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关心”也许是负担
2004-04-27怀宁
怀宁
办公桌的抽屉里放着一张去黄山的火车票,它时刻提醒我该怎样真正关心学生。
那是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班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报告:“不好啦,小娟要出事了!”
“不要急,坐下来说!”我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小娟正在向她的好朋友告别,说晚上就回家,不来上学了。”
怎么回事呢?我赶紧把小娟找来。她好像刚哭过,眼睛有点红肿。我给她倒了一杯水,轻声问她:“怎么了,今天心情好像不太好?”
见她不说话,我另外寻找谈话的突破口:“昨天你爸爸打电话来,让我叮嘱你一定要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
她还是不说话!我接着说:“他还问你最近的成绩,我说你语文考得很好,只是數学还要努力……”话没说完,她哭了,好像很委屈。
一定是学习上的问题,我给她一张面巾纸,安慰她说:“没关系,只要努力,肯定会有进步。我再帮你制定一份新的学习计划。”
“您不要说了,怀老师!我不想学了,真的……”她泣不成声。过了一会儿,她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给我,信上写道:
“怀老师,当您看到这封信时,我已踏上去黄山的火车,从此流浪他乡。我知道这么做有愧于老师的期望,但我实在受不了你们的关爱!为了提高我的数学成绩,您多次找我谈心,帮我制定计划;数学老师更是对我全方位‘轰炸;改作业连标点都不放过,课堂重点提问,课后作业加量,还要单独补课……我也很努力,可成绩还是不好。您知道吗?现在我很害怕看到老师。我没有办法,只好逃脱……”
原来是这样,长期以来老师对她的关心,竟成了她的心理负担。
经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小娟最终交出了当天开往黄山的火车票。捏着那张已经被她揉得皱巴巴的车票,我扪心自问,难道关心学生也有错吗?学生为什么会不接受呢?经过认真反思,我明白了,我们所谓的关心,其实并不是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出发,而是更多带着教师的功利目的。
看来,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关心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关爱应有度。否则,过分的“关心”反而会让学生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