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奔腾国内钢铁企业大重组加速
2003-04-29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roup)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由 于 中国对钢铁的需求量持续上升,2004年全球钢铁的供应将出现短缺。与此消息对应的是,在 国内钢铁业的投资已经出现过热并引起发展改革委关注的情况下,国内区域性的钢铁企业大 重组出现加速的迹象,五大钢铁集团的格局已轮廓初现。
辽特集团诞生鞍本合并正在进行
10月底,东北首例大型钢铁国企跨地域联合重组出现。11月4日,辽宁抚顺特钢(60039 9)和大连金牛(000961)同时发布公告称,根据国资委批复:辽宁抚钢集团所持抚顺特钢2 9441.45万股国有法人股将划归辽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辽特集团)持有; 辽宁大钢集团所持有大连金牛16500万股国有法人股将划归辽特集团持有。本次股份划转完 成后,新的辽特集团将成为抚顺特钢和大连金牛两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其中,辽特集团持 有抚顺特钢56.62%的股权、持有大连金牛54.9%的股权。
就在10月26日,黑龙江省政府与辽特集团在哈尔滨举行了关于“辽宁特钢先托管北满特 钢,后组建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签字仪式。
成立于1957年的黑龙江省北满特殊钢集团目前已全面停产近一年。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 司ST北特钢(600853)也于2001年底启动了资产重组方案,与黑龙江路桥集团进行了资产置 换,钢铁类资产完全退出上市公司。辽宁特钢集团和北满特殊钢集团实行跨地域联合重组后 ,新公司将以初步形成年产钢250万吨、钢材22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规模优势, 成为全国最大的特钢生产巨型企业。
事实上,早在2000年底,辽宁省就开始酝酿钢铁业的重组。但是由于辽宁省钢铁企业管 辖关系复杂,既有中央企业,又有省属、市属企业,给资产重组造成了巨大障碍,由于体制 上、人员安置上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上等各种原因,这一重组计划在2001年10月陷入了困境 。
破冰之旅出现在2002年初,辽宁钢铁业重组格局终于确定:一是实施鞍钢与本钢的合并 ,从而将诞生一个和宝钢并驾齐驱的超级钢铁集团;二是由抚顺特钢集团与大连钢铁集团公 司共同组建辽宁特钢集团,成为国内特种钢的霸主。
此次辽宁特钢集团成立之后,留下的难题将是鞍山和本钢的合并。目前得到的信息是, 双方重组更多是看政府的安排,他们并不知道进展到何种程度。国资委企业重组处一位负责 人表示,目前双方的进展情况很顺利,但重组最终结果还没出来之时,不接受采访。
五大集团轮廓初现
其实,中国钢铁企业区域性大重组早已开始,目前五大集团的格局已经形成。1998年宝 山钢铁(集团)公司吸收合并上海冶金控股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宝钢 集团公司,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大哥大,也为中国钢铁企业区域性重组做了个样板。
在西部地区,继攀钢集团成功兼并成都无缝钢管公司之后,西部钢铁业再次实施重大重 组。由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公司与成都钢铁厂重组而成的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5月在成都正式成立。四川攀枝花钢铁集团旗下握有新钢钒(000629)和渝钛白(000 515)两家上市公司,目前正在觊觎四川长城特殊钢集团,已成为西南“钢铁航母”,形成 区域强势。
在中南地区,以武钢为龙头的钢铁企业也消息不断。在武钢收购襄樊钢铁集团公司之后 ,目前来自湖北省的消息称,武钢集团正在与鄂钢、大冶钢铁集团紧密接洽,有望组建中南 地区最大的钢铁航母。
根据中国冶金工业“十五”规划,中国钢铁业将在严格控制总量前提下,拟加快从资源 型向市场型转变的步伐,并初步划分为五大块:即东北地区(鞍钢)、华北地区(首钢)、 华东地区(宝钢)、中南地区(武钢)、西部地区(攀钢)。目前这种五马奔腾的格局虽然 还未最终形成,但轮廓已经初现。
战略合作加强
在形成区域性钢铁巨头的同时,国内钢铁行业也出现了新的迹象:一是民营企业对钢铁 行业的投资如雨后春笋;二是大的钢铁集团之间战略合作正在加强。
年初因李海仓遇害而闻名的山西海鑫集团决定在福建首期投资120亿元建设500万吨规模 企业;河北建龙公司在已有的120万吨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买断吉林白城子钢铁厂,并计划 发展到100万吨,还将在宁波投资建设400-6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10月底,海鑫集团又披 露将向广西投资10亿圈地的消息;11月,韶钢与湛江钢铁基地达成投资意向,首期投资400 多亿;11月8日,由山西宇晋钢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500万吨的大型钢铁生产项目在新 安县正式开工……
2001年3月20日,上海宝钢集团分别与首钢、武钢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随即10天之 后,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新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也在双方议定的合作意向书上签字,进 一步把合作推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认为,战略联盟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创新,尽管不同于收 购、兼并与合作,但通过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对等的友好合作,可达到长远共赢的目的。日 本钢铁企业的联盟也告诉我们,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的,使企业朝 着生产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和专业化等方向发展。
实际上,国际上钢铁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早已开始,从早期西马克德马克、奥钢联、达 涅利等公司的合并,到最近日本钢铁公司、钢铁设备厂家的重组,都为中国钢铁企业留下很 好的经验。
北京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徐杰对此表示,目前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呈现加速迹象。他从 四个方面作了分析:新增产能增加、竞争逐渐加剧是钢铁企业资产重组的原动力;生产成本 增加,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促进企业重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加速为钢铁企业的兼并 重组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入WTO使我国企业面临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兼并重组正在成 为国内钢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尽管2002年国际钢铁市场行情大幅增长,钢铁企业经营状况也随之好转,然而钢铁业并 没有从根本上走出经营困境,内部仍存在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