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5-04-29王晓波王晓军
王晓波 王晓军
典型旗县:克什克腾旗
○基本数据
1.各级各类学校112所。
2.学生总数38273人。
3.教师总数3147人。
○软、硬件建设
1.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投入资金1601.5万元,实际投入234.5万元。
2.满足教学需要应装配计算机1200台,实际装配计算机600台。
3.已建校园网的学校3所,占学校总数的2%。
4.建有教学资源库的学校2所。
教师自建资源占总资源的1%,购买资源占总资源的90%。
用于购置教学资源、软件的经费30万元。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1.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10所,开课率达到0.8%。
在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中,小学占40%,初中占50%,高中占10%。
2.信息技术教师共60人。
其中,专职教师30人,兼职教师30人。
信息技术课开课课时平均达到20课时/学期。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1.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占20%,初步掌握占25%,零起点占5%。
2.学科教师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5小时,平均每周上网3小时。
3.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备课的占30%。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占30%,使用网络教室上课的占15%,从来没有使用过的占55%。
4.本地区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处于“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
典型旗县:宁城旗
○基本数据
1.各级各类学校286所。
2.学生总数85809人。
3.教师总数5703人。
○软、硬件建设
1.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投入资金4000万元,实际投入400万元。
2.满足教学需要应装配计算机40000台,实际装配计算机1020台。
其中,教师用机100台,学生用机920台,师机比为50:1,生机比为80:1。
3.已建校园网的学校3所,占学校总数的1%。
4.建有教学资源库的学校3所。
教师自建资源占总资源的10%,购买资源占总资源的90%。
用于购置教学资源、软件的经费10万元。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1.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23所,开课率达到10%。
在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中,小学占5%,初中占15%,高中占100%。
2.信息技术教师共31人。其中,专职教师31人。
信息技术课开课课时平均达到30课时/学期。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1.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占6%,初步掌握占90%,零起点占4%。
2.学科教师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2小时,平均每周上网0.5小时。
3.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备课的占20%。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占30%,使用网络教室上课的占5%,从来没有使用过的占65%。
4.本地区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处于“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域辽阔,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近1%。这里既有中心城市,又有广阔的农村牧区,属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2003年底,全市300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仅拥有计算机10405台左右(包括无盘工作站4300台),近百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而且大多数分布在市直学校、红山区学校和各旗县区高中以及镇内初中、小学。农村牧区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不足2200台,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相当薄弱。
2004年底,在市教育局的统筹下,赤峰市电教馆、仪器装备站合并为赤峰市电化教育与仪器装备管理中心,两个职能部门重组后形成新的合力。谈到赤峰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走马上任的谭明凯主任激情满怀地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确,教育城域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源库的开发,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的培养,为赤峰教育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之,也必将带来观念的改变、技术的提升、应用的深入。
建网、建库,共享资源
赤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差异较大,教育资源很难合理地集中、配置。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直接影响到教育公平。由于资金匮乏,该市只有部分高中和少数初中建起了校园网和计算机室,而且配置标准不高。也有部分学校的硬件建设水平和实际应用效益不成正比,学校之间缺少沟通渠道,各学校图书、资料工具软件和教学软件重复购置,造成极大的浪费。很多学校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教学软件不健全,因为缺少大量的购置经费,更新较慢。师资力量薄弱,缺少有效的培训手段,使广大农村牧区甚至城镇很多学生不能得到应该拥有的受教育环境。
为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使农牧区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近两年来,赤峰市把以远程教育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并列入教育的六大项目工程之一,实施了专项推进和目标化管理。松山区教育局的张晓民副局长认为,要发展信息技术,不能单干,需要走向联合,将有限的资金和教育资源在区域内集中重组,通过网络实现共享。赤峰教育科研网和赤峰教育网相继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区资源共享、加强区域交流、加快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赤峰市教育科研网可以对外宣传教育政策法规、新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时事教育论坛,实现在线答疑、在线交流;建立了赤峰市教育局网络办公系统和邮件服务器,为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赤峰教育网网站各类自主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已达2000G左右,涉及的内容有同步网络教学、学生辅助教学、教师网络备课和教师课件素材库等资源。资源的有效集中、合理流通,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光盘播放、卫星接收、计算机教室,重在农村牧区和偏远山区
对于赤峰这个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说,优先发展农村牧区和偏远山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赤峰市认真组织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全市已为470所小学配备了光盘播放系统,为1810所中小学配备了地面卫星单收系统,为85所农村牧区初装备了计算机教室。光盘播放系统、卫星单收系统和计算机教室在农牧区落地生根,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电教管理中心的宋万臣副主任介绍说,按照规划,未来3至5年,全市90%以上的中小学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同时进一步改善学校管理,促进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的根本转变,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元宝山镇中学是实施远教工程的特色学校,学校结合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CAI软件和CS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建设了多媒体双功能综合教室和计算机室;创办了学校教育电视台,建立了校园电教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编导演播室、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备课系统、电视远程摇控系统和班组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
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工程的实施速度。二是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开发,设备的使用率还不够高。三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滞后,不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需要。
技术、观念、应用,一切为了孩子
信息化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以及如何适应环境。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他们的使用者。因此,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需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将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赤峰市正在分等级、有计划地对全市在职教师进行上岗培训。通过培训和开展网上无边界的教科研活动,使赤峰市各级教育系统内的网管持相应的等级证书上岗;使市直属学校和旗县区政府所在地的高中、初中和部分小学的教师持《信息技术等级合格证》上岗。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形成现代化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的意识。
教师在主体意的觉醒后,将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变为信息技术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协调,让学生形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自我探索、认知学习的终身学习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