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关注潍坊教育制度创新
2005-02-03
本报评论员
教育制度创新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山东省潍坊市进行的教育制度改革,正是抓住了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由于这些经验大多是从群众中来,而且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因而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可行性,值得关注。
潍坊市的教育制度改革,指向的是教育工作者普遍遇到,但认为是难以突破的障碍,体现了创新性和先进性。我们之所以对潍坊教育制度改革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是因为潍坊市突破和解决的问题,是基础教育制度改革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实行“校长职级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早就有明确的规定,这个问题不突破,其他改革往往事倍功半。潍坊市推行“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行政级别,让校长姓“教”不姓“官”,一次就摘去925人的“官帽”,加上校长的“招聘制”、“任期制”、“审计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初步建立起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教育干部管理制度,更加有效地调动了校长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潍坊市进行的转变教研室职能,“把教研员转变为督学”制度的改革,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制度保障。为应对优秀教师无序流动而建立的“潍坊市教育优秀人才俱乐部式管理办法”,既使优秀人才的价值得到体现,又让输出优秀人才的学校得到一定补偿。潍坊市教育制度改革,没有禁区,哪项制度阻碍事业发展,改革就指向哪里;改革也没有空对空、花架子,因而實用、有效、可学。
潍坊市的教育制度改革,采取的是“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策略,走的是“低成本、高效益”之路。考察潍坊市教育制度改革,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现象是:教育行政部门推行一项制度改革,从提出到推开,往往时间较短,并且乐于为基层学校所接受;一些来自学校的“制度发明”,也易于被教育行政部门所采纳,而且能迅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里有先进教育思想的哺育,有浓厚的教育改革氛围。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以人为本、敢为人先、无私无畏、执著创新”的人格,在潍坊有着深刻影响,他作为教师、校长、局长的多角色及其成功的改革实践,令广大干部、教师乐于“信其道”。潍坊市教育局的同志,在教育管理、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再加上潍坊作为国家、山东省多项教育改革的实验区,有浓厚的改革文化氛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靠制度创新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在潍坊教育系统形成共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汇聚成了改革的强大合力。更加令人可喜的是,潍坊市教育局在典型推广过程中,同样体现制度创新,属于学校集体的改革用学校命名,属于个人的创新以个人命名,并且在典型推广中有配套的项目奖励和推广资金作保证,因此,在潍坊,学校、教师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的主体。
潍坊市的教育制度改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潍坊市的教育制度改革,始终围绕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展开,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潍坊市推行的“中考制度”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改革,首先破除的就是过去“一把尺子”量学生的弊端,释放的是学生的潜能,保护和发展的是学生的个性。推行的“分层教学”,实行动态管理,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压力增大了,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制度改革需要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潍坊市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