论性的人物形象的归纳转向获得这一结论的过程的探讨。

人物还原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对话还原法

青少年喜欢幻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超越时空的限制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对话者的身份。例如,《故乡》一文中,我们可以设计作者、杨二嫂、读者与中年闰土的对话。学生选择了杨二嫂身份,必然要考虑同一时期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物的性格差异;站在读者的角度,必然要考虑时代背景的差异;处于作者的视角,定然要分析作者的创作原形、创作意图。通过变换角色进行对话,使小说中的人物找回原先所处的群体、所处的时代、所对应的原形。这种对话式的人物还原处理,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一被激活。学生们将以全新的角度审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他们将不再枯燥地围绕人物描写手法片面地分析人物,而是运用联系的观点,展开想象的翅膀,立体化地分析人物。

二、扮演还原法

课堂是教师组织策划、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在人物分析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需要,指导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层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组织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个细节即“假装发怒”、“看老师写字”让学生即兴表演。在表演“假装发怒”的细节过程中,老师用教鞭敲,学生用石板迎的动作总是配合不默契。为了逼真地重现当时的情景,我让台下的观众帮助总结。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总结出“感情融洽,心灵相通,才能配合默契”的结论。一个和蔼、可亲的好老师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来。扮演还原法的要领是使学生深入人物的心灵,沉浸在人物的灵魂里,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学生读的文学作品多了,扮演的次数多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也就逐步丰富起来。他们收获的不是简单的几个知识点,而是一种情感的升华。

三、编导还原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为了让台下的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不妨让他们从事编导的工作:把教材改编成课本剧。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场景的布置、人物的出场次序,人物的台词、人物的动作等细节方面自主设计。可适当进行方法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分解人物描写过程中的各要素;然后借助大胆的想象,对每一要素进行艺术加工,进一步充实每一要素的内容;最后,再重组要素。一位学生在编写《范进中举》中“范进疯走集上”的剧情时这样写道:“范进出场后,双手极其响亮地在胸前一拍,望着报帖,半晌不说话,眼珠圆瞪,突然哈地笑了一声,紧接着‘噫!好了,我中了!话声刚落,便往后轰然倒地,双拳紧握,牙关紧咬,浑身抽搐。”一段精彩的剧情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组织策划等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编导还原法重在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具体方法的指导下,开阔了思路,锻炼了能力。

四、语境还原法

对人物形象的深层次的理解有时还必须通过语境还原的途径。语境与言语一道生成,言语作品一旦生成,语境因素也就自然消失。找回语境才能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在讲授朱自清《背影》一文时,我抓住“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来把握两个人物形象。“那时”是什么时候;“那时”发生了什么事;“聪明”表现在何处,是相对与谁说的;父亲的不聪明表现在哪里;为什么加“太”字。前后环环相扣的提问,完整地恢复了当时的语境。还原了语境就是还原生活,理解语境就是理解生活。把人物放在生活中理解,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之对比,理解上容易多了。

五、独白还原法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好奇心,中学生尤为如此。别人想些什么,与自己想的一样吗?利用这种好奇心,我们不妨引导学生站在作品人物的角度,去想象一下作品中的人物会怎么想。然后说出作品人物的心理话。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中,我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假如是孔乙己,在告别世界前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通过独自还原,学生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总之,人物还原法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好奇,贴近学生体验,落足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冯小军,江苏省如皋市新民初中)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文学作品与数学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