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高速车尚无刹车迹象

2005-04-29陈佳贵

中国经济信息 2005年13期
关键词:投资率投资规模经济

陈佳贵

背景资料: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5月我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6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而该增速在1~4月份为25.9%、1~3月份为26.7%。这意味着,今年4~5月份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了小幅放缓的迹象。官方此间将房地产开发投资放缓这种变化,归结为近期宏观调控发挥了正面效果。但令人难以释怀的是,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投资总体规模过大的老毛病并未随之下降,相反还出现了加速的迹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7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其中,5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8.2%,高于前4个月的增长幅度。

2005年一季度以来,我国政府继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巩固了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成果,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看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GDP达到9.5%,财政收入等其他指标都表现得比较好。当然,我国经济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高、投资规模过大就是其中亟需认真解决的问题之一。

增速过快、规模过大老病犹在

从2003年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每年都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2003年是27.7%,2004年是25.8%,今年一季度为22.8%,全年也可能保持在20%以上。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仅低于1992~1994年经济整体过热时期的投资增长率。高速增长的投资率使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上升,投资总规模急速扩张。2003年,按照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计算,投资率为42.8%,2004年是45.2%,预计今年会在40%以上;按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GDP的比重计算,2002年为41.4%,2003年投资率达到47.3%;2004年投资率为51.4%,是历史上最高的时期之一。

与世界其它国家比,我国投资率更高。2002年,世界平均水平是19.9%,低收入国家为19.7%,中等收入国家为22.9%(其中上中等国家为19.0%,下中等国家为25.2%),高收入国家为19.0%。再如,2002年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即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投资率分别为19.3%、14.3%和23%。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投资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水平。我国高投资虽然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毕竟水平太高。根据统计资料分析,我国的投资率不要超过40%,投资增长率不要超过20%。投资增长率超过20%,投资率超过40%,就会造成经济的整体或局部过热。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7.8%。显而易见,在我国当前投资构成中,国有和地方项目仍占了很大比重。国有投资虽然增长率比其它经济成分低,但其比重仍比较大,控制国有和地方投资仍是问题的关键。在城镇投资中,国有投资仍占40%多(2004年国有投资为39.1%,国有独资公司为2.8%);在全社会投资中地方投资为90%左右。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对政府投资范围的合理界定及健全的机制,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片面追求GDP的增长或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过度贷款。其借款方式不少是通过国有城市建设公司向银行举债,而由政府担保。据一些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地县乡三级政府负债总额在3万亿元左右,而且债务总量还在增加,负债的政府层级正在从县乡级上升到地市级。银行贷款对城市建设等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作用在加强。例如,开发行2004年发放的中长期贷款有3667亿元,一个安排了总投资规模37000亿元的项目,开发银行就承诺贷款16700亿元。在这些项目的投资中,城市建设等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占发放贷款的比例高达31%。中央对房地产盲目投资相继采取一系列调控政策,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城市建设特别是地方政府举债搞城市建设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而这一块是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最多的地方,也是潜伏着很大金融风险的投资领域。

经济过热症状周期性复发

从历史看,我国每一次经济整体过热或局部过热都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引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经济整体过热或局部过热都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而引起的。第一次是1985~1988年,平均投资率高达37.5%,比1978~1984年这3年平均上升了3.3个百分点,在此期间,GDP的增长速度超过10%,并引发了高的通货膨胀率;第二次是1992~1994年,平均投资率高达41%,在此期间,GDP的平均增速也超过10%,引发了高的通货膨胀率;第三次是2002年以来,投资率连续超过40%,创了历史新高。

我国的投资增速过快,引起经济整体或局部过热还具有明显的行政性周期。从1982年以来,除1997年和1998年这一次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每次党和政府换届都会产生经济波动。比如,1981年我国GDP是5.2%,1982年和1983的换届年分别上升到9.1%和10.9%;1986年是8.8%,1987年和1988年的换届年分别上升到11.6%和11.3%;1991年为9.2%,1992年和1993年的换届年分别上升到14.2%和13.5%;2001年为7.5%,2002年和2003年的换届年分别上升到8.3%和9.3%。

投资增速过快、规模过大也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近几年,投资结构没有大的改善,投资效益下降。1993年,国有投资中,新项目比例为30.5%,扩建项目的比例为33.4%,外延性投资比例高达63.9%。与90年代相比,近些年外延投资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上升。不少项目是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项目,从宏观看,我国的投资效益呈下降趋势。如投资效果系数,1994年为0.71,1997年下降为0.26,2002年更下降为0.15;投资弹性系数从1997年的1,到2002年下降为0.47;投资的边际产出率也从1997年的3.34下降为2002年的1.20。

反弹明显存在资金后盾

经过一年多的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工作,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状况得到了抑制,与上年相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了一定回落。但是2005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98亿元,同比增长22.8%,虽然增幅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20.2和3个百分点,但是它是在去年同期增长43%的基础上实现的高速增长,而且比去年12月提高了1.5个百分点,已经出现反弹的征兆。一季度,商品房、商品住宅投资同比增长27.6%和27.4%,一季度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增长27%左右,增长速度仍较高。投资与GDP和消费相比增长率明显偏高,特别是目前在建和新上项目过多,各地投资冲动仍很强烈。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在建项目超过7万个,一季度全国新开工的项目22776个,同比增加1176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9万亿元,增长26.7%。目前全社会投资在建规模已超过20万亿元,为历史较高水平,差不多相当于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量。2004年在总投资中,扩建和改建项目投资仅增长了16%左右,而新建项目投资增长了36%以上。2003年总投资中新建项目投资比重为55%,而2004年这一比重上升到了59%。这样大的在建规模加大了2005年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难度。

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较快的同时,行业投资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目前工业投资增长仍然较快,一方面,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投资规模仍然偏大,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地方和企业违规开工建设电站等新的盲目投资。投资需求膨胀又造成了煤电油运更为紧张,引致有关行业的投资增加,导致新的投资结构失衡。

目前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具有投资反弹的内在动力,这是出现反弹的制度条件。同时,国内各方面蕴藏着相当数量的资金,可以为投资反弹提供资金条件。财政方面,财政政策性质虽然已由扩张转向稳健,但是仍然带有一定的扩张性特点,2005年将继续发行相当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并且财政预算仍然安排了3000亿元的赤字,资金使用方向需要严格控制。金融方面,银行仍然是存款增长快于贷款增长,存贷差在扩大。此外,大量民间资本不断积聚,力量日益壮大,需要寻找出路。我们在做好防止投资反弹的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这些制度条件和资金条件对可能形成的投资反弹产生的影响。2005年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是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化政府职能的改革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逐步消除造成经济出现行政性周期的体制因素。同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控制过高的投资率和过快的投资增长速度,注意积极调整投资结构,控制过热部门的投资,同时加强薄弱环节的投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猜你喜欢

投资率投资规模经济
资本价值与宏观投资率:应用包含调整成本的拉姆齐模型的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菜鸟开店(五)——确定投资规模与合伙人制度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7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达1200亿美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国的投资率是否应当大幅度降低?
从持续性角度剖析中国投资率
叶檀:中国投资率过高在自掘陷阱
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速2015拟在建重点项目投资规模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