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影响
2005-04-29贾金思
贾金思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放弃人民币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机制,并表示将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作为该举措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整为1美元兑人民币8.11元,这使人民币有效升值2%。这对国际国内石油市场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利弊并存,但至少在近期内影响程度有限。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外石油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石油市场有影响
人民币汇率升值短期内将对中国的石油需求产生这使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原油更加便宜,同时由于今天国内的汽油、柴油价格上涨,国内精炼厂商的利润将得到改善。今年以来国内精炼厂商一直使开工率低位运行,并趋于将产品出口国外,这种局面也将因此有所改善。柴油和汽油的出口将放缓,原油的进口将增加。考虑到升值的幅度有限,未来有进一步升值的可能。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石油需求的影响最终将由未来升值的幅度决定,人民币升值减弱了中国石油出口的竞争性,并将使GDP增长放缓。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的石油购置成本下降,人民币升值将直接降低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原油进口成本的下降,对炼油业带来利好,这种利好的持续性将决定于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幅度和频率。笔者认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确定主要是参照国际成品油市场而定,原油进口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益处将主要被处于垄断地位的流通和生产环节以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等策略所截取,而终端消费环节受益将非常有限,也就是说,以人民币计价的各种成品油的价格仍将继续于高位运行,价格不会有明显回落。同时,人民币升值使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降低,这将提高中国炼油厂商的利润率。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短期内将对中国的商品出口以及外资的进入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进而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减缓将降低中国原油进口需求的增速,这对国际原油市场无疑是一大利空。从进出口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升高必然会降低进口的门槛和增加出口的难度。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我国主要是进口,例如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而出口则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原料,在这方面的优势是资源,而不是技术。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为代表的中游产品来说,目前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格局。虽然国内产品供不应求,但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产品价格的走低将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对国内产品价格将产生压制作用。而成本方面,由于石油受汇率和定价机制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游产品的价差空间有可能缩小。汇率的下降将引导国内产品价格同幅度的下降,而成本取决于多个因素,因此,汇率最终的影响结果是终端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成本下降的幅度,对大宗化工产品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汇率的升值必然更加强化附加值高产品的进口,导致国际产品对国内市场占有的加剧。同时,会更加压榨资源类化工产品的利润空间。
7月21日人民币的升值一直是金融和商品市场所预期的,不过升值的幅度小于预期,升值2%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8上升到8.11,之前市场预计会升值5%。虽然升值会刺激中国对石油及其精炼制品的需求,但由于精炼制品价格受到国家的控制,升值本身可能对石油制品的消费影响不大。7月22日零售柴油价格上涨6%,零售汽油价格上涨6.4%,这将使国内依靠进口原油生产,并将其制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冶炼商的利润大大改善。这将有助于减缓国内冶炼商的压力,由于国内的销售利润不佳,冶炼商们纷纷增加出口,并导致中国石油制品的净进口大幅下降。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非常强劲,上半年经济增长超过9%,工业生产超过16%,在此背景下,中国石油的表观消费增长仅超过3%,这似乎太低了。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可能是中国石油及其精炼制品的库存在释放,真实的需求要比计算出来的数字强劲。人民币升值和精炼制品价格上涨将抑制中国的出口,从而减缓今夏汽油和柴油供应的压力。
不过,由于升值的幅度相对较小,而且由于中国自2004年8月以来仅将零售价格提高了三次,柴油的价格仍然大大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即使在升值之后,柴油在国内市场销售仍将每吨损失500元左右。
人民币升值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不大
人民币7月21日起对美元升值2%,这将对国际国内石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至少在近期内影响程度有限。
首先,与国际原油挂钩计价的国内原油成本将有所下降。据预计,如果人民币不升值,8月份与米纳斯挂钩计价的大庆等油种基准价为3430元/吨左右,而升值后8月基准价将为3360元/吨,下降幅度为每吨70元左右。相对于炼厂生产汽柴油收益而言,人民币升值2%,对原油加工成本降低并无明显的改善。
如果说我国原油进口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与炼制效益有关的话,那么人民币升值对降低原油成本、提高成品油炼制效益改善的效果并不明显,即使近日内国内成品油价再次调整,由此可能形成出厂价的等幅上调,其综合形成的成品油加工毛利也处在今年的较低水平。因此,从国内供需层面分析,人民币升值难以产生大幅提高供应、改善资源紧张局面的效应,当然也不会出现柴油进口大幅提升的局面。
就国际石油市场而言,由于不大可能有因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对国际市场原油进口的大幅增加,以及对柴油进口的大幅提升,人民币升值不会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至少在近期内,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油品供给方面不会有明显作用,也难以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国内油品市场仍然在受以往的因素影响,按照既定的规律继续发展着,供求关系将继续严峻、价格仍将呈强烈攀升之势。
总之,人民币升值,对于国际国内石油市场而言,短期之内利弊并存。汇率将通过价格和市场竞争,对石化子行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需求将部分抵消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同时,汇率因素虽是影响因素,但并不是主导影响因素,如果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在5%~10%之间,这样的一个幅度不构成对石化行业的根本性影响。而且,因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弱,进口成本的下降并不会刺激中国原油需求的明显增加,因而对国际原油价格亦难以构成绝对利多。但是,人民币升值的短暂效应仍将刺激国际原油价格显著上涨。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汽油出口量的短期影响
中国最大石油炼制商将明显削减8月份的汽油出口量,这将是自中国政府今年第三次提高汽油零售价格以来国内汽油销售得到改进的第一个信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8月份汽油出口量将从7月份的20万吨削减至12万吨,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汽油出口量也将从7月份的17万吨减至8月份的13万吨,稍低于今年的平均值。总之,中国8月份汽油出口量与7月份相比将下跌约30%至40万吨(10.9万桶/天)以下,这是今年2
月份以来的最低值。
政府这次提价对炼油商来说意义重大,而且提价幅度较大。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了15万桶/天以上的汽油,较去年同期上升32%,有效抑制了作为全球第二大耗油国的国内油品消费。7月2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6月份汽油出口下滑至13.4万桶/天,远低于5月份的19万桶/天。8月份汽油出口量将首次表明炼油商可能正在松动其国内销售限制,这主要受油价上涨及人民币升值2%的刺激,人民币升值后,以美元作为计价基准的油品出口不再具有吸引力。
对未来国内石油供给和价格的判断
2005上半年:上下游产业盈亏互现
去年,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入了一个历史性高峰阶段,绝大多数石油和化工企业业绩创历史最高水平。进入2005年,国际油价一升再升,年中再创新高。然而,与去年不尽相同的是,尽管油价维持在高位运行,但部分化工产品价格在前半年里却出现了回落。在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石化上游行业效益增长较快,下游行业效益增速减缓,尤其炼油行业出现巨额亏损。
但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体仍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2395.1亿元,同比增长36.0%;工业增加值3406.3亿元,同比增长32.1%;产品销售收入12027.5亿元,同比增长36.2%;利税总额2089.4亿元,同比增长31.1%。
下半年:石油进口不会激增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表明,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6342万吨,进口成品油1570万吨,今年上半年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金额达到261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超过500亿美元,继续成为我国单一商品第一进口用汇大户。去年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金额为431.6亿美元。
上半年虽然石油需求增速下降,但仍保持5.6%的增长速度,其增速大大高于表观消费量增速,使上半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有所下降。表观消费量是指产量加上净进口量或产量减去净出口量。由于表观消费量并不反映库存变化因素,只有当库存无变化时,它才等于实际消费量。也就是说,当库存下降时,它小于实际消费量;当库存上升时,它大于实际消费量。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增速呈大幅下降趋势。但是,石油实际消费量增速大大高于表观消费量增速,国内石油市场仍呈供应偏紧状态。
人民币升值对于石油进口商来说可以抵消一些进口成本,但是考虑到国际油价依然处于高位以及国内特殊的市场环境,进口不会有出人意料的增长速度。
燃料油是目前成品油中最大的进口品种,也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成品油,今年1~5月份我国进口燃料油109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7.4%,而金额增幅却反而上升3.2%,达25.61亿美元。汇率调整对燃料油的影响“象征性大于实质性”,此次汇率调整的幅度为2%,但目前由于燃料油进口计价滞后产生的国际价格和到岸价格倒挂的幅度就大于5%。
对于柴油和汽油,由于国家定价的价格体系使国内柴油和汽油价格在过去一年多里一直显著低于国际市场,下半年国内对石油的需求将有所减缓,石油进口数量在2005年下半年会明显下降。去年中国对石油需求的超常增长是由电力短缺引起的。今年随着用电紧张情况的缓解,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将减少。
除了国内需求,国内石油生产也是估计下半年石油进口的重要变量。由于国内原油生产上半年增长强劲,同比增加近5%,相当于每天增加原油供应量16万桶,如果下半年继续保持生产增长的幅度,进口应该相应减少。如果下半年生产下滑,进口就应该来弥补市场空缺。
消费增速提高,国内石油供应仍紧
由于国内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重工业增加值以及一些主要的重化工类产品近几个月增速有上升趋势,以及三季度以来,全国天气普遍升温,电力供应紧张等都将拉动石油需求增长。因此,可以预计,下半年中国对原油和成品油的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同时,由于油价在下半年可能继续保持高位运作,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增速将放缓,各油品产量由于国内外价格差异会趋于下降,原油生产增速也因受到资源限制难以大幅度增长,因而限制国内石油市场供应。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半年中国石油市场仍会呈现供应偏紧状态。
下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将平稳回落
受高油价等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下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将继续从快速增长的趋势向平稳过渡,2005年原油进口增速将回落。预计全年进口原油约1.3亿吨,进口增速将比去年大幅回落约28个百分点。其中,用于加工再出口的加工贸易进口约1000万吨,同比增长15%。
从各种因素分析,下半年,全球能源需求依然强劲,国内能源消费会继续保持较为旺盛势头,国际油价将继续高位震荡。由需求原因导致的能源紧张局面还将一定程度上在部分区域、不同时段出现,能源产品价格总体走势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总之,此次人民币升值并非是基于经济实力对比之上的人民币购买力绝对提高的结果,而以此为契机的汇率机制的深层改革以及人民币向独立货币的转变,才是更值得关注的话题。当汇率的波动成为日常市场行为时,中国原油的国际采购也必将变得更加国际化,这对于建立健全中国能源市场将起到非常有益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