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植地方文化资源之根 开出作文教学灿烂之花等

2006-01-19唐文武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期
关键词:作文情感资源

唐文武等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老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方向。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到作文教学中来。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深深地扎入地方丰饶的文化泥土中,吸收地方文化的养分。增强作文课程开发意识,依托地方文化生成优质作文资源。

“欲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泉源。”作文之树若要长得高大,作文之花若要开得鲜艳,没有深厚文化根基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时,一定要考虑培育学生的作文资源,可以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1.大力推行乡土教育,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浓厚兴趣。

(1)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地方文化。结合乡土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地方文化。

(2)组织学生以生态旅游的方式,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把作文课堂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

(3)把地方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展览和各种征文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2.引导学生搜集地方文化资源,建立作文素材库。

我们应当建立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库,使地方文化资源在不断搜集、筛选、整理、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物尽我用,人尽我用”。在丰厚的人文、文化的沃土上,培植日益壮实的作文资源之根,孕育明日作文教学的丰厚果实。

佛山的地方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名人故居,有极具地方传统的人情风俗,这些优秀的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周围,进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的基因。如果我们能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地方文化基因,点燃学生作文的灵感,那么,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可发的尴尬局面至少可以得以改观。

也许我们习惯了“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我们对身边的优秀的文化风景往往视而不见,手里握着丰富的资源却高喊“无米下炊”。因此,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搜集地方文化资源,按一定的体例分门别类,做好整理的工作,建立厚实的作文素材库存。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要写好作文,一定要做好作文之外的功夫,搜集资料就是作文之外的功夫。时间上,利用节假日;空间上,在学生力所能“及”的地方,实地考察、观赏、游历;工具上,学生可以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充分搜集有关地方文化的信息。在学生搜集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结构进行分类整理,可以统一,也可不统一。

在地方文化素材库的整理中,我根据佛山地域文化的特点以及与写作的相关程度,指导学生按这样的体例分类。比如历史名人类:有为(康有为)、星海(冼星海)、十三郎,黄飞鸿、李小龙,陈启沅、詹天佑;文化遗迹类:南风古灶、祖庙、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康有为故居、佛山鸿胜馆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工艺类:如美术陶瓷、纸扎制作、剪纸等以精工细作而闻名于世;风俗方面:如粤剧、秋色会、醒狮表演等均具有群众基础与地方传统;旅游风景类:比如佛山“新八景”;还有自然生态类;等等。搜集好的地方文化素材都集中在一个本子里,以备作文之需。

采撷地方文化资源,寻求地方文化资源与作文教学的链接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亲近自然,采撷乡土文化资源。

自然是作文教学最优质的资源。具有乡土特色的自然环境与学生息息相关,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他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他们生长的元素、心灵的依托。

大凡美文一般都来自“自然”,与自然的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远的情境来源于自然;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离不开自然;朱自清步入月下荷塘,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自然的美景功不可没;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纯美的心灵家园,若没有大自然的恩赐,真的只能是“空中楼阁”。

具有自然特色的乡土资源无处不在、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特性,采撷乡土文化之花。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村野阡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人文、四季物侯,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地方乡土资源成了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从周围的现实世界中找到了包罗万象、至善至美的大自然,那初升的太阳、雨后的彩虹、绚丽的晚霞、浓郁的乡风民俗无不让人激动、震惊。

面对落英缤纷的南国桃园,面对诗情画意的千灯之湖,面对遍插茱萸的西樵山顶,面对四面环翠的森林公园,面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九江鹭鸟天堂,面对奔腾不息、浩浩荡荡的大江,面对千转百回、回环曲折的水网,学生变得不再哀叹,而是激情澎湃,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滔滔汩汩,连绵不绝。此时,作文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享受,一场享受文字与自然的盛宴。

2.深入社会,了解社区人文资源

在作文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需要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参与。我们应当冲破封闭的“作文场”,增强社区意识,主动争取社区对我们作文教学的支持。

在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应深入社区,寻找生活,发现生活,搜集作文的素材,寻找作文的灵感。特别是有乡村特色的人文环境,更是作文的灵感点、启发点和情感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对本土知识曾作过极富情感的描述:“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看待乡村生活,乡村是人文的精神,爷爷姐姐就像图书馆。”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

佛山,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船只以此为栖息地,便形成了佛山这一独特的水乡古镇。“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枝桑”,此地以珠江、北江、西江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景观:小桥流水,石堤埠头,临水之户,守簖人家。这里的每一座小桥,每一座河埠,每一条小弄,每一座祠堂,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它那历经千年沧桑的荣耀和文明,似乎都深藏着一个个哀怨缠绵曲折动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就是学生绝妙的作文素材。利用假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系列的乡土随笔系列作文,要求学生探访社区,挖掘老人、祠堂、里弄、桥头背后深藏的故事。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既有欣赏身边风景的乐趣,又有寻幽访古的神秘,更有成文之后互相交流的快乐,一石三鸟,获益良多。

3.观察生活,捕捉动态文化资源。

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的资源,而是缺少发现作文资源的

眼睛。在生活中,有许多动态的文化资源,如果我们不具慧眼、及时捕捉,那些美丽的东西就会一闪而过。

流星雨来了,我与学生一同仰望星空,读出宇宙丰盈的内涵,写下神奇而又美妙的篇章;元宵节到了,我们一起欣赏那绚烂而多情的烟花,悟出人生也像烟花一般灿烂且短暂的哲理;端午时节,望着“千帆竞渡”的壮观场面,我们不禁思绪万千,下笔如行云流水般畅快。一个花市,一台晚会,一场“秋色游”,一次灯会,甚至一台村戏,都可激发学生作文的灵感,成为作文的兴奋点。

(唐文武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中专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吴静

语文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为重要目的的,所以情感教学向来就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基础的、核心的任务。写作,作为高度综合的语文能力,它不但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显示出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个性差异。

一篇好的习作首先打动人的不是修辞造句上的技巧,而是这篇习作中营造的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世界。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钟嵘在他的《诗品·序》的开篇就道出了写作的动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即是说气候使景物发生变化,景物又感动着人,所以被激动的感情便表现在舞咏之中,这是讲诗歌产生的原因、写作动机的激发,来源于客观事物的感召。我国现阶段的中专生群体是中学语文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方面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因为中专生的生源相对于过去有着很大的不同。过去的中专生大部分都是初中的优秀学生,不论是文化成绩还是个人素养,在同龄人中都是佼佼者,而现在的中专生大部分都是被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淘汰”下来的。他们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情感和心理上的挫败,所以说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心理医生、精神导师的身份对学生的情感加强疏导,是中专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要使命。

关于中专生作文教学,我以为应给予他们正确的情感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畏难情绪,端正态度,写出满意的习作。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

一、畏难发愁型。此类学生长期对写作存在着畏难情绪甚至是厌恶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消除他们对作文的对立情绪是第一步。“辞以情发”,抓住这些学生的激情澎湃的时机或偶露真情的时机,引导他们打开心扉,帮助他们梳理情感,让他们在作文中把积聚的情绪发泄出来,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然后对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有一次有个学生故意在作文中写了很多泄愤的话,言辞十分偏激,我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在他的作文中看到了许多的优点,如语言流畅、比喻生动贴切,而且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他的文章,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很不好意思,但我发现他在以后作文中态度明显认真了,而且也确实写过几篇打动人的文章。所以此类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往往需要出奇制胜,就是想方设法让他们把这种极端的情绪发泄出来,这样做往往比苦口婆心地劝说更管用。

二、得过且过型。这一类学生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如果老师不负责任地给一个分数就完事,丝毫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所以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发现他们文章中偶尔出现的闪光点,这闪光点可以是一句有新意的话,可以是一个独特的词,也可以是一个新颖的观点,抓住这一点对其进行鼓励、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同样能写出颇有灵性的句子,这样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我曾经教过一个男生,每次作文我就站在他身边看着他写,在我的逼迫下他每次都勉强交上一篇,不过质量可想而知,不仅内容空洞,而且内在的结构也十分混乱,丝毫没有自己个人的观点,总是人云亦云。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空气”,这个题目发挥的空间很大,所以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写,他就把他暗恋一个女同学的感情写进了文章里:“她如空气一般是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却不是我一个人所独自拥有的”,比喻十分贴切,想象也十分丰富,让我十分惊喜。我对这句话大加赞赏,而且很多学生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个句子,这当然也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应该说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如果他们能够在作文中偶露真情,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积极帮助他们梳理情感。

三、滥情型。这一类学生写作基础较好,对作文很感兴趣,而且能够主动与老师交流写作心得,也迫切希望每一次作文都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对于这样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引导,否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很喜欢在作文中“故作高深”,文章中充斥着一些华美的辞藻,感情表达矫揉造作。这些学生的阅读面一般较广,尤其喜欢模仿一些港台作家的散文或言情小说,不顾自己的年龄和生活阅历等实际情况。他们在文章中回避自我,热衷于编写他人的故事、大谈人生哲理,写一些含混晦涩的“散文”,而不屑于写真情实感。

针对这种现象,首先应该教育引导这些学生立足现实生活,从别人的故事中走出来,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丽,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这些学生一但转变思维方式,往往能够很快端正写作态度,因为他们有着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有个女生曾大胆地自荐做语文课代表,我对她的勇气做了热情的鼓励,同时发现她也确实在努力证明自己,每一次作文她都比别人写得长,写得用心,只是每次她的选材都局限于少男少女的那种朦胧的恋情,而且基本都是脱离生活的那种偶像式的恋爱。而我每次都给她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后来学校组织篮球比赛,我让这位学生记录本班队员参赛的全过程,她欣然应允。文章写到失球时全班同学的焦虑和互相鼓励,进球时全班同学的狂喜,描写了全班同学在球场上积极协作的动人场面,文章没有考虑过多的章法,也少了以往文章中的矫揉造作,而是全凭激情一路写来,十分真实动人。

对于每一篇作文来说,给它一个客观的分数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如何让每一篇评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文评语是师生之间增进联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教师的评语要体现人文关怀,真正达到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亲密无间。有许多学生写作水平不高,但他们能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善于流露真情实感,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应在评语中肯定文章中动人之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读了他的文章已经产生了情感共鸣。对于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应多提一些具体的意见,不要笼统地说“条理不清晰”、“中心不明确”……因为这些抽象的评语往往会让本来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束手无策。对于那些喜欢一味虚构、喜欢雕章凿句的同学,为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评语中可以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针对他们在文字上下的工夫,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如“这篇文章写得很美”。这时候如果老师比较了解学生的生活,列出一件具体的事让学生去写,往往能够很好地打动学生。可以说,中专生的作文教学贵在情感引导,思想障碍克服了,情感思路理顺丫,学生就能放下包袱、敞开心扉,在笔端流淌出优美的文字。

(吴静福建省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基础科)

猜你喜欢

作文情感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