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2004-04-27周友富
周友富
有一次去一所學校参观,在校门口看到这样一则“通报批评”:
X月X日放学后,X班XX同学从教学楼上向下放纸飞机,这是极不文明的行为。特此通报批评!
读罢,既惊诧又困惑。学生放纸飞机,居然成了“极不文明的行为”,还要在全校“通报批评”。这到底是在倡导文明,还是在扼杀童心?
被通报批评的那位学生会怎样呢?首先,班级在行为规范评比中因为他被扣分,集体荣誉受损,他会被班主任责备,被同学埋怨。其次,如果家长得知,他也许还逃不过一顿打骂。可以想像,有了这一次深刻教训,他一定会变得很“文明”。而这一切也足以使其他学生小心翼翼地收敛起类似的“不文明”行为,做一个乖孩子。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不规矩”的学生。在上《仿生学》一课时,老师说,飞机是仿照鸟发明的,船是仿照鸭子发明的。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发明一种既像鸟又像鸭子的东西,既能在空中飞,又能在水里游老师当即斥责道:“你造得出来吗?少给我出洋相。”
很多时候,在“不文明”、“不规矩”的名义下,学生的好奇心、想像力和求知欲就这样被扼杀掉了。
我们总在叹息,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可同时,为何海外华人却屡获诺贝尔奖?不能说中国人不聪明,首先要反省的是我们的教育!教育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更不能是为了培养千人一面的“乖孩子”。
孩童的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梦想,仅用成年人的眼光,就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教育,应该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应允许孩子幻想,允许他们好奇,甚至允许他们恶作剧,这不是“不文明”、“不规矩”,而是他们的天性和权利,是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显现。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声。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不仅是尊重学生的需要,更是民族振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