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材建设、管理中的重点及问题分析
2005-04-29李水平
李水平
从2001年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材(本文主要指教科书)开始多样化。目前,高中阶段的15门学科有教材59种,初中阶段的15门学科有教材107种,小学阶段的8门学科有教材109种。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阶段,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完善教材选用机制,真正为学生开发出符合实际的高质量教材。2004年10月至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调研小组分赴贵州、四川、内蒙古、陕西、安徽、河南、浙江和福建等地,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调研工作。调研小组采取了听取汇报,分别召开出版社、教材选用委员会、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及抽查学校和学生书包等各种形式,对各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高度重视质量检查
各省(市/区)均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省(市/区)的实际情况,认真部署开展教材质量自查工作。例如,陕西省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检查方案,确定了检查的内容和重点,明确了检查的方式和方法,制定了检查统计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自下而上的自查工作。陕西省教育厅分2批6个检查组,先后检查了全省11个市(区)46个县500多所中小学校,走访了100多个家庭,检查了市、县(区)教材、教辅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学校教材征订底单,学校收费票据和学生书包,召开了20多次校长、教师和家长座谈会。
教材质量管理、健全选用制度卓有成效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选用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各省(市/区)基本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中小学教材管理和选用的规定,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组织,规范程序。基本上遵照国家中小学教材选用制度的相关规定成立了教材选用委员会,通常都召开教材展示大会选用教材,选用委员会人选和教材选用结果对外公示。在抽查的中小学校没有发现学生使用盗版教材的现象,也没有发现教材中有违背科学常识、有悖史实、宣传伪科学、迷信等涉及政治、历史、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问题。
教材价格得到合理控制
各省(市/区)基本按照国家教材价格核算标准,对教材逐册进行定价,合理控制教材价格。为预防出版、租型单位和直供出版社随意抬高教材价格,各省(市/区)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维护学生利益。如,河南省将所有进入河南省的教材统一交给省物价局核定价格,并将教材选用结果和教材价格统一在《河南日报》上公布;陕西省教育厅主动与省物价局、新闻出版局沟通,在每学期初将收费标准、教材的逐册定价在《陕西日报》上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等。
出版单位严把教材编印质量关
各教材出版单位都深刻地认识到教材编印质量的重要性,纷纷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一方面,从选题、三审责任、发稿、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从环节上保证教材的编印质量;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对正在使用的教材重新审读,纠正差错,从而有效降低教材差错率。
现存问题及分析
教材选用政策的落实不很到位
中小学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度尚未健全
在部分省(市/区),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度还流于形式;教材选用委员会人员的确定、构成和组建方式不很合适;教材选用的过程与方法未按程序操作等。
要真正完善教材的选用制度、发挥中小学教材选用委员会的作用,其基本做法应是:教材选用委员会应提前一年成立,并予以公示,成员确定上应更多地侧重教学的专业水平;选用教材时,应广泛听取使用教材的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应充分考虑教材的质量、价格、师资以及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教材选用的结果要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
选用的实验教材版本经常变动,甚至出现中途变换的现象
有些省(市/区)的学校选用的实验教材版本经常变动,特别是像音乐、美术等教材,在个别省(市/区)甚至出现了中途随意变换的现象。
教材本身有其编写体例和特点,教学活动也有自身的教育规律,因此,教材选用的政策性极强。教材版本维持一定的稳定性,有利于开展教学和教研工作,所以,教材一经选定,原则上至少应当使用一轮,不宜中途变换。
提供给教师、教研人员的教材比较单一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以县为单位选用教材,全县只选一种,同时,提供给教师和教研人员使用的教材也只有一种。这种单一的教材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可以说都达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编者的编写水平、教材的编写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学校提供给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实验教材应尽可能做到多样化,以便他们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时有更多的借鉴资源和参考资料,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家之长,更好地指导教学和教研活动。
教材的选用忽视价格因素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的教材选用委员会在选用教材时,对教材的编写质量、教材与本省的适应性等问题比较关注,但对教材价格因素考虑得不多。
关于教材的价格问题,虽然不是教育部门的工作权限,但教育部门有义务予以关注。在组织教材选用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教材的编写质量,又要考虑教材的价格,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对不合理的教材定价要及时向物价部门举报。如,英语、信息技术等教材配备的磁带和光盘,价格远远超过教材本身的价格,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在一些边远、贫困的地区,学生根本没有条件使用磁带和光盘等设施,因此,像磁带、光盘这样的辅助材料,不能与教材捆绑征订,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愿购买。另外,地方教材也应当按照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核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