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乱象
2006-01-17刘安定李万敏
刘安定 李万敏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79.7万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94.5万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117.2万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127.5万
2007年——
……
通过以上的不完全的统计,它反映出近几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一种“热象”。
近年来,众多本科生迫于就业压力,纷纷加入考研大军。
目前在我国,大学生考研已呈异军突起之态、浩浩荡荡之势,这种社会需求不可避免地催生出了新的经济形态,在各大培训机构、名师辅导丛书、考研咨询等因素的介入下,考研似乎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体系。商机难得,一些嗅觉灵敏的培训机构偕同高校里的知名教授,强强联合,开辟暴利“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笔者有幸“摸”进了西安某培训机构的考研数学辅导教室,里面人头黑压压一片,大厅的最前端是教学的投影。由于进去得比较晚,全场已经没有一个空位,笔者只能在最后一排站着看。这是一个能容纳五百来人的大厅,还好音响效果不错,不然投影上的数学公式肯定会让这些架着眼镜的学子们叫苦不迭。周边的人或站或坐,大厅里没有课桌,他们一手捧本子,一手记笔记,时不时还要翻书,显得有些艰难,但丝毫不敢松懈。据说,这样一般要坚持一个半小时,才能休息十分钟左右。
然而,令笔者纳闷的是讲台上并未见主讲老师的人影,后来从报班听课的学生那儿了解到,这位知名教授目前正在北京讲课,全国其他地方辅导班也都可能是放其讲课投影,而且这是本年第一个班次,其后几个班次都是放这次讲课的录像,以前就有过这样的事。当问及是否觉得有欺诈行为时?考研的同学无奈地说“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办法的事。”
据调查,这个数学辅导班每一期总的上课时间为20天,每天平均三个半小时,收费优惠后为430元。学生考研很急,但看来老师比起学生更急,拿钱的并未到场,出钱的却分文没少。
后来笔者也走访了其他一些培训机构和辅导现场,有些辅导班仅从门口大致一瞥,就让人咋舌不已,上千人的火爆场面在炎热的夏天依然热情不减,每位考生平均5元~8元一小时的听课费汇集成的利润“河流”冲击着笔者的脑袋,不得不感叹:考研辅导班,多么暴利的一个行业!
“高强度,快进度,感觉好累啊!瞌睡死了,上课的时候,周围好多人听一听,睡一睡。呵呵!还有的人更强,就呆呆地坐着。”一位署名atsea的朋友在网上这样发帖感叹。笔者与辛苦的考研“高烧友”们带着这样的心境走出了拥挤的考研班,迎面而来的又是铺天盖地的考研传单,各考研书店的老板紧抓这难得的机会,雇佣了一大批廉价的学生劳动力活跃在疲惫的人潮里。
浏览着手中的传单,“2007年考研权威精品教材大全系列”赫然纸上,20元~130元价格不等。不经意间,笔者手中已有四份考研报名宣传册,翻动着对照了一下,在西安,政治单科全程辅导优惠价420元、450元、480元不等,英语380元、400元、420元不等,数学380元、580元不等,其他政英、政数、数英两科全程连报的优惠价600元~800元不等,三科全程连报优惠价均在850元~1000元之间浮动,如此不统一的价格“忽悠”着笔者的视线,刺激着笔者的脑神经,这样算来,一位考生投入考研的显性成本粗略估计一下,不难得出:400元~1000元(考研辅导班费用区间)+200元~300元(交通费用)+200元~300元(辅导书费用)+150元(报名费)=950元~1750元(考研显性成本估算区间值)。注意,笔者这个计算还是比较保守的,还没有包括因考研为身体补充的额外营养费用以及其他隐性成本,可以说是“苦行僧”式的考研消费。考虑到各地的消费水平以及笔者估算的偏差,以2000元的考研消费估算,乘以全国上百万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就算扣去一半的报考学生不参加考研班,也必将拉动近20亿的考研消费。
那么,谁分吃了这块蛋糕?沉甸甸的考研资料、火爆的考研辅导班、必要的吃住行等三分这块蛋糕,这样一来,出版商发了,考研班赚了,餐厅、旅社老板腰包鼓了,实际上,考研辅导班分吃了很大一块,而这一块基本上用在货币流通,谈不上创造了很多的社会财富,于是,全国仅有的一些辅导名师在各大“根据地”之间飞来飞去。
考研持续“高温”,考研经济盛行。考研辅导班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和辅导范围,企图借助名人效应和较低的培训成本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利润上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实际上就是赚取规模经济的效益。然而,当高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精、专的人才以后,却因社会基础的空虚而不能人尽其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经历一定的规模经济后必将走上规模不经济的道路。
当然,一些正规的知名的辅导班,会依赖对名师自觉的尊重以及辅导班自身的规范运作而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也有相当多考研辅导班以高额回报为条件聘请名师,三四个小时就能收入过万,考研辅导班的“大腕”们年薪几百万根本不足为奇。而吃皇粮的高校教师的月工资又是多少呢?
考研本身没有错,考研是大学生对知识的更高层次的追求,考研是繁荣我国学术水平的需要。
暂且不论考研的原始触动是什么,单就考研这个培训市场来看,不少培训机构把考研当做牟取暴利的工具,冠之以“冲刺”、“押题”、“最后n题”、“必考n题”、“内部资料”等名目左右着广大考生的复习方向,以一些偶然奏效的“投机取巧”行为,使得考生们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这样一来,考研如同赌博,学术等同经济!
笔者认为,考研市场亟待规范,考研市场的监管亟待加强,上百万考生的经济压力亟待有关部门来缓解。
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垄断和市场秩序混乱,行业暴利问题仍比较突出。国家教育部叫停高校自办考研班后,考研辅导班这块管理真空地带商机无限,民间资本的引入,考研培训产业火爆之下必将出现无序竞争之嫌、教学效果之忧。笔者之所以摘取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更是期盼着中国经济的改革能够顺利走过“十一五”这个关键阶段,希望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能有更加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