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的创新性思维培养

2006-01-19陈伟东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教学

新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主阵地,要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充分利用每一堂课,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多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树立“我也能创新”的信念,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一、在诱发兴趣中创新

爱因斯坦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根植于个性发展的土壤上,个性发展的土壤肥沃,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发展。就教育观而言,创新教育强调主体参与性,讲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强调以引导为主,以自觉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内核,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使学生主动、积极、活泼、有舍弃地获取知识,并学会在提炼和加工众多信息中,进行创新性思维,探索多种可能性答案。

例如教《藤野先生》,教师可先指出,该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接着提问:鲁迅将《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有啥好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议论一番,方知“夕拾”既反映回忆(即“重提”)的特点,又显示拾取“朝花”的情致。同时,鲁迅把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喻为“朝花”,并说“带露朝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同意。”(《朝花夕拾·序言》)这就使题目诗意盎然,别具情趣。这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回忆性散文的诗意和情趣,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学完课文,教师再布置《朝花颂》、《童年拾趣》的作文题目,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在兴趣盎然中一下子就打开了。

二、在质疑研讨中创新

创新,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与突破。明人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师应善于启迪学生在质疑研讨中碰撞出创新性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科学上的实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问题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使学生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质疑研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学生对“峭楞楞如鬼一般”这一句提出疑问,认为它破坏了这一幅塘上月光图的美的意境,前后文也无法衔接,提出应该把它删掉。这一问题是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争议的问题。我告诉学生,以前的教材是没有这一句话的,由此肯定了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同时又指出,现在的教材又把它加上了,恢复了朱自清先生原作的风貌,到底可不可行呢?于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热情很高,联系前后文,有学生认为这是和作者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复杂的感情相联系的。”有另一学生发言说:“从整体来看,本段是描写荷塘上的月光,采取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这一句是通过树影来侧面表现月影的特征:阴冷、静谧。而这正是作者真实心境的反映。”学生的回答有观点,有论据,是学生在活跃氛围下擦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表现出对教材的清醒认识以及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三、在比较分析中创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一种辩证的认识方法,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1.比较阅读,异中求同,进行求同思维,它要求对所分析的对象能宏观驾驭,分析归纳,从而找到其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这一训练过程就是进行创新思维的过程。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时,可拿她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进行比较。她们一个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一个是抗战时期成长起来的新女性。从表面上看,二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细究一下,便可发现她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地方:①她们都没有自己的名字而随丈夫的名被唤作“××嫂”;②她们两人都勤劳能干,祥林嫂“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水生嫂也是劳动的好手。她编席“不久,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通过这些比较,我们便可归纳出一些普遍性的东西:在旧时代,中国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她们又是勤劳能干的。

2.比较阅读,也可同中辨异,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它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如阅读分析《项链》时,可与《祝福》加以比较。《祝福》“预习提示”说“它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项链》的“预习提示”上说:“玛蒂尔德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再对照一下两人的经历,有些学生便认为预习提示的论断有偏颇,祥林嫂的悲剧由社会承担全部责任不妥,她自己不抗争也应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原因,“预习提示”也应该有所提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与社会的影响分不开,而且她丢了项链后,又以自己十年的青春为代价,偿还了债务,不应对其“尖锐地讽刺”。这些便是对比阅读中创新思维的火花。我们姑且不论学生的见解是否完全正确,但能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提出新见解,便也是可喜的。

四、在自主探究中创新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要求他们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论辩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可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学习,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主权,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答案。解决一个个自主发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的创新演练。

如《勾践灭吴》一文教学后,为了让学生对勾践这个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出了《我看越王勾践》一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写出自己的认识。课堂交流时,学生对勾践这个历史人物作出了全方位的评价,课文节选写越王勾践处在逆境之中,但没有自甘堕落,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终于赢得民心,击败了吴国。节选中的勾践,确是一代圣君,那种在逆境中的奋起精神值得今人推崇。但越国不久就逐渐走向衰落,究其原因,真是“成也勾践,败也勾

践”,有李白的《越中古览》为证: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吴国兴衰又何尝不是如此?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引用史实,对历史人物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深深体味到文言教材内涵的博大精深。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在练笔写作中创新

创新意识是作文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倡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打破思维定势与固定模式,写出异彩纷呈、独具个性的佳作来,如倡导新概念作文、反弹琵琶提炼观点。

1.选择有特色的题目训练学生。例如“粉笔”,可作如下发散:色彩——洁白;形体——短小;原料——纯净;属性——易碎:脾气——默然。由洁白联想到“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风范;由形体短小联想到一种渺小而伟大、平凡而崇高的人生哲理;由原料纯净联想到一种一尘不染的品格;由脾气默然联想到一种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这种创新性思维往往见解新颖,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

2.指导学生写有争议性的文章。教材中的作文材料,很多都可以变换角度启动学生的求异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就会得出若干不同的结论。当我们学会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时,新的想法常常会涌现出来。“邯郸学步”历来是反面的教材,这是从学步不成反失其本这个结果的角度去观察,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他的学习热情看,不是也值得尊敬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人偏要说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做和尚的职责就在于撞钟,每一个人都应撞好自己的“钟”,做好本职工作,如此道来,立意既新颖、深刻,又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一文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最容易产生创新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以创新为立足点设置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程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终极目标之一。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开放时间和空间,创设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把学习课文的过程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学生多一些启发、鼓励、肯定、宽容、理解,使学生觉得自由、轻松、安全、愉快,学生会比较容易缓解紧张情绪,释放自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积极开动大脑这部机器,产生创新思维,从而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21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在竞争中失败。语文教师应响应时代的号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树立动态的教学观,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作主导,不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创新之地,学生成为创新之人。

(陈伟东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高中)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