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的走班制教学
2005-04-29谢诺
谢 诺
高一新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起点差异是不少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经过笔者的努力和争取,我校实践了走班制教学。
数据说服了校领导
我们对新入学的20个班高一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从中随机抽取了2个城市班、2个住校生班(城市班的学生都来自市区的学校;住校生班的学生70%至75%来自周边县城的县中或农村中学,少部分来自市区学校),分别对以下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由调查结果可见,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表现出的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是巨大的,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费、升学压力等问题的影响,只有少数重点中小学能保证信息技术学科的经费投入,大部分的普通初中和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欠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条件和能力。
现实的数字最有说服力,看着这些数据,想着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校领导也意识到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可行性让校领导更放心
只有必要性是不够的,还要在操作层面上具体可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校领导作了分析,解决了领导的后顾之忧。
对硬件环境要求不高
信息技术学科实施走班教学,只要有2个以上的机房就可以开展。有2个机房可以分2个层次,3个以上机房可以分3个层次。当然,机房越多,实施起来就越灵活,甚至可以实现小班制教学,只要课排得过来并且教师数量足够多。
以我校为例:我校高中部现有4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4间网络机房,20个班级。新学期开学前,教务处将每3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排在同一时间段(其中有一个时间段是2个班)。开学后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做两件事:请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和摸底测试;根据学生个人填写的分层意愿并参考摸底考试成绩确定学生所在的分层教学班。有3个层次供学生选择:最高层次——兴趣班、中等层次——提高班、最低层次——基础班。教学班确定后,从第二节课开始,进行走班教学。
4间机房本来可以实现4个班级的走班,但由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较多,且为了增加学生课上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使一个教师可以兼顾更多的学生,我们将3个正常班按3个层次分为4个教学班实施走班教学,一个学期下来,效果良好。
不会带来管理的问题
在有些学科实施走班教学,常会出现一些学困生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被组合在一起,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管理问题成为制约走班教学的瓶颈。不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水平层次较低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不好或习惯差的学生,仅仅因为他们之前没有学习的机会而已,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热情和专心通常要比其他层次的学生还要高。
信息技术教学通常在机房上课,可以定人定机,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座位安排好以后,除非经过教师同意,否则不允许学生随意调换座位。这样,每节课该有多少人,谁来了谁没来,都一目了然。另外,可以将每个教学班按原班级分成若干个大组,每个大组选出一个大组长,在大组内再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在教学班内形成合作和竞争的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效果初现
由于分层教学的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我校大胆进行了尝试: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提前半年安排学生参加每年4月举行的“江苏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2004年3月,我们临时做出这个决定时,心里也没底。时间提前半年,对于较高层次和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问题都不大,但是对于零起点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学习进度较慢,还有一部分知识(VB)没有学习,这部分知识在总分100分中占13分,他们能否顺利通过考试(达到60分),是影响通过率的关键,也是对我们分层次教学的一个考验。
2004年4月25日,考试结果公布:通过率为96.21%,远高出我们的预想。2005年考试通过率再上一层楼,达到98.10%。
在走班制教学下,低层次的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高层次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和学习课外知识,参加各类竞赛特别踊跃,无论从报名人数还是学习质量上都比往年有了提高,在2003和2004两个年度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分别有朱佳、袁帅、蔡炯航3人以及李磊、尹杰、刘逸群、李元4人获得一等奖,并且全部获得保送资格。
分层次教学给我们解决了一些旧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分层次的意义,觉得在基础班矮人一等;在新组合的教学班中,由于学生领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又会出现新的层次差异;有的学生上课总想玩游戏,等等。我们的分层次教学还处在尝试阶段,我们将在尝试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以求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