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ERP在冶金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实施

2005-04-29郭云飞

会计之友 2005年10期
关键词:工序计量考核

郭云飞

ERP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从技术层面看,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管理层面看,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等管理系统。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管理。

ERP(企业资源计划)有其独特的内涵。一方面,它统御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另一方面,它在应用方面的意义表现在:第一,ERP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信息化大趋势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在当今迈向网络时代的进程中,企业经营活动所出现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企业对信息的收集、传递、集成和分散的方式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扼要地说就是从以往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单独分散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在持续不断进行的过程。而促成上述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是ERP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一、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在典型的ERR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差异或有问题的项目一旦出现就能被分离出来,并可采取措施去纠正。具体说来,典型的或高层次的ERP成本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成本中心会计、定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等系统。

以定单和项目会计为例,它是一个全面网络化的管理会计系统,带有定单成本结算的详细操作规程。该系统收集成本,并用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对比来协助对定单与项目的监控。系统提供了备选的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方案,从而有助于优化一个企业对其业务活动的计划与执行。

再以获利能力分析为例,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个特定的定单利润是怎样构成的?这些都是获利能力分析必须涉及的问题。获利能力分析模块将帮助找到答案。同时,销售、市场、产品管理、战略经营计划等模块也将根据从获利能力分析所提供的第一手来自市场的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公司因而能判断它目前在现存市场中的位置,并对新市场的潜力进行评估。

归纳上述三个方面技术特征的应用效应,有以下表现:

其一,即时性。在ERR的状态下,资料是联动的而且可以随时更新,每个有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掌握即时的资讯,这在过去只能依赖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才能完成。一般说来,影响企业竞争力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它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把握,以及对外部市场的资讯、现状变化的了解。

其二,高度集成性。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尚未导入之前,各种信息资讯是属于过时的,更多的是局部的信息、片面的信息,甚至是失真的信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其它因素外,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在面临组织增减变化时,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修正和联系。在导入ERP之后,面对这样的变化,便可以很轻松地进行衔接,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为落实,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字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

其三,远见性。ERP系统的会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财务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二、冶金类企业生产的情况及其成本内容的特点

一个大型;台金联合企业的业务活动涵盖面很大,它管理着矿山、冶炼、轧材、动力等主流生产线,还有机械加工、工程施工等配套辅助工作。从总体上讲,冶金行业生产是连续的、流程化的,产品是一种原材料,相对于机械电子类的产品,既不单一也没有那么复杂,既稳定又有变化,对设备的依赖度极大。工艺流程相对稳定,产品规格较少而批量大,它有严格的过程控制和安全生产措施,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因素处处可见,保障生产和安全是第一要务。

基于一个大型冶金联合企业整体而言,二级单位往往是指向企业最终产品过程中的一个工序,而其本身往往也有自己的产成品(半成品)。以财务成本框架来说,每一个二级单位很可能实行的是“品种法”,整个企业大工序实行的是“分步法”。工序成本的核算就成为这类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存在着上工序结转下工序,下工序检验上工序,合并成本的核算情况。

三、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成本核算面临的几个问题

ERP系统上线集成会集中暴露企业管理流程执行和管理行为不到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极易形成大量的财务账务误差。因此实施阶段是决定企业ERP战略成败与否的关键阶段,也是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所有实施人员、业务管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认真研究从而获得对ERP深层次的认识的宝贵时机。相对于冶金联合企业来说,侧重在生产成本的归集、确认、核算在ERP系统上线之后可能完全改变了原有的、甚至是成熟的流程和模式,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一)寻找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中心”

ERP战略中定义的“成本中心”,只能简单地概括为成本核算单位,成本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行业中的某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涉及全部的成本内容,需要管理人员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企业、能左右大局的核心“成本中心”。以高炉炼铁为例,在不强调自然资源的前提之下,入炉原料消耗对铁水成本水平就存在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即是一个“成本中心”,时刻对这个“成本中心”进行监控,对这个生产工序的成本管理意义重大。这些个关键的成本中心,有的是直接成本,有的是相关费用,有的是决定成本水平的相关质量指标。在以往的实践之中,国内的冶金类企业往往都是将上述这些概括成考核指标,重点监控,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国内冶金行业普遍在进行的“对标挖潜”,有其基本可比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管理体系正处于一个成熟的阶段,那么,当ERP系统上线之后,这个管理指标体系能从ERP系统中获得多少帮助?ERP系统能不能适应这样的指标体系的数据提供?或者,还是能在系统之中直接计算从而获得?还是可以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率的指标体系?这始终是参与ERP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人

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述问题,更多的是反映了企业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自身是不是缺乏主体意识,这是国内实施ERP系统的企业的普遍困惑;更反映了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是不是具有主体意识。有的企业误以为项目的合作方——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是项目主角,表现不出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分地依赖服务商,忽视了从企业的具体业务需要出发和以业务为主导。

(二)设备检修费用的核算

冶金联合企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设备管理(广义)的重要性。以往制造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认识是:以设备管理为基础、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努力减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从设备维护管理角度出发,以企业设备台账(卡片)为基础数据,以工作任务单执行为主线,体现了以预防性维修和预测性维修为主、强调安全处处存在、强化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即:

1.合理的设备管理,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2.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

3.管理规范化,确保维修安全,降低维修成本。

企业在扩容增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改造、新建大量的、更高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的生产设备,这是企业发展的显著表现。基于这些扩容工程的投资巨大,建设施工到达产所需的时间长,冶金类企业往往单独立项,单独核算和费用考核。在实践中,往往是设备检修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改造、更新项目,因此两者可以归属于一类问题来看待。检修费用核算和控制都是组成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目前主流ERP系统的“固定资产”模块,有着完善对资产进行管理的系统性方案:即完成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核算工作。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对目前固定资产的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通过该模块提供的各种方法来管理资产,以及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它的具体功能有:登录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计算折旧,编制报表,以及自动编制转账凭证,并转入总账。它和应收、应付账款、成本、总账模块集成。那么,作为企业资产内容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设备,“固定资产”模块能否担任起对其日常维护、定期检修费用的核算,专门管理的职能?是否可以将其作为构成设备资产的初始成本的内容之一进行归集,按设备名称逐期进行反映,从而对检修费用的发生、对检修费用管理部门的考核精细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上“即时性”管理的特点。这就需要设备管理人员不断研究、财务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和设计。

(三)计量的准确性

完善计量管理工作是成本核算进而达到管理水平的基础保障。相对于冶金联合企业来说,各种计量数据的准确与否首先决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成本管理的水平。如高炉的原燃料消耗、炼钢的钢铁料消耗、轧钢的动力介质消耗等等都是影响工序成本核算的重要因素。如果计量不准,核算数据就开始失真,反映出来的成本水平就无法为决策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以往的管理实践中,企业往往在计量标准,计量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求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在ERP实施过程中,计量管理上出现了新的问题:

1.实施商与企业对ERP实施过程的心理存在矛盾

ERP系统分步实施阶段,业务系统先上线还是财务系统先上线?对于这个问题,企业与实施商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看法:企业认为如果基础业务数据没有准备好,财务系统也做不好;实施商本着系统性的原则,往往提出“应该站在财务的角度去协调组织业务系统的实施”。

企业常规思维下提出的模式主要考虑:企业的资金流全部来自物流、信息流的基础之上,只有作好物流,其产生的信息才能准时、准确地反映到财务上来。这样的优势是减少企业风险,降低了ERP实施的难度。但很有可能影响效率,有返工的可能性。

后一种模式显然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的各种流程已经经过合理整合的基础之上。那么,资金流的流向正确与否,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制度,这需要财务人员在项目之初对ERP系统进行合理改造与定义。在投入运行之后,仍然需要大量的反复测试和评估这些生成的财务信息是否正常。所以,如果等到物流实施完毕之后,很可能会不适应财务定义的要求需要重新定义,严重影响实施效率。相反,在业务系统实施之初,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协调和统筹,形成一系列的雏形,财务部门就能始终了解企业业务的运转情况,运转结构的合理,极大地提高着各种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后一种模式更符合财务核算的实践,但是企业必须对自身做出明确的判断——是否已经完成合理的流程整合。这就需要参与实施的管理人员进行权衡。

2.计量仲裁

基于结算、发生等数据对于冶金类企业核算成本的决定意义,国内冶金类企业中,往往赋予原先专业负责计量的内部单位、组织以另一项重要职能,即在二级单位之间结算、结转数据出现差异时进行仲裁。鉴于这些计量单位担负着日常管理计量设备、计量标准从而保证计量准确的职责,因此在对数据差异进行仲裁时也被赋予较强的权威性。ERP系统实施之后,原有的数据传输流程被系统性改变,节点与节点之间同步更新,传统的、专业的数据仲裁部门的仲裁职能消失,由此而来的是起始节点单位、部门与接受、使用数据部门之间的终端对线上数据的“不可影响”,在日常的运行中,这些中间的终端单位、部门无疑会对线上数据有“知情权”的需求,难免会出现数据结转、业务量结算上的争议。这也需要实施人员和管理人员事先的共同设计,妥善处理。

(四)成本考核的可操作性

冶金类企业成本管理涉及到工序成本的问题,目前多数冶金类企业为了提高成本管理效益,在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往往实行内部成本(效益)承包考核机制:在企业内部二级单位层面上,按照总成本或总费用承包,模拟市场,各个工序单位的产成品、半成品成本从形式上转化成“结算单价”的概念,由公司、下工序生产单位实行两级考核、验收,即总公司关注单位成本,下工序生产单位关注产品质量、结算单价;在二级单位内部,实行部门、工段成本、费用承包考核,将产量、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工段、班组,将效益同各部门、工段班组每期完成的工作量、原料、材料费用直接挂钩,进行成本考核,从而形成一个以财务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ERP系统上线后,针对财务成本核算而言,基于系统性、稳定性的考虑,往往存在着一个ERP系统中的成本管理模块同原有的成本核算系统这样两个系统同时运行、逐步对该成本模块运行进行测试这样一个阶段。同时,这也是重新设计或者对原有成本考核体系与ERP战略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宝贵时机。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一方面有真实业务实践的源源不断地反馈,便于对新模式进行适应性修正,另一方面,新的问题不断提出,丰富了实施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思路。

ERP系统引入了“责任成本”的概念,通过对用户管理权限设置来调配考核可供依据的各种费用发生金额、结转数量、业务量,通过日常或者每一个考核期间即时获得的数据,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成本考核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从而为成本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比较成熟、并且成功运行多年的成本考核体系,考虑了方方面面的成本因素,考核内容实际而完整,对异常成本水平的发生具备合理的修正方案、对于政策性的成本发生具有适应性,对于大中修期间的成本水平变化有充分的常识和合理的处理。这些都不仅仅是节点——直线——节点传输而来的不可更改的数据可以胜任的。因此,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寻找到合理的、可以增强成本考核过程中数据的权威性,又不至于变成束缚现行成本考核体系手脚的处理机制。

猜你喜欢

工序计量考核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内部考核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人机工程仿真技术在车门装焊工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