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都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2004-04-27袁炳飞
袁炳飞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致力于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全面建设,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条件。只有不断追求办学的全面优质,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主动、全面、和谐、自由、充分和可持续的发展,才有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创造幸福和幸福生活的人。
一、视发展为办学生命。
首先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全体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的发展不仅具有各自的阶段性、倾向性,同时还表现出各自的节奏与风格。学校的天职在于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与未来趋势的成长发展时空。好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创造幸福和幸福生活的人。学生时代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校的责任不仅在于使每个学生都确立为社会、为他人、为自我创造幸福的信念,获得为世界、为人类创造幸福的能力,而且还应使每个学生在学生时代享受生活的幸福,体验生活幸福,进而使他们热爱生活、关注时代、向往明天、奉献社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社会的灵感所在、创造的星火所在、幸福的价值所在、美好的标志所在。
其次是作为教育者自身的发展。教师应是社会发展中真正的觉悟之人,是关怀中人、责任中人、事业中人,他们是思想者、创造者、博爱者和先行者,他们既是一个历史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学者,又应当是一个生活的幸福者、成功的学习者、快乐的创造者。他们应为社会所敬仰,站在社会的前列。他们的伟大在于对学生由衷的关爱,对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把握,在于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与特点的关注与研究,在于對教育时空和教育策略的创造与优化。
再次是作为师生成长主体环境的学校的发展。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它应融于社会,又优于社会,是一个更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理想之地。学校不单单为学生服务,同时也应是社区文化科学教育的活动中心。教育将通过信息媒体、社区阵地和学校园区三个基本面进行,而学校图书声像阅览室、实验研究活动中心将与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课堂相得益彰,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两翼。教学过程则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思维过程、实践过程、探索过程、创造过程和生活过程。
二、视信任为生存环境。
学校以教育为使命,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没有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就很难有学校教育的充分发展。教育信任作为一种精神环境,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我校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致力于建立满足社会要求的学校教育信任体系。
1.建立教育能力信任。它是指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水平、教育绩效的一种积极而自信的期待。它以学校教育的昨天为背景,以学校教育的今天为参照,包含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定位能力、选择能力、建构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我校以跨世纪优秀教师群体建设和“海洋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建设”为重点,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策略、方式、手段等诸多因素进行正确的选择和整体的建构运作,及时建立起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学校教育发展的创新体系。
2.建立教育安全信任。教育安全信任包含学校师生的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建构一个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开放时空,是学校安全信任的第一要义。为此,学校努力使一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室内外环境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都建立在充分安全的基础之上,并以完善的保障体系为支持,建立起校内分工明确、职责明晰、校内外整体联动、反应迅速的教育安全监管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家长的高度关注。为此,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辟“心聊室”,通过网络、电话、信函和面对面的交流,积极地关心和维护学生的自尊、自信、自主、平等、个性、隐私以及思想、言论的自由表达与交流。
3.建立教育法治信任。教育法治信任是指社会与师生对学校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能在一个健康、透明、规范的法制时空里正常运行的信任。它包括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规章制度、教育方式、教育收费、教育奖罚等法制所涉及的每个方面。我校从实际出发,聘请了法制校长和常年法律顾问,致力于把学校建成一个法制健全、充分民主的精神家园。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全面打通与社会、家长的沟通渠道,办好“家校联网”学校网页,设立校长信箱、家长接待日,全天候开通学校咨询电话,及时处理好各种问题,从而较好地赢得社会与家长的信任。
4.建立教育道德信任。它是指社会对学校全体成员道德品行的良好认同,包括为人之德、为师之德、为生之德、学习之德、生活之德等方面。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提出了“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市民”的浅近要求,在全体教职工中倡导以爱示爱、以爱育爱,真诚待人、以人立人,倡导人人学会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欣赏人,共同建设一个富于诚信、富于仁爱、富于理想、富于活力、富于进取、富于时代气息、拥有高尚文明、融于社区、高于社区的道德文化教育中心。
5.建立教育的发展信任。学校教育的发展信任,是指人们对于学校发展潜能、发展优势、发展方向、发展进度以及发展效能的共识。学校的发展潜能至少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良的办学传统、优质的教师群体、精良的教育设施、和谐的社区环境等多个方面,而其中某一方面的独到与鲜明就构成了教育发展的优势。学校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自身的潜能优势,更在于正确的办学方向与科学的工作决策。为此,我校注重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学生实际和学校现状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强调世界眼光、时代视野和地域特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比较、论证来确定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中期工作规划、长期办学方向,通过实施社区、家长、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共享共担计划”,实现学校、社区、家庭对于学校发展的积极认同。
6.建立教育的文化信任。学校教育文化信任是指人们对于学校所具有的文化丰富性、时代性、先进性、独特性的心仪和对学校全体成员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书一画所携带的文化气息的认可。学校教育文化可以培育、引进和积淀,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着人的教育。缺乏文化的学校也能培养学业有成的学生,但很难培养出真正的文化人,缺乏文化的教育是生硬和残酷的,这样的学校也往往是功利和低效的。我校致力于建设文化意义的开放型、现代化学校,具体分析学校文化传统与社会文化现状,在校园优化、社区挖潜、区外引进三个层面上展开工作,初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较为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视教育为研究历程。
为了使每位教师走进新课程,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除了及时地转变旧观念、确立新理念外,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改进学校的办学思路、教育策略和教学技术。为此,我校提出把教育过程视为研究过程,倡导全体教师关心教育的每个瞬间,研究教育的每个瞬间,在教育中焕发自己生命的光彩。
1.研究学生。有效的教育,必须以准确地了解学生为前提,而准确了解又必须基于双方心灵的相通和相融。我们集教师的智慧,开展“老师,我悄悄地告诉你”师生书信交流、班集体建设意见征集、师生主题谈心等系列活动,让教师走进学生心田。围绕江苏省“九五”重点课题“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的心理教育活动,倡导个案研究,对学生的作業状况、上课表现、同学交往、家庭生活进行全面关注和科学分析,然后因势利导,设计针对性活动,唤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校还承担了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学会的三个课题研究任务,分别对“全托生”学习心理发展、离异家庭子女的情绪调控、高年级学生独立性特点进行专题研究。学校倡导每个教师坚持写教育随笔,以书面方式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校领导认真阅读,以书面方式与教师开展关于教育教学的对话。对于教师在个案研究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学校定期刊发,一个良性的研究、交流、激励机制初步形成。
2.研究自我。教师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进而研究与改变自我,是发挥潜能、弥补不足、优化个性、提升品位的重要途径。学校教科室具体提出了关于自我反思性研究的若干课题指导:(1)名师教学风格与自己的教学特点比较研究;(2)个人教学习惯与学生群体评价的比较研究;(3)个人工作风格与工作效能研究;(4)个人适度改变与教育情境、人际关系的良好建立;(5)个人学习与自我改变的相关研究。学校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发展中心,积极提供教师进行反思性研究的条件,及时摄录教师上课、演讲等工作场景,交由教师个人进行研究,同时开辟每周“教师论坛”,双周一次工作总结交流,书面刊发“班级管理动态”、“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与观点”。不少教师还与学生合作,请学生随时留意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鼓励学生及时指出,有效地培养起作为新时期教师的民主意识、进取意识、学习意识,也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有五位青年教师在全国及省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3.研究课程。学校承担了江苏省“十五”课题——“海洋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研究”。我们挖掘和利用校内外文化资源,自编教材,先后开设12门兴趣课。引导学生跨班级、跨年级自主参加学校组织的近50个兴趣活动小组。我校还筹建起师生收藏展览馆、少儿科学研究院。在学生中组建少儿文体自治协会,定期推出学生个人作品展,每年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开展“十佳少年”、“百名新星”个人推介与师生评选活动,从而在文化意义上初步建构起校本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