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06-01-19陈雪芬李蔚蔚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期
关键词:板书课件艺术

陈雪芬 李蔚蔚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较之其他艺术而言,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学艺术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起的作用以及教学艺术与教师的关系等因素所决定的。在课堂中讲究教学艺术至关重要,怎样发挥教学艺术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充满艺术。

一、备课的艺术

备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教师课前必须做的功课,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在变,周围环境和社会时代在变,人们的习惯、爱好、观念等等都在变,如果以同一个教案去给不同的学生上课,后果可想而知。教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兼顾多方面的信息,结合多方面的内容,如要了解学生,要把课文不变的内容与万变的社会相结合,要制作课件等。

1.了解学生的艺术。

教学是双边活动,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的“教”,不管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上课时才能真正做到目标明确,游刃有余。因此,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学设计时,除了要深入研究教材外,还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于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东北师大附中的特级教师赵国辉所说:“当学生发现老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懂得他们的语言,连他们的游戏也很在行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佩服你、亲近你。”于是他想出了不少“鬼点子”,如用课余时间练习最近在学生中间流行的游戏,看学生们最喜欢的书,了解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方法等等。这是赵老师的好办法,是他在探索如何了解学生的过程得出的一种艺术。除此之外,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讲究艺术,这种艺术来自教师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调查。何为细致的观察,就是教师要注意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比如上课的听讲、发言,下课和同学的交往,以及作业的情况、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态度。这些都能反应出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何为耐心的调查呢?是指教师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发展,以及揭示他们现今存在的问题的根源。

2.把课文不变的内容与万变的社会相结合的艺术。

教材在一段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所反映的时代也是各异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能一成不变。比如一篇叫《落花生》的课文,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他是赞美落花生默默无闻,实而不华的品质,但这是否是我们永远提倡的品质呢?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懂得展现自我、推销自我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生存。如果一味地隐藏自己的优点,孤芳自赏,只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否定落花生的品质,只是认为我们要用“拿来主义”的观点,以时代性的眼光吸取课文中的精华,为我所用。因为不同的时代赋予了同一篇课文对学生不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意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3.课件制作的艺术。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课件在课堂中出现越来越多。而如何恰当地使用课件同样是一门艺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绝不是仅仅代替了传统的板书这么简单,它是教师传统的课前准备的一个超越,一种升华。它的应用应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果,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这就要求在制作课件时追求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所谓实用性,就是课件要以课文内容的需要而制作。并不是什么课都需要作一个课件来增强课堂效果,如果课文本身不需要,硬是要强拉一个上去,反而是画蛇添足。所谓新颖性,就是课件的制作要推陈出新,不要老是用一种形式制作课件,课件的画面、颜色、背景、声音和字体等等要不断更新。所谓创造性,就是课件的制作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再创造,而不仅仅是课文内容的重复,在意义的理解上应该是一种提升。

二、上课的艺术

上课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是教师把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等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只要把握好上课的四十分钟,才能使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上课的艺术至关重要,如何运用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一堂课的四十五分钟里,教学艺术的运用是多方面的,把握好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如导课的艺术、板书的艺术、提问的艺术、处理课堂中突发事件的艺术以及结课的艺术。

1.导课的艺术。

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铃声一响,学生们都进了教室,师生问好后个个都坐得端端正正,但是否个个都已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了呢?此时,教师如何用最简短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心和眼球,使他们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要上的课中来,是这堂课能否上好的前提。导课的艺术在这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导课就如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导语可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设置悬念。通过情感链条上突如其来的一段空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求知欲。当然,设置悬念力求恰到好处。如有位教师在讲《鸟的天堂》一课时,是这样开讲的:“按常理开头应涉及到鸟,为什么作者巴金在本文开头时,对鸟却只字不提?”这样的提问给学生造成悬念,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典故引入。通过寓言、故事或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景引入新课,同样是教师们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赠汪伦》一课时的导入是这样的,师: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学生们眼睛瞪得大大的)让他上当的人是汪伦,他非常喜欢李白的诗,于是写信给李白,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次地游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次地游万家酒店。”李白接信连忙赶去,汪伦解释道:“桃花者,谭水名也;万家者,店主人姓也。”后来,他们谈得十分投机,李白离开时写了一首诗,末尾两句就是:“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不仅诗句记住了,诗的意境明了了,而且学习的情趣高涨。

(3)活动入境。兴趣是科学宫殿的敲门砖,寓教于乐,将能力的训练融汇在兴趣盎然的比赛活动中,实属一种好的开讲方式。开课前利用这短短的一两分钟,学生们都陆续集中了注意力,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个个情绪饱满,使这堂课上得得心应手,学生们也掌握好知识。

2.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板书是将课文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又能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强化表现力,因此,教师设计板书时,要注意形式美。

首先,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板书设计要符合总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板书与讲述要紧密结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板书设计应以准确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前提,做到用词精练、准确,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再次,板书是微型教案,具有浓缩“提炼”艺术。教学时,板书因为要受到时间(教学时限)、空间(黑板)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这里的少,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求以“少”代“多”,以“少”胜“多”。这样的“少”,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知识,容易记忆和笔录。这里的“精”,是教师理解钻研教材水平和程度的表现,是掌握教材精华和表达精确,这样的“精”,才能使学生印象鲜明,重点突出。少而精是一个效率和质量的概念,是一个互相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最后,板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防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灵活性应注意两点:一是布局上的灵活性。教学设计板书,总是以自己常用的黑板为板面依据的。如果换了讲课地点,黑板与原设计不一致时,这时就必须进行临时变通。即使是在本班上课,也必须在板面上留有余地,以利应变。二是内容上的灵活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常常会遇到原定的板书难以自然出现、不能“水到渠成”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在不影响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采取应变措施,主动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获得“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这样做,上起课来就灵活自然。

3.提问的艺术。

上课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是教师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就成了一架接受知识的机器,而且所接受的质和量也很值得怀疑。但如果只是学生们自己说,那还要教师作什么?上课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提问正是一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反馈教学信息,能检查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能优化课堂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问什么,如何问,这里又颇有学问,教师的提问要精心设计,使学生完全明白又乐于去思考还能从最好的角度入手。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应注意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适时适度。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要求教师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可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难易要适中,速度要得宜,广度要恰当,量度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提问时要一步步引导。

(2)因人循序。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不过,有时故意打破顺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细心实验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

(3)反馈强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作出相应的控制调节。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所作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的错误。

4.处理课堂中突发事件的艺术。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偶发事件”。所谓偶发事件是指课堂上临时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有经验的教师会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转移注意,或随机发挥,或幽默诙谐等,但概括起来无外乎冷处理、温处理、热处理三类。所谓冷处理,即教师对于学生的恶作剧的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换元、转向的教学机智。所谓温处理,即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中。所谓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

5.结课的艺术。

结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师往往能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从古到今的说书人,到了节目要结束时,给听众留下一连串的悬念,然后一句“且听下回分解”,抓住了听众的心。这种艺术可以用到课堂教学的结束中来,同时也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经过实践总结大致有以下一些方法:

(1)总结升华式:由于学生不善于归纳知识,课尾要引导学生回到整体上来,以理性的高度、准确的语言总结升华,即结课时教师利用较短的一段时间,把教学的内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采用叙述、表格、图示等方法加以浓缩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其艺术性表现在系统完整而又简明扼要上。系统完整是指教师应准确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内容要点,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识;简明扼要指将教学内容以最简洁最有条理的方式表述出来。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这一常用的结课方式应防止使用现成、枯燥、抽象的概念语言。

(2)巧置悬念式:演戏讲究演透而不演绝,若一演绝,就断送了艺术。因为盎然的余味是艺术永存魅力的秘诀所在。教师在结课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得“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悬念的设置应有较高的艺术性,既有思考价值,又避免学生费解。一般而言,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用悬念式结课较好。

(3)拓展生发式:有些课讲完后,不应作为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拓展。如《蛇与庄稼》的结束语,一名教师是这样说的:“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这篇课文让我们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联

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向作者学习,努力去揭示各种联系。”

(4)幽默解颐式:幽默从美学意义上讲,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轻松欢快而又意味深长的笑。教学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机智,是教师娴熟地驾驭教学的一种表现。它以高雅有趣、出人意料、富含高度技巧与艺术的特点在教学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美国的乔治·可汗说:“当你说再见时,要使他们脸上带着笑容。”幽默式结课常能收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它有时来自教师精心的设计,有时来自教师机智灵活的应变。

这就是结课的艺术,课虽然结束了,但情却并未尽,意亦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继续学习的空间。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个教师的智能结构、课文的体裁和内容等差异,结课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最终应当给学生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

三、自我评课的艺术

一堂课结束了,教师往往要进行反思,及时总结成败优劣,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积累资料,其乃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我评课”。表面上看,这是课后的事,似乎和这里所讲的“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中的四十五分钟,课外教师要花上好几倍的时间去准备,课后的总结正是为以后的课所作的准备。课堂中有许多发生的细节,一次比一次生动,一次比一次形象,不正是教师课后总结反思的结晶、自我评课所带来的功效吗?那么如何把握好自我评课的艺术,使之所花的精力越少,所收的效应越好,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自我评课要讲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抓住教师自己和学生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师自己入手,首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一心多用”,既要按原定计划上好课,又要注意上课的每个环节是否已经做到最佳了,这样的设计是否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其次,教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时事信息,看看这些是否能为自己的课堂所用。再次,在教学中,老师教课要入“情”,学生读书才能入“境”。老师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使学生的感情萌动。课堂上不仅注意启发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着力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力求达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相通。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自我评课时,进一步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自己已上的课相结合,想方设法加深自己的理解。二是从学生入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要形成这样一种教学情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这种现象不仅使学生自己受益匪浅,也使教师从中“牟利”,是谓“教学相长也”。诚如我国古代大文学家韩愈说得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从学生身上是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的。

教学艺术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学懂。新课程已经实行,一场教育界的革命即将开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从教学技巧到教学艺术,都将出现“全方位的跃动”。作为教师,在理解、掌握、精通新课程的精神之余,进一步深入探讨教学艺术始终是非常有益的。

(陈雪芬李蔚蔚浙江省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

猜你喜欢

板书课件艺术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纸的艺术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爆笑街头艺术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