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风声渐紧
2005-04-29袁钢明
袁钢明
在经济快速增长、投资高速扩张之时,不能不对消费价格大幅下落、通货紧缩压力有增无减现象备加关注
消费价格指数自3月份起连续下落,通货紧缩风声渐紧。4月、5月消费价格低落到1.8%。价格从4%大幅度下落到2%之下以后如何变动,关系到今年下半年通货紧缩是不是真的会发生。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下落到1.6%,通货紧缩压力加重。宏观调控部门没有公开谈及通货紧缩风险,但似乎声色不动地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如6月份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从上个月14.6%上升到15.7%。7月份,价格指数是继续下落,还是止落回升,宏观调控会不会应时而变?7月份数据公布未公布前,通货紧缩压力增大还是减缓,动向莫测。
消费价格指数上升未获需求支持
7月份数据最先公布的是消费价格指数。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公布顺序。多数情况下,价格数据在其他数据之后公布,可能是数据处理技术上的原因。有时候,状态良好的数据放在前面公布。7月份消费价格同比上升1.8%,可能具有报喜意义。
随着各种数据逐项公布,我们一步步地看到7月份价格回升的原因及宏观经济变动的全貌。首先,可以看到7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继6月份上升之后继续大幅度上升。M2增速6月份从14.6%上升到15.7%,7月份又上涨到16.3%。M2增速大幅度上升是不是表明货币政策出现了放松性调整?如果货币政策出现放松性调整,前一段时期受货币过度紧缩影响形成的通货紧缩压力就有可能减缓。仔细观察各层次货币量变化可以看到,近2个月M2增速上升主要是M2中的居民储蓄和企业长期存款增加较多,以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为主的M1增速并没有加快。7月份M1增长11%,贷款增长13%,M1和贷款增速都略微下降,货币和信贷投放并没有放松,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没有改变。
其次,商品零售额增速没有上升而是比上个月低了一点。7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7%,比上月低了0.2个百分点。低落的幅度非常微小,可以不计,但是这一指标没有上升,应当引起注意。如果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明显上升,那么消费价格回升就获得了消费需求上升的最有力支持。夏令时节有时会出现季节性消费小高潮,拉动消费价格上升。但是今年7月份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没有升高。消费价格并不是因为消费需求的正向变化而回升的。
第三,7月份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等大多数分项价格都轻微上升。食品在消费价格指数中权重很高,影响很大。食品价格中的鲜菜价格上升很高,水产品价格涨幅加大,可能跟部分地区遭受台风、水灾等天气影响有关,是一种季节性波动。服务项目价格涨幅上升,主要是医疗保健服务、旅游外出、车用燃油、城市间交通等价格略有上升。这些服务价格上升,主要是有关管理部门在物价整体下落局势下做出的价格上调。这种价格上调并不是消费需求增强所引起的,对价格整体走势产生不了多大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的燃油价格上升16.9%,涨幅比前两月升高1、2个百分点,但比3月份以前低。油价在消费物价指数中的权重很小,油价上升很高,对消费物价总指数影响也不会很大。7月份消费品价格中油价升幅不高,对消费品价格上升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第四,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没有升高,保持5.2%不动,原材料价格从上月的9.0%下落到8.5%。工业品出厂价格中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31.4%,但其他工业品价格涨幅下落,抵消了原油价格上涨对工业品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的生产资料价格、主要投资品价格到5月份为止涨幅很高,从6月份起连续两个月下落。原材料价格继6月份下降1个百分点后又下落了0.5个百分点。工业品生活资料价格指数落为负数已经连续4个月。生产资料、主要投资品价格、原材料价格涨幅下落,表明投资和工业生产的旺盛需求减弱,对终端消费品价格的成本推动力量减弱。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的生活资料价格连续下降,表现出消费需求持续减弱的压力以及有可能影响终端消费品价格变为负数的苗头。
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着矛盾和隐患
7月份,工业增长16.1%,比上个月下落0.7百分点,增长速度仍然很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2%,比上个月略微升高。投资增长速度年初以来逐月升高,工业生产中钢铁、化工、能源等原材料投资品高速增长,在很多人看来,形成了持续不退、难以抑制的过热压力。中国经济自2003年增长加速、温度升高以来,的确出现了不断增大的过热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房地产过热风险。房地产过热风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上海、杭州、温州等房地产热点城市的热点区位,房地产价格上涨了数倍之高。这些城市兴起了一波接一波的房地产炒作热浪,大量投机资金卷入其中。投机资金将房价推至令人眩目的高位之后,随时可能获利抽出,造成泡沫崩溃,经济大起大落。今年3月份以来,控制房地产投机及过热措施陆续出台,改变了前一段时期房地产调控措施迟缓无力的状态。房地产过热逐渐降温。从去年年底到7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从14.4%下落到9.7%,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8.1%下落到23.5%。房地产过热风险减缓。但是,房地产调控难度很大。为保持房地产需求和投资的稳定增长,房地产投机及泡沫风险难以消除。近几个月商品房销售价格起落不定,5月份下落,6月份抬头,7月份再次下落但涨幅仍高于5月份。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很高,但由于投资波动幅度较大,有时基层上报的数字真实程度较差,投资增速变化所反映的经济变动情况较为模糊。目前投资高速增长,既与房地产过热有关,也和弥补瓶颈缺口有关。近两年电力、冶金、交通设施等部门投资增长比较快,是对前些年投资不足所造成缺口的弥补。投资高速增长不一定是投资过热。
从宏观经济各项主要指标看,GDP快速增长,没有出现通货膨胀,消费、投资、就业等情况与前些年相比都有改善。但宏观经济运行也存在着矛盾和隐患。
一方面消费价格下落过快,落入到通货紧缩警戒区,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上涨过高,泡沫风险尚未消除。中国经济不能靠房地产过热支撑增长。而在房地产过热得到初步控制、有所降温时,消费需求不足和国内需求不稳等问题便显露出来。年初以来,进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落,经济增长对出口依赖过多。企业销售价格下落过快,导致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粮食、食品等价格下落,有可能导致农民收入增长减慢及消费需求减弱和消费价格螺旋下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应当主要依靠消费需求及其所拉动的投资增长力量推动。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需求增长相对平缓,
另一方面,大量资金流入或配置到房地产、大型工程项目等远离广大普通居民消费的领域里,造成资金过密,风险升高。部分行业和企业凭借垄断和保护政策支持,获得高额利润,对其他投资形成强烈诱惑。利率工具和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应当控制的过热投资控制不下去。货币信贷主要靠行政措施控制,收缩过紧,增速过低。很多企业正常资金周转,难以维持,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减缓,导致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威胁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这就是在经济快速增长、投资高速扩张之时,不能不对消费价格大幅下落、通货紧缩压力有增无减现象备加关注的原因所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