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创新闪亮登场,立足生活从容应对

2006-01-19孙树元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期
关键词:请柬贺卡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试卷第六大题——语言表达题,向来是命题人殚精竭虑、精心设计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已经被人们誉为创新的“试验田”,每年都会出现一些颇具特色的题目,亮点不断闪现。2004年全国高考的一大亮点就是十五套考题中有七套考到了“对联”——不得不令语文老师重新审视中华民族文化中独有的这种艺术形式。沿着这一命题思想,2005年各省自主命题,创新题目一个个闪亮登场,煞是好看!“语言运用”这一部分涉及到的主要题型见下表图示

从以上表格可以得知,2005年语言表达题的命题特点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传统创新统筹兼顾,语言生活有机交融。试题平稳且难易适中,既有传统的题型:语段概括,语句排列,仿写和续写句子,修改句子,句式转换,选填句子;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题型:撰写对联,拟推荐书,应用文写作,拟广告词,拟串台词和新闻词,以及对日常用语的考查等。这些题型,考生易于上手,没有出现偏、怪、难的试题。但如何探求其中的特点与规律,更加密切生活和语文之间的关系,使我们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考查内容上:追求生活化、实用化

语文试题如何考查考生的生活阅历、语文素养以及阅读积累,充分体现出对考生生活和人文的关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无论从客观题到主观题,还是从基础知识到作文,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在语言运用试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1.材料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文教学大纲也提醒我们:“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2005年高考语言表达创新题集中体现了这些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如全国卷I的19题为主题班会拟宣传语,20题代他人写生日请柬,全国卷Ⅱ、Ⅲ的19题按要求列举日常礼貌用语,福建卷20题拟写人物介绍词,江西卷24题向亲人拟写节日贺卡词等等,都是生活化的题目,联系了生活实际,应该“有话可说、可写”。

启示:《考试大纲》关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复习提出:“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根本,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功夫在课外”即引进生活的活水,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增强语文能力,多了解一些诸如开场白、结束语、新闻词、串台词、解说词、广告语、宣传标语、论坛留言等。

2.技巧实用化

高考语言表达的实用性表现在:立足现实,引领未来。无论是两套全国卷中对“礼貌用语”的考查,还是其他省市试卷中拟写“广告词”、拟“推荐书”、设计“人物介绍词”,撰写“生日贺卡(请柬)”等等,既是现实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语言表达形式,却又往往因为它们的司空见惯容易被人忽视。因此,这些题目,不仅实用价值极高,而且今后踏上社会也几乎人人都有用到的可能,从中还能折射出考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全国卷Ⅰ中的请柬题,有不少考生失分,有的答案竟然是“刘妙山夫妇:我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老爸过70岁生日,希望你中午12点一定来吃饭”,直呼其名,难道和他们是哥儿们?“希望你中午12点一定来吃饭”简直是下的最后通牒,哪敢不来啊!整个语句措词极不文雅得体,哪里是请柬啊!再以贺卡为例,主题突出、情真意切是贺卡的主要特点,它的内容较单一、突出,问候祝福这一目的十分明确。唯有情感充沛的贺卡,才能打动对方而为对方接受,达到传递情感、交流情感的目的。贺卡的语言应该十分简洁。由于卡片本身的限制,贺卡不超过100字,一般是三五十字。字数少,就要求贺卡应当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启示:重视传统文化,着眼未来生活。传统文化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涵,充分吸纳并能恰当运用传统文化,是日常交际的需要,也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典型体现。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更要从“走向生活”的高度来了解一些文化常识并能动手撰写请柬、贺卡、请示、报告、通知、启事以及手机短信、电话留言、应聘书、自荐信等实用类文本,全面了解其基本格式、表达要求、语体风格等。

二、考查形式上:相对稳定,稳中有变

高考命题形式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相对稳定,稳中有变”的原则。2005年全国高考语言表达试题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很好地体现了稳中有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现了高考的平稳过渡与平稳发展的目标。

相对稳定是总的趋势。例如全国卷Ⅰ、江苏卷、福建卷、广东卷、江西卷的“语段概括”题,全国卷Ⅱ卷Ⅲ、浙江卷、湖北卷的“语句排序”题,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江苏卷、广东卷、山东卷的“仿写句子(词语)”题等等,这些题型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经出现过,但决不是过去考试形式的翻版,而是结合时代的发展,实现了形式上的创新。

稳中有变,这是时代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又力求在考试形式上有所突破,更加体现高考对考生人文素养和个性的关注。如全国卷Ⅰ和江西卷的“生日请柬(贺卡)”的写作,全国卷Ⅱ和天津卷的拟“推荐书”等都是首次采用的考试形式。即使是近一两年来已出现过的形式,也力求有所变化。例如,对联作为一种古老的题目,首次出现在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当中;拟写“义务献血”和“说普通话”的广告词也出现在2004年高考试卷中。今年的全国卷Ⅰ拟写宣传语题,明显带有去年对联题和公益广告词的痕迹,只不过比拟写一般意义上的公益广告词更具有针对性,比拟写对联更为自由、宽泛,突出了语文的实际应用与操作。又如曾经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礼貌用语”的考查今年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全国卷Ⅱ、卷Ⅲ中,而且题目涉及到的“探望朋友”“托人办事”“请人原谅”“询问长者年龄”的敬辞谦语是考生日常生活中广为熟悉及广泛用到的礼貌用语,这里就通过书面测试的形式考查了考生日常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人文底蕴。

启示:语言运用题的设置是对考生思维、语言能力的综合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运用题最能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组题目的主体由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句式、变换句式四项内容构成,既考查思维能力,也考查语言能力,结合紧密;既要求精确辨析能力,也要求开拓发散能力,张弛有度;既有考查价值,也有训练价值,梯次鲜明;既有历史渊源,也有创新亮点,继往开来。所以对压缩语段、变换句式、扩展语句、仿用句式既要单独巩固,又要辐射到阅读、写作及口语训练领域,结合语段文意概括、写作材料(寓言、漫画、图表等)的解读、修改病句及标点、交际口语等变式训练,使两者有机融合,大大提高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总之,语言运用题越来越开放,形式越来越丰富。其开放性越大,考查性就越强,灵活性也就越大。考生想要真正学会语言表达和运用,除广泛阅读、课堂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走出课堂,立足生活,勤看报刊,多看电视,广泛实践,唯有如此,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孙树元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猜你喜欢

请柬贺卡语言表达
新年写贺卡
新年贺卡
秋天的请柬
中秋贺卡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贺卡里的爱
高等学府的直销请柬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春天,向青少年发出请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