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岚作品

2005-04-29

延安文学 2005年4期
关键词:陕北

四合院纪事

窄长的巷子,瓦灰色的青砖,街道两边铺子林立,走着走着远远瞅见城门洞,黑乎乎,阴森森,心就紧张起来,想转身回去迎面又是城墙,脚下黄土软绵塌陷,没了路,猛地惊醒,出了一身冷汗,才知又是梦。

梦的是榆林城,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岁月流逝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溶进大海里。我有些诚恐诚惶,不知这怀旧的情愫由来已久还是近年来才开始的。总之童年旧事常常出现在眼前,宛如刚刚从母亲的怀抱蹒跚走进那熟悉的四合院。

我家住在榆林城八狮上巷一个依着东城墙边的四合院里。朱红色的油漆大门很高大,走进门是一堵雕龙画凤的影壁墙,墙的右边挖进去一个小洞,外形如小房子般考究,里边供着大约是土地神或门神之类。穿过影壁墙,便进了大院,一棵榆树和一棵槐树相对,树的绿荫遮了大半个院子。东西南北各有数间瓦房,院子中间是个大花园,园子里有夹竹桃、花椒、石榴树,还有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花儿和各种叫不出名的应时野花小草.从春季发芽到深秋衰败,十多个月里花红柳绿,很有些生气。

院子里住的大多是城市贫民。房东的一份家产早就公私合营了,人们还习惯称他朱经理。朱经理衣着讲究,习惯用文明手杖,常拿一本书坐在莲花池边的石凳上看。他温文尔雅,目不斜视,一副绅士派头。他的妻不在了,只有一个女儿正上中学,不知是榆林桃花水养的,还是天生丽质,总之她很漂亮,也很疼爱我,一有时间不是给我扎红绒线花,就是教我唱歌,我叫她梅兰姐姐。房东隔壁住着薛大叔一家,他是个挑着货郎担,在内蒙边地跑小买卖的商贩。只要他一回来,院子里的孩子们就有炒米、黄油、酸奶酪吃。黄昏时分,他将家中那架木琴搬在门口,沏一壶浓浓的砖茶,弹唱《兰花花》。每当唱到“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人。”便停下来叫梅兰唱,梅兰姐姐很大方,嗓子也很清亮,她大大方方站在院子里唱“洪湖水呀浪打浪”。人们都从各自家门出来听歌,我站在人群中想那兰花花大概就像梅兰姐姐这么漂亮吧,要不人家咋叫她校花哩。

薛大叔对门住着一对铁匠夫妻,女人胖胖的,人们叫她霞霞娘。霞霞是他们抱养别人的孩子,花儿般的模样一脸傻相,听说孩子小时铁匠夫妻经常打架,硬是把孩子给吓傻了。这家赚了点钱就海吃海喝,到月底断了粮,西家门出东家门进地借粮吃,霞霞一吃饱就嚷着要去莲花池戏园子看戏,这是让她爹给惯出的毛病。西房住了个机关通讯员,人年轻瘦小精干,不善言语却也很温和。妻是刚从农村带出来的小媳妇,对城里一切都感到好奇,嘴里却一个劲说乡下好,小两口感情不和,听大人们说是包办的娃娃亲。院子里人多口杂,少不了争争吵吵,但一阵风似的,过后谁也不和谁计较,彼此相互帮忙,到很像个大家庭。特别是夏夜,月儿倾泻一地银白色的光,风吹树摇,燕子绕梁,大人们坐在各自门前摆龙门阵纳凉,孩子们就围着花园捉迷藏,一派温馨、悠闲、祥和的气氛。

那年,“文革”开始了,先是把影壁墙上的龙凤给砸了,小房子和神像也用泥巴封起来,院子里不让种花草,园子就荒芜了。朱经理上了几次批斗会,这个极要面子的人一时想不通跳河自杀了,可怜的梅兰姐姐被北京的姑妈接走,院子里从此没了她的歌声,我也没了知冷知热的好姐姐。薛大叔加入了合作商店,他一月三十来块钱很难养家糊口,薛婶就出去做小工补贴家用。霞霞娘得了重病,铁匠为了给妻筹钱看病,整天急着给霞霞找婆家,不久农村一个死了老婆的男人来相亲,贪了她的年轻俊模样一口便答应下来。霞霞要做新娘了,她高兴得把手指塞在嘴里吃吃地笑。结婚那日霞霞穿了个大红棉袄傻笑着就跟着接人的走了。第三天回门,霞霞灰头土脸,吓得躲在父亲身后,哭着说以后死也不回去了。女婿也黑着脸,有了退亲的意思,说憨霞霞不懂人事,每次行房都要人绑着才行。铁匠喝醉了酒,劈头盖脑地打她,末了她还是披头散发哭嚎着被人强行拉走。花儿一般的模样,草儿贱的生命!可怜的羔羊没人能拯救她,只有院子里那两棵大树冷静地观看着人间的闹剧。西房文弱的通讯员不知咋就红火起来,成了一派造反队的头头,出出进进背着枪,很神气,可是小媳妇还闹着要回乡下,丈夫就拿眼瞪她,并一连几天也不回家。

人们的心情坏到极点,娘悄悄说到处打砸抢,这院子风水也破了,往后是不好住下去了,和爹商量着要搬家。爹说现在全国都一样,搬在哪里也不得安稳,娘就说回农村老家住些日子。一天夜里,忽然传来小媳妇揪人心肝的凄厉哭声。“天杀人了,走时还好好的,你怎么就回不来了!”外面西北风刮得正紧,明沙粒子打在窗棱子上直响,更添了几分恐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谁也不敢出去看看,我用被子紧紧捂着头想早点睡着,却一夜都在醒着打颤。

第二天才知道那通讯员在武斗中被打死了,小媳妇哭得死去活来,怀里抱着穿老虎鞋的小男孩一脸漠然。“运动一开始人就变了,满身杀气,前夜里我还梦见狐狸朝我家咬哩,不是好兆头哇,他不待见我,活没离就死离了,撇下我娘俩可咋活呀。”“嫂子你要坚强些,大哥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比泰山还重。”一个戴红袖章的女红卫兵哭得两眼和红杏儿似的,说着就把党旗放在通讯员的遗像上面。另一造反派却在钟楼上用高音喇叭高喊:“替法西斯卖力,死得比鸿毛还轻。”院子里的人都听见了,小媳妇哇地一声又哭了,还要往桌子上撞,被人挡住了。

该走了。娘说:“萍儿我们出去走走吧,再看看榆林城,往后还不知几时才能回来呢。”

我们去了东山,时近黄昏,向西望去,夕阳正依在海浪起伏般的沙梁中间,软溜溜的像桔子又像蛋黄,榆溪河像玉带空悬在天边,晚霞的光亮透过云层斜射在一片灰蒙蒙的瓦房顶上。新楼,古楼,钟楼,万佛楼,凯歌楼,整齐排列在大街中间,将窄长的老街均匀地分划成几段。远处万家炊烟轻轻袅袅升起,映衬得夕阳更红更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想起那些走不完的城门洞又有些害怕,赶快下山往回走。第二天娘又领我去红石峡、镇北台。我问娘,“农村老家是什么样?”娘说芦河比榆溪河宽些,地么,就像镇北台前面的那一片,只是有许多村庄,有许多牛羊。

我极目远眺,只见风吹着衰败了的枯草摇摇晃晃的其余再没什么,不觉就掉下泪来。

衣食杂感

吃穿二字亮家当。这是我们陕北方言中的一句俗语。大意是说从一个人的吃饭穿衣可以看出这家的经济状况,大而言之,吃穿二字亮国情也未尝不可。

民以食为天自不用说,过去国人相遇打招呼首先问“吃了没”,可见吃是人生第一需要。至于那四季服装更能敏锐地反映时代的潮流,显示人品风格。孩提时,最能吸引我的莫过于穿银灰色列宁装的女干部。她们短发齐耳,黑贡呢鞋绑着带儿,走起路来腰杆笔直,脚下生风,一副英姿勃勃的样子,一扫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那种媚妆俗态,那个时代没有时装,大家穿着同样的衣服也不觉得烦。

吃的也大致一样,玉米面馍,杂粮面条。陕北东天冷,一到深秋,就开始腌过冬的酸白菜,弄得本来就狭窄肮脏的小巷子更是污水遍地,一不小心就会顺墙根滑倒,弄个大花脸。满街弥漫着一股甜腻腻的白菜味儿,人们说,这些城里的人,穿的新,走的快,肚子里装些酸白菜。一个冬天能吃几次冻白菜或菠菜烩白肉粉条就算改善大了。那时穷,穷得平均,人们似乎还很有信心,自己吃不饱也不着急,整日介想着地球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想着要解放全人类哩。

“文革”更是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时代。因为我还够不上红卫兵的档次,穿一身用母亲旧衣改做的衣服,只能在左胸前搞一点花样,今天戴个金色的毛主席像章,明天换个红色的。对那身黄色的红卫兵服装由羡慕到崇拜.当然对那些腰里带着枪,手里拿着狼牙棒,气势汹汹一脸杀相,动不动便扬手扇人家耳光的造反派则不敢正眼瞧之,自然也顾不得欣赏那身衣服了。时代在变,吃的似乎更少,孩子们上不了学就帮大人排队买供应的食品,味精、白糖、花椒、大料、猪肉、豆腐……总之只要是吃的都得排队按票证购买,过年也才供应三两斤大米、特粉,只够一家人打顿牙祭。城里穷,农村更穷。那种搅拌着糠皮的窝窝头,黑乎乎软溜溜,令人望而生畏。冬季男子汉们大多穿一件没面子的皮袄,油光黑亮,离老远就闻到一股羊膻味。别小看这东西,可是平常人家的救命衣,没有它是熬不过冬天的。婆姨女子都穿着打了补丁的空心棉袄,无一例外地腰里扎着带子,其保温程度听说能顶一件毛背心呢。

从粉碎“四人帮”后女孩子悄悄披红纱巾开始,女人的服装一路领先,男士也不甘落后,质地由化纤发展到真丝、真缎、澳毛、亚麻。款式更是丰富多采,各领风骚。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思想大解放,还原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如今,吃和穿似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时代。当今社会交际大多在饭桌上进行。那种掏腰包在家里邀集朋友便餐小酌早已过时,随之是在酒楼、饭店设宴席比豪华,玉盘珍馐不在话下,上至鸟窝下至鳖蛋,蝎子蚂蚁什么稀罕吃什么。又听得哪里推出了什么“黄金宴”“人体宴”,一时间想不出人家咋有那么好的胃口,那么大的胆量,竟能吞金屙银。还敢在活人裸体上吃喝的,也不怕羞死先人。如果有可能连星星、月亮都想挖下来吃哩。穿的更不用说,外国时装店,精品专卖屋林立街头,千把元掷地无声,昂贵的时装、洋装令人乍舌。眨眼间就把过去的艰难困窘一扫而光,喜哉忧哉?

自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毕竟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在世界仍属穷国,许多人还为温饱发愁,可亮的“家当”并不是很多,虚荣奢侈之风实在不能长。国人还应该有点饥饿心理才对,勤俭节约的美德更应该发扬光大。别小看吃穿二字,实在大有文章可做,不能等闲视之……

陕北是个好地方

当年,毛主席怀着必胜的信心,即将离开陕北,在佳县东渡黄河时,他忍不住回头望着这片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的地方,无限感慨地说了一句“陕北是个好地方!”

陕北是个好地方,这是毛主席留给陕北人民一句永远也忘不了的念想。陕北与毛主席有奇缘。那是在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艰难跋涉,尚不知何去何从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毛泽东意外地从巴掌大的一块国民党的报纸上发现了陕北,发现了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工农红军。这一发现改变了毛泽东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吴旗镇,从而结束了人类空前绝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使中国革命的力量得以休养生息,得以发展壮大,最终赢得了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陕北是个好地方,这是毛主席对陕北的肯定和赞赏。陕北严酷的自然环境,磨练出人们乐观、率真的性格。陕北人心眼直,说活不会打弯,待人热心热肠,高兴了海碗喝酒,大块子吃肉,头扎白羊肚子手巾的陕北后生,把腰鼓打得山响,俊俏的婆姨女子绕在身前身后扭秧歌,穷日子被他们闹腾得红红火火。陕北人爱唱歌,特别爱唱信天游,拦羊的汉子往山梁上一站,扯开嗓子就吼了起来:

“对面介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三哥当兵山沟沟里下,四妹子心里灰踏踏”……

“大红果子剥皮皮,人人都说我和你,咱们二人无关系,哎呀,好人得了个坏名誉”……

有的是内心的独白,有的是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更多的是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黄土高原吹荡着自由淳朴之风,如诗、如画、如歌。

陕北是个好地方,这是毛泽东主席留给陕北人的一种希望和梦想。“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过好光景”。陕北有个千百年来无法解开的结,那就是贫困与荒寂。过了关中平原再向西行,渐渐平原变成了沟壑,起起伏伏、迭迭宕宕、苍凉而厚重。“翻了架圪梁来拐了道湾,满眼眼都是黄土山”,陕北人一辈子与黄土打交道,耕锄于山坡,修路于崖畔,住的土窑洞,穿的土布衣,能过上好日子是陕北人祖祖辈辈的追求,也是祖祖辈辈难圆的梦想。即使在八十年代初,远方的歌星在全国扇起一股西北风,东西南北齐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时,陕北也并没有因此而跟着红火起来,“哥哥走西口外,妹妹挖苦菜”的信天游依旧唱得那么凄婉、悲凉……

难道陕北不是个好地方吗?八十年代后期却从这里传出惊人的消息。陕北发现了神府大煤田,质量好、产量大,而且是易开采的露天矿。时隔不久,又在横山、靖边、定边一带勘探出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着实让陕北人大吃一惊,也让全中国为之一颤。这是多么神奇而辽阔的土地呵,过去人们对她误解太深了,以至于当人们轻轻撩开她的面纱时,她便迫不急待地拿出最美丽绝伦的一面示人,现实的人啊总算可以亲近她了。

现在号称世界第七大煤田的神府精煤源源不断地出口早已换回了大量外汇,于是陕北有了一个又一个亿元村。陕北的天然气已从铺好的管道中输送到西安、北京,贫困荒寂的陕北终于有了回报祖国的机会。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大款们,云集靖定油田,自费打油井,发油财,高投入高回报的巨额利润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渐渐富起来的陕北人这才灵醒过来,丰富的自然资源代替不了人的高素质、新观念,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子孙又要走捧着金饭碗讨饭的老路。如今陕北被纳入了开发大西北的大框架内,陕北人看重口袋里的钱,更看重知识科技的神奇力量,他们期盼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来陕北共同开垦这片黄土地。

陕北是个好地方,好就好在她不但有着光辉的历史,更有着光明的未来。

读书偶感

闲来无事,随手翻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不禁被其中一则故事所吸引,使人浮想联翩。

故事说的是宋代有一人,夜间避雨进一山洞,听有响动,定睛一看是鬼居住在此。宋人问:“你应有墓,为何住在山洞?”鬼回答说:“我本是神宗时代的县令,因讨厌官场仕宦货利相攘,进取相轧,所以弃官归田。死后求阎王,再不轮回转人。将来生的俸禄改做阴官,不想幽冥之中,相互倾轧,与阳间无异,无奈又弃官归墓。墓中群鬼之间,你争我斗,不胜其烦,不得已躲避在此。虽凄风苦雨,萧索难堪,但比官场市井不知好了多少倍。自喜解脱万缘,冥心造化,不想今又遇你,明天我又要移居,请勿效武陵渔人,再访桃花源。”

此鬼既聪明过人,又清高至极。纪晓岚封他为“隐鬼”。其实《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有着同工异曲的妙处,无非是讲述些民间流传的鬼怪故事,以写鬼而喻人,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大旨要归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也。”你看故事中的“隐鬼”做阳官不行,做阴官亦难,阴阳间竟找不到一块净土。套用现代的一句话就是说“生活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人世间本来就不公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孤魂怨鬼。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权有利就倾轧和陷阱,更何况官场宦海中的权力之争呢?在饮血茹毛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刚刚会站立行走,就为争夺财产开始杀戮同类。封建社会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皇权,动不动就儿弑父、弟弑兄,或血溅宫廷,或满门操斩,成者为王败者寇,正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给人们的仍然不是一块理想的乐土。纵观世界风云,战争与死亡、邪教与恐怖、吸毒与卖淫、贪污与腐败充斥世界各地,贪婪、自私的本性时时威胁着人类向往的美好生活,如果人人采取消极的躲避的态度,哪里又是尽头呢?历史总的趋势是向真,善、美发展。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科学最终战胜愚昧;先进最终战胜反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们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在血与火、生与死、灵与肉的较量中不断觉醒。追求美好和平的生活,已成为人类一个共同的永恒主题。

其实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人类自身与整个大自然相比,也是很渺小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明知我们的生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何必不自爱,而又岂能不自爱呢?人要活下去,就得学会生存;人要活得幸福,就要懂得珍惜生活。一切顺其自然,懂得索取,懂得放弃,更懂得奉献,知足常乐,才是我们心中的乐土。心底无私天地宽,无欲则钢,何来忧愁。权力本身并无罪过,它是一柄双刃箭,用得好,可以为人类百姓造福,用不好当然会殃及自身,关键看你如何驾驭。

每当我看到一批批高官厚禄者,因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背弃党的宗旨原则,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轻者失去自由,重者不得善终,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令人感到痛心。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其根源就在于有一个什么样的心灵,找一种什么样的活法。如果你视人民群众为历史的英雄,那么人民群众就会称你为救星;如果你真诚地呼喊人民万岁,那么人民也会发自内心呼喊你万岁、万岁、万万岁!道理就这么简单,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人,为了身体健康,就得经常洗澡,人,为了心灵健康,不妨也经常给它洗个澡。夜深人静,面壁而坐,与心灵来一次真诚的对话。好像进行一次桑拿浴,把那些肮脏的,见不得人的私欲,邪念,污秽通通清洗掉,让自己的心灵如赤子般忠诚,镜子般明亮,阳光般灿烂,这时你就会感到世界一片光明,人生无限美好。再用不着躲着,防着,藏着什么,堂堂正正做个好人,清清白白做个好官。手中的权力不再是“货利相抢,进取相轧”的本钱,而成为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工具,做一个人民的好公仆,那时你就会感到生活的路再也不会越走越窄,而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美好。想就是那纪晓岚,蒲松龄再世,也万万写不出那种孤魂怨鬼式的文章了,“隐鬼”休矣!

想雪

每到冬季,就想北方的雪。想那飘飘洒洒满山遍野雪花飞舞的美景,想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磅礴气势,想那雪皑皑野茫茫的厚重与苍茫,想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独特奇景…….

想雪,只因置于身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虽然是隆冬季节,依旧是暖风吹得游人醉。你看满眼树木翠绿欲滴,公园里万紫千红,花事正繁,招惹得蜂儿蝶儿也忘了季节,忙忙碌碌,难能偷的半日闲。

北方的雪实在迷人。

清早,打开门,天低得像块铅布,往日干燥的空气里,有了一丝潮湿的味道,有经验的人就会说:“呀,要下雪了。”

还没有半个时辰,天上果然飘起了比小米粒还小的雪粒,稀稀落落,来不及着地,在半空中就融化了,只感到湿润润的气息。渐渐雪粒儿变大,脚下的路也变得潮湿泥泞起来,雪粒儿打在脸上,掉进脖子里,落在手掌心,眨眼即化,只有一丝柔柔的冰凉。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大地、山野竟如春雨洗了般干净。雪越下越大,在灰色的天空中,鹅毛般大雪漫天飞舞,铺天盖地。洁白的六菱形花如铜钱儿大,上面布满美丽的图案,透明、晶莹如钻石一样闪亮,如童话一般纯洁。不多时,大雪就覆盖了整个世界。城市乡村、街道公路、沟壑山峁、枯了的树枝、封了的河流、灰色的房顶、黄色的土窑洞、全染成了银白色的世界。雪在继续,地上积起厚厚的一层,即使肮脏的地方也变的洁白了,雪是如此地令人信赖。

雪夜是静谧的,站在阳台上听雪,竟如天籁般寂静。这时人们一般是不大愿意出门的,或是雪夜挑灯看禁书,或是抱着火炉吃西瓜,那份快活和愉悦,只有自己的心才知道。

连绵三四日过去,天刚刚放晴,太阳透过厚实的云层,从雪山后面冉冉升起,明晃晃的亮光直刺人的眼睛。人们咯吱咯吱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又开始各种各样的生活。远远,对面山上有几个小红点慢慢移动,你透过结满冰凌花的小玻璃窗望去,朦朦胧胧似有人下山,你知道那是几个山村里的女学生。红的棉袄,红的围巾,红苹果似的脸庞,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她们的脚冻僵了,手也冻成了红萝卜,但冻不住她们那颗年轻渴求知识的心。女学生走远了,你的脸依然贴在冰凉的玻璃窗户上,类似树木花草交叠着的冰凌花变为细细的流水,从脸颊流了下来,湿润了你那颗孤独的心。

雪还是旧年留给孩子们的最后一个礼物。大家都在期待着瑞雪悄悄到来。孩子们在自家门口堆个白胖胖的雪人,插上用红萝卜做的鼻子,贴上用大红纸剪成的笑口,胸前插一把扫帚,那雪人就有了灵气。围着雪人打雪仗,这是童年幸福时光永恒的记忆,雪天我们全是幸福的孩子。雪天还是聪明主妇打扫卫生的好日子。她们拿出笨重的地毯和穿脏了的呢子大衣,反扣在雪地上,反复用细棍儿使劲抽打,不一会儿,白雪黑了一大片,地毯和衣服却如干洗了一般洁净。

雪天留给人们太多的回忆,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和激动,也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萧瑟与悲壮。在诗人与伟人集一身的毛泽东笔下,北方的雪简直就是一部凝固了的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的苍茫与厚重尽显其中。其实将北方的雪带出故乡,轰动全国乃至轰动全世界,当数毛泽东的一首诗词《沁园春.雪》。当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一天,他坐在清涧袁家沟土窑洞的小炕桌前,面对雪景,浮想联翩,不禁大笔一挥而就,抒发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曾以非凡的胆略,只身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首诗词适时在当地报纸上发表,立刻引起整个社会的轰动,人们从这首诗词的字里行间不但看到了北方雪的美景,更看到了一代伟人的文韬武略和伟大胸禁。

北方的雪呵,故乡的魂,北方的雪呵,故乡的情!北方的雪在寒冷中飘洒,却孕育着春的萌动,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生命。

瑞雪兆丰年,雪是吉祥的化身,我喜欢雪后的大地,洁白的雪掩盖了人间一切污泥浊水,留在人们心中的永远是一个干净、美好的世界。

想雪,好想北方的雪。

优秀的男人和女人

小时候家住四合院,院子里有个漂亮的大姐姐,众人像众星捧月一样爱护着她。此人二十五六岁了,还没个嫁人的念头,这可急坏了周围的婆婆妈妈,说媒的不少,她总是摇摇头。一天她母亲着急地说:“老祖宗你有什么想法,好歹得开个条件呀。”大姐姐朱唇轻启说出来的话差点把母亲吓死。她说“我要找一个有毛泽东的思想、刘少奇的修养、周恩来的风度、金日成的长相的男人才肯嫁。”像她提出的这种条件自然今生难找,来世也恐怕嫁不出去了。不久开始文革,她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不得已,草草下嫁一个造反派小头目。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你还不能不说大姐姐的理想不俗。

优秀男人不一定是伟人,伟人却一定是优秀男人。在女人眼里,优秀男人首先是为征服世界上的困难而降生的,不管前途多么坎坷艰苦,他们都能义无返顾勇往直前,毫不退却。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这是优质男人必备的风格和骨气。优秀男人还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他们追求权利是想为人民多做点事情,追求财富是为了回馈社会,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优秀男人是善良的性情中人,他们懂感情,也懂人性,既对妻儿家庭有深深的责任感,又懂得尊重女性欣赏女性。但决不下流堕落。优秀男人率真坦白,从不伪善做四面讨好,八面玲珑状。面对是非曲直,铁板钉钉,一是一二是二。刚强并不等于无情,因为爱因为痛,优秀男人有时也会趴在女人肩上哭泣,他们有脆弱的一面,但他们绝不会因此而出卖人格与灵魂。

男人和女人相互依靠,有优秀男人就有优秀女人。

优秀的女人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她们漂亮、智慧、善解人意又及具女性的魅力和包容心,她们懂得怎样理解男人,却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她们可以使许多遇见她们的男人神魂颠倒,又别于一般漂亮风流的女子,她们对于精神事物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更不屑受任何男人的支配。优秀女人处理婚爱问题相当明智,因此她们的婚姻家庭极其稳定。优秀男人和优秀女人一样,可以幸福一个家庭,养育更出色的孩子,影响和造就一个伟大的民族。

优秀男人和优秀女人实在不可多得,时代需要优秀男人和优秀女人,时代呼唤优秀男人和优秀女人。我们既然改变不了整个世界,就改变我们自己吧,让我们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男人或优秀女人。

事实上优秀男女的灵魂是相通的,他们都向往着人间的真、善、美,自觉抵制假、丑、恶。相比之下,形形色色的性别之争,只不过是一些人间喜剧罢了。

猜你喜欢

陕北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情系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乡音陕北
我的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