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学生犯罪特点及成因分析

2005-11-25李国治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5年6期
关键词:冯某游戏厅在校生

李国治

近年来,在校生的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对防止青少年犯罪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和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校生犯罪,还是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对某校近几年以来公诉的在校生犯罪案件分析来看,呈以下特点:

1.抢劫犯罪案件最多。几年来,某校共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16件18人,其中抢劫案件就达成10件12人,占总数的62.5%,且抢劫对象特定,基本上都是比自己小的在校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村在校住宿的学生。

2.犯罪的目的简单。在校生犯罪主观目的简单,或者为了显示自己有本事、能干,仅仅因为看别人不顺眼或简单的几句话不合拍,就对别人实施伤害;或者为了贪图享受、摆阔气等原因,对别人实施抢劫并且抢来的钱基本上都用于上网或泡游戏厅、抽烟、喝酒等。

3.对犯罪的认识不清。基本上的犯罪嫌疑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但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不知道抢劫犯罪的严重性,认识不到抢劫犯罪所要承担的严重法律后果。

在校生犯罪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导致这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控能力差,缺乏抵御不良习气的能力。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矛盾时期,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增强,但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等还搞不清楚,片面性很大。主观上把哥们义气说成主持正义,把贪图享受、摆阔气说成自己能干、有本事。如黄某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在校生,因为和已经辍学在家待业的小学同学王某、鲍某偶然相遇后,思想上受到干扰,放松学业,经常逃学和王某、鲍某出去玩。为了显示“能力”,三人多次利用暴力手段抢劫他人财物。后黄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2.监护能力削弱,犯罪嫌疑人多处于学校不管、家庭不问的地位。这些孩子的家庭都有一定的缺陷,要么父母在外地工作,要么父母离异。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照顾,加之受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很容易步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骆某家住农村,母亲是村里干部,工作比较繁忙,无暇管教骆某。为了给小孩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骆某送到县城上学,在校住宿。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弱化了对他的管理,骆某利用上课时间伙同王某、黄某共同抢劫作案六起,抢得现金数百元,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3.学校教育的弊端,使校园法制观念淡化。一些学校只顾抓升学,在法制宣传上做的力度不够,甚至有的学校根本不开展法制课程,以致于学生意识淡薄,一些孩子认为,向同学要钱并不犯法,或被抢后出于怕不敢告诉老师,不敢报案,放纵了犯罪。如张某、邵某、谢某等六名被告人窜到被害人冯某住处,对其拳打脚踢,并采取逼其喝盐水、吃生肉、吞香烟、搜身等残忍手段向冯某要钱。冯某被迫拿出55元后,被告人管某、谢某等嫌少,又强行将冯某自行车骑走。冯某被抢后,一直没到派出所报案,直到几名被告人被抓后,才案发。

4.不良的社会环境,诱发了青少年不良习惯的产生。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监督不力,管理不到位,至使这些场所在布局上杂序无章,在播放的内容上充斥着黄色、暴力。有的游戏室、网吧业主只顾赚钱,不仅将游戏机房、网吧开设在校园附近,容留学生进入游戏机房,同时采取种种措施吸引青少年,如开放黄色网站、播放黄色录相、允许学生赊账等等。如某校所办的一些在校生抢劫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迷恋于录相厅、游戏厅、电脑游戏、上网等娱乐性活动。当因玩游戏机、上网等需要钱,或欠业主钱被催逼还时,这些学生就采取种种方式搞钱,实在找不到钱,就小偷小摸或勒索同学,甚至就三五人聚集到一起动手抢劫。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共建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的“四道防线”即家庭防线、学校防线、社会防线及综合防线。

猜你喜欢

冯某游戏厅在校生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这二十四年,我活得好累”
男子网购饲养鹦鹉被罚四万元
强拆后政府成“摇钱树” 频闹访自导“敲诈门”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语文游戏厅
姚明代言成被告
诱惑
银发游戏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