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记者的包惠僧
2004-04-29陶范
陶 范
在党史上,包惠僧常常成为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因为他的一大代表资格颇受争议,而其后的经历也令人嗟叹。但在新闻出版界,却从未而且至今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事实上,包惠僧曾经是一名记者,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当过编辑,办过刊物,而有关的新闻出版辞典却没有包惠僧的辞条,大约包惠僧在历史上有令人遗憾之处,在新闻出版领域也未取得杰出成就,不是名记者、名编辑的缘故吧。
一、生活所迫,权当记者谋生
包惠僧(1894年~1979年)原名包道亭,化名包一宇、包悔生、包晦生、包亦生、包一德、鲍一德、鲍怀珠、弁有德,笔名僧、雷、鸣、亦愚、栖梧老人。因包惠僧情绪易激动,待人处事全凭热情,话不投机就可能吵架斗殴,敢于直言,不怕伤人,不计后果,因此,又有一个混名曰“大炮”。
包惠僧1894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毕业于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在两所小学当过近一年的教师,但都因故被迫离职。之后,工作没有着落,苦闷彷徨之极。一个偶然的机会,包惠僧碰到了从事新闻工作的伍力,就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伍力。伍力劝说并鼓励他从事新闻工作当记者,包惠僧尽管有顾虑,但在走投无路之际,这不失为一条生计之道,从此包惠僧进入了新闻出版业。
于是,包惠僧就试着向几家报馆投稿,半个月后,竟然获得几家报馆的特约外勤记者证。这几家报馆分别是《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后兼写外埠各报的通讯稿,外勤记者是只拿稿费不拿工资的。就这样,包惠僧在武汉落了脚,暂时无衣食之忧。
二、崇尚正义,坚持报道原则
在采访中,包惠僧逐渐认识到军阀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树立了改造社会的理想。过去只把当记者作为谋生的手段,现在则要将它变成揭露黑暗、改造社会的武器。
当时,包惠僧以“雷”、“鸣”为笔名发表文章,其意就是要震颤一下死气沉沉的社会,用雷电轰鸣,撞出一个缺口,逐渐扩大,以便展现出一个新世界。
出于一颗正直、热情的心,包惠僧敢于披露社会上一些黑幕,因而惹怒和刺伤了一些人,当时的议会秘书长蔡养朴——包惠僧的代数老师曾劝他去找一个正当的职业。而他申辩说自己对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好人坏人如实地报道出来,可以说问心无愧。干新闻为生活计,劳动所得,心安理得。可见,包惠僧有着自己的报道原则,不媚俗,不畏难,不做假,这样想也这样做,不管旁人说什么。
不久,包惠僧即遇到麻烦,无缘无故被取消了稿件,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得变换笔名继续投稿。“五四”运动平静下来后,政府和报馆日趋勾结,靠稿费生活的包惠僧日感拮据,在武汉已难生活下去,只得暂返黄冈老家。
1920年2月初又返回武汉重操旧业,为人邀请,当了江汉通讯社的编辑。一个星期后,他发现这个通讯社是为一帮人竞选议员作宣传的工具,虽然在这个通讯社里待遇很高,但不能昧着良心为反动军阀作嫁衣。于是当即向社长提出辞呈,决计不干。
从汉江通讯社辞职后,包惠僧开始利用新闻记者的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一直到1921年年底,参与组织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人同盟罢工,包惠僧都是以新闻记者的面貌出现的。与陈独秀的结识也缘于记者的身份,那是五四运动以后,湖北建立了学生联合会、各界联合会和妇女联合会等团体,当时以学生联合会和各界联合会的名义邀请陈独秀到武汉演讲,包惠僧先后两次以记者的身份专程访问了陈独秀,从而结识了陈独秀,建立了通讯联系。
三、革命初期,间或兼做编辑
成为革命者后,或许是包惠僧曾经做过记者的缘故,间或被组织上委以编辑任务。
1921年5月,包惠僧在广州《群报》任编辑,《群报》由党领导,陈公博任总编辑,在《包惠僧回忆录》中自称是做撰述。
中国共产党“一大”之后,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出版《劳动周刊》,由包晦生(包惠僧的化名)和张国焘、李震瀛、李启汉负责编辑,包惠僧还负责收件与发行工作。这个刊物开支很大,但收效不多。
1922年5月,包惠僧等5人由李大钊介绍被派到北洋军阀交通部工作,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包惠僧在1923年被选为北京区党委委员兼秘书长,兼北京《宪报》总编辑。在“二七”罢工惨案发生后,包惠僧等人以“鼓动工潮”的嫌疑被交通部免职。
1926年9月、10月间,包惠僧随北伐军抵汉,被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委任为武汉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包接任后,拟定新闻检查办法,召开记者招待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工作还没有全面铺开,又被委任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处主任。
1927年,南昌起义后,包惠僧到南昌,被周恩来任命为《前敌日报》主编,但该报因形势变化未能成立。其后不久,包在白色恐怖下,因苦闷、失望、灰心,退出了中国共产党。
退党后,包疏远了革命,到了上海,为生活计,他又重操旧业,舞文弄墨,卖文为生。曾主编《现代中国》杂志至1931年,用“亦愚”的笔名撰写文章。直到1948年,曾在国民党政府内担任过一些不大不小的职务。1948年夏,携家小到澳门。1949年9月,回到人民的怀抱。晚年撰写发表了大量的回忆录,于198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包惠僧回忆录》一书。这些回忆录的撰写、发表、出版,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得益于早年记者生涯的历练。
参考文献:
①包惠僧著《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②)秦英君、张占斌主编《大浪淘沙——中共“一大”人物传》,红旗出版社1991年版。
③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北省志人物志稿》,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