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绿色人生”
2004-04-27丛鲁江
丛鲁江
“绿色学校”的“绿色”,不仅仅要求有可观的“绿化率”,更需要高雅的“绿化品位”。
绿色的生命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体现出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
我们的口号是:让学习成为习惯,让交流成为常规。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历史传统的积淀和升华,是整个学校文化的高度浓缩。它不仅具有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更具有陶冶人、激励人的功能,是学校凝聚人心、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质量的源动力。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古寨中学秉承“为拥有‘绿色人生而完善自我”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以创建“绿色学校”为特色目标,着力打造“绿色课堂”,为广大师生的自我完善和快乐成长创设了一种自然和谐、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
建设绿色人文校园
创建“绿色学校”,校园的绿化美化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古寨中学建校之初,由于校舍建设没有到位,加之所处的地理位置较高,学校周边环境处于黄色沙化状态,大风骤起时学校便在“沙尘暴”的包围之中,恶劣的环境让众多学生为之却步,也让家长和教师望着“黄色海洋”兴叹。把“黄色戈壁”变为“绿色”宝地,创设一种绿色的校园环境和幽雅的育人氛围,吸引莘莘学子步入知识的殿堂,成了我们创建“绿色学校”必须迈过的坎。为此,我们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四期工程的分步实施,大大改善了整个校园环境。目前,校园的绿化率达到50%以上,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古寨中学也由以往的“黄色戈壁”,一跃成为威海市绿化率最高、校园环境最美的学校之一。
“绿色学校”的“绿色”,不仅仅要求有可观的“绿化率”,更需要有高雅的“绿化品位”。环境教育的隐性效益是客观存在的,其育人力量是不能低估的,校园环境的建设最终一定要为学校的育人服务,要充分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因而,校园的绿化美化是创建“绿色学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办学思路中来统筹规划,既应遵循园林绿化的原则规律,更要突出环境育人这一主题,全力打造一道“无声教育”的亮丽风景。
我们把校园的绿化美化工程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有园林区、景观区、运动区、健身区、休闲区,等等。每一板块围绕一个人文主题展开。比如景观区,由“桃李园”、“三友园”以及一些大型雕塑组成,并赋予不同的景观寓意:“桃李园”源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此告诫学子们为人处世、生活学习都要有一种谦和的心态;“三友园”则借助傲立寒雪的青松、坚忍不拔的翠竹以及傲雪报春的冬梅,让学生从自然生物中参悟人生的真谛。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回到学校,惊叹校园的变化,感慨颇多:“现在的校园,宛如一个以文化氛围为主旋律的园林式建筑景观,漫步其中,给人和谐幽雅、新颖别致、舒展优美、富有生机的动感美;在此驻足,尽享浓郁的文化氛围,陶冶美的心灵、美的情操。”为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学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与校园对话》,让师生共同感悟身边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
打造绿色生命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绿色学校”离不开“绿色课堂”,这是古寨人赋予“绿色”更广泛、更深远的涵义。绿色的生命课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制订了新的“课堂教学评價标准”,从学校的教学管理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作了新的规定,对课堂教学改革在政策上、评价上予以引导。其中,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以学论教,以学促教。为了打破以往“以教为主,以学为辅,以讲论英雄”的课堂教学评价旧框框,我们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学生主体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民主、合作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其大致流程为:设计问题—学生参与—信息交流—解决问题—深化提高。
——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经过讨论、交流基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虽不能完全解决,但可以设计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调动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想像等方法去讨论、去探究,在合作、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
——根据探索、尝试所归纳、总结出的有关知识、规律等方面的结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师生互动,明确这些结论。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探究问题,从中感悟知识、方法的应用,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问题小结,加深对问题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同时,还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展示活动中,许多教师通过大胆尝试与探索,推出一大批优秀课例,包括“演讲课”、“模拟法庭课”、“讨论课”、“信息交流课”、“读书报告课”、“品味课”、“动手实践课”等各种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这些课例,无论从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还是从课堂的调控艺术来看,都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课程理念,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发展自我的舞台。
绿色的生命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体现出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他当前乃至今后的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职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关系到他的职业感受、专业发展以及人生价值的体现。
为学生的“绿色人生”奠基
“绿色人生”,既表现为学生目前良好的发展现状,更表现为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拥有“绿色人生”,就是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他们的全面发展,面向他们的未来发展。无论是“绿色学校”还是“绿色课堂”,最终都要回归到“为拥有‘绿色人生而完善自我”这一办学理念上,因而,我们把对“绿色人生”的理解,融入到学校的育人目标中,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首先,我们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社会的责任感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强调学生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自我尝试,强调学生自愿、主动地迎接挑战,寻找甚至创造自我完善的机会,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把“绿色人生”作为“完善自我”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学校积极为学生创设多角度、全面完善自我的平台。一方面,学校推行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纷纷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如社会实践平台、文学享受平台、英语交流平台、开放实验室平台,等等。以社会实践平台为例,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这些活动多在假期、双休日进行,内容包括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固定基地活动等;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创设情景,指点方法,布置开放性作业,放手让学生确立研究课题,制订实施方案,同时加强督导,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开阔视野。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绿色学校”的建设者、“绿色课堂”的主导者以及学生“绿色人生”的培育者,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实践者,“为拥有‘绿色人生而完善自我”的办学理念不能不涵盖教师这一层面。
以往的教师队伍建设往往侧重于管理、监督和考核,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教师培训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忽视了教师个体的成长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无法真正内化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为此,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坚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根本,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前提,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教研、培训一体化为手段,为教师的自我完善创设广阔的空间。
建立学习化校园。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让学习成为习惯,让交流成为常规。除了倡导教师的个人学习,我们还成立了“骨干教师读书班”,带动全校教师的学习,特别是发动青年教师参加。读书班的教师每周集体学习一次,给读书班的成员确定任务和目标,比如,规定青年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有:每天读一份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每周向“读书班”推荐一篇好文章,每学期撰写两篇具有发表水平的论文,每年订阅两种以上的专业杂志。读书班的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在读书班上主持一次学习,组织一次教学研讨活动,辅导一名青年教师。
坚持研训一体化。新课程提出教研要以校为本,学校需要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使之形成合力和优势。我们在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基础上,走研训一体化的道路,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的整合,努力使校本培训活动化、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为此,我们制订了学校的“校本研训方案”,突出“三化”,即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设计了基本的校本研训框架,突出“两个梯度”,即合格教师发展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发展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选择了科学的培训模式,突出教师的“两个意识”,即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研训一体,既使教学研究的重心实现下移,又使学校教研更具理性,进而激发了教师的职业觉醒,使教师能在学校中、在工作中實现专业成长。
“为拥有‘绿色人生而完善自我”,是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坚持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的具体行动。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育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创特色发展的品牌学校,是我们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