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导,不相信文凭

2003-04-29

现代妇女 2003年3期
关键词:徐静读书

宁 军

2002年3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许结,破格成为博士生导师。45岁的许结没有上过一天大学,却从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路“特批”:不是学士却带学士,不是硕士却带硕士,不是博士却带博士。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三口之家,他们的共同爱好,惟有读书。那一排排书橱,是全家的珍宝。他们买书、藏书、爱书,绝不是作装饰给人家看的,而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上出来的只是文凭学出来的才是本事

1957年,许结出生于南京。做教师的父亲许永璋酷爱唐诗,从唐代诗人元结的名字中取了一个字,给他起名。也就在这一年,一场“反右”风暴骤然席卷全国,禀性耿直的许永璋被错划成右派,发配劳教。3年后,许结的母亲忧虑过度,丢下年幼的孩子含悲去世。

书香门第加右派之家,许结在这个相互矛盾的氛围中长大。身受政治与丧妻的双重打击,劳教回来的许永璋在诗书中寻找慰藉,也使许结受到最初的文化熏陶。从记事时起,许结就在经济拮据的艰辛中度日,而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享受,就是跟着父亲诵读唐诗。还记得父亲给他念过的一句自撰诗:“万卷书撑腹,一枝笔有神。”满屋书籍和父亲执笔书写的背影,冬日昏暗灯光下读书、作诗的情景,是许结童年最温馨的记忆。

1970年,13岁的许结正在南京七中上初一,就随父亲下放农村,回到老家安徽桐城五谷井村。喜爱读书的许结,转眼成了个失学少年。当地农民很苦,他像农村娃那样,操起扁担锄头,一天挣工分3分5厘,相当1角钱。他挑粪浇地,下田插秧,什么农活都学着干。在江堤上挑土方时,晚上与民工一起睡在草堆里。他在农村整整劳动了六年,最后拿到了9分工,没挣到10分工是他的一个遗憾。

在那飘忽的煤油灯下,许结的阅读并没有停止。在南京的家被造反派抄过,许多宝贵的文化典籍都被抄走了,当时允许读的,首先是《毛泽东选集》。许结找来一套四卷本的″毛选″,繁体字的竖排本,他看得有滋有味,繁体字的基础就是那时打下的。他还读完了一套鲁迅全集、一套马恩选集,从中也得到了学术的滋养与启迪。到了下雨天或是农闲,别人打扑克,他就延续小时候的习惯,坚持读书和临帖练字,一手漂亮的书法也是那时练就的。

后来,就是凭着这点毛笔字功底,他被招进县城一家工艺美术小厂,有了一间很小的旧屋。县图书馆在隔壁,他有空就跑去借书。落满灰尘的中外名著历史典籍,已经很少有人问津,他如获至宝,一天借一本,一天借两本,每天读书到深夜。一次连续阴雨,江水猛涨,他所在的地区被淹了,宿舍进了水,他在地上垫了砖头,仍然坐在椅上看书,沉浸在文字展示的另一世界中,水漫到了脚脖都不知道……

1978年,父亲许永璋冤案得到平反,许结也随父亲回到了南京。次年,许永璋从原来教书的南京市第六中学退休,许结顶替父亲进校当了工人。他被分配学木匠,修理桌椅板凳,卖饭票的人有事,他又被叫去卖饭票。当时学校有位副校长去世,领导上叫他写个讣告张贴一下。没想到,这张讣告非同一般,遣词老道,书法遒劲,居然出自一个返城知青之手,令全校人为之震惊,校长对他也刮目相看。他很快被调到校教务处,刻钢板、管学籍。

1979年,《南京日报》展开″尊师爱生″讨论,许结写了一篇《从左光斗解衣谈起》,以史可法老师左光斗的爱生之举,引发了师生情谊的联想与思索,报社非常欣赏,作为总结文章重点发表。编辑以为作者是个老先生,见了面才发现他是个22岁的小伙子。许结一发而不可收,省报专门辟出《读史随笔》,破天荒给当时无名的许结开了专栏。

那时学校缺语文老师,校长在报上看到许结的文章,便要他代课。许结博览群书,口若悬河,虽然他还是个职工编制,平时还在教务处忙碌,却很快跻身于最受欢迎的老师之列。转成正式教师需要文凭,学校为许结争取了一个进修中文大专的名额,可他觉得,跟着上课太浪费时间,提出干脆参加进修班的毕业考试吧。就这样,他一天学也没上,硬是靠着自学功底,居然门门优秀。阅卷的老师都感叹:这个人真是个怪才!

她不在意他低微的身份她只欣赏他读书的劲头

1980年,还在许结″以工代干″、走上中学讲台的时候,从晓庄师范毕业的徐静分配到六中,担任化学教师。别看她的名字里有个静字,却曾是运动场上的女杰。早在中学时代,她就是南京少年体校的游泳队队长,曾获江苏省少年游泳四项冠军。本来江苏省游泳队选中她,可惜因为″政审″不过关,只得到农村插队。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她有个舅舅在台湾。

徐静和许结一样受过″家庭出身″的牵连,都曾在农村插队劳动,也都是喜欢读书、靠自身努力走过来的。他们很快相识,颇有共同语言。在学校对社会开办的文化夜校,他们时常会碰见,徐静听化学课,许结听外语课,外校请来的老师讲课,让他们体会教学的经验。许结的办公室在楼下,可以让徐静摆放自行车。驮着书包,推着车走出校门,是他们最初的交往。

许结是团支书,而徐静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羽毛球,他们打得都不错。徐静是老运动员,夺得全校的女子冠军。许结在农村干过,臂力过人,是学校的男子冠军。徐静心细,她发现许结与众不同。教务处是学校最杂乱的地方,来办事的多,来聊天的人也多,许结在那里坐着,一有空就埋着头看书,可以忘却周围的一切。她最喜欢爱读书的人,比如许结。

而许结并不是书呆子,对美丽而清纯的徐静也是很有好感。许结得知,徐静原先是少年运动员,文化基础并不好,高考前她发奋努力,本想报考一所大学,做教师的父母急于等她回南京,劝她报考把握性较大的师范。结果她以最高分被晓庄师范中师班录取,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到了六中,她的努力没有放松,化学课上得很精彩。许结觉得,爱读书的徐静跟他谈得来。

当他们的爱情水到渠成之时,徐静的朋友劝她,许结不过是个代课教师,你可要想好啦。徐静并不在意许结的身份,她欣赏的是他的读书劲头。她说,我看他很努力,肯钻研,这就行了。结婚前,他们一起去了一趟上海。许结想到上海图书馆找些资料,进去就不肯出来,一直呆到晚上。徐静陪着他,在旁边翻别的书。他们在上海三天,泡在图书馆的时间就有两天半。

1983年1月,许结第一篇研究性文章《“披发下瀛洲”考辨》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此时南京大学中文系缺资料员,许结抵挡不住书的诱惑,放弃了他在六中的教师职位,调进了南大管理图书。1984年至1989年,他在资料员岗位上,边工作边自学,很快便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全国重点刊物发表论文,学术成果令人惊叹。

1985年初,许结和徐静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是好多年分不到住房,他们只得挤在岳母家的一间朝西小屋里。许结是个书迷,家里空间小,他的书塞满了小书架,还得再塞满床底下。许结常到古旧书店“淘书”,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买的书多,没地方放,他有时也不好意思,夹着书就悄悄进屋,赶紧塞到床底下。徐静有时开玩笑:哎,偷偷摸摸又进来了。他笑了,她也笑了。有时徐静不在家,一回来只觉得家里书越来越多。她理解丈夫,他看到好书,就走不动路。反正他们的钱够用就行了,愿意买书就买吧。

许结读书、用书、写书,以出色业绩回报了妻子的理解。1990年,许结的第一部专著《汉代文学思想史》出版。这一年,他作为拔尖人才转为南大教师。当时南大已有博士生毕业了,而他连大学本科的学历也没有,这是南大考核后大胆使用人才的破格之举。随后,他从讲师、副教授、教授到博士生导师。

徐静知道,在许结的11本专著和100多篇学术论文的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许结写《汉代文学思想史》,苦写了6个月,不像现在有电脑,那时全靠手写,手指磨出的老茧,硬得能裁开一张纸。夏天坐得久了,洗澡时臂部的皮一擦就掉,血乎乎的,家里人吓了一跳。冬天寒冷刺骨,他裹着大衣不停地写,写得坐骨神经发痛,痛得半夜都睡不着觉。

1996年,许结担任南大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专业负责人,当时只有北大和南大古代文学是全国重点学科。在这个教研室里,除了他以外都是清一色博士,而他却以丰硕的学术成果立足于其中。这时,已有大专文凭的徐静正在担任高中班主任,听说南师大有个本科学历的进修班,她跟许结商量,再忙也想考,许结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读书永远不会晚。她报了名,离考试仅有1个月时间。孩子放在爷爷家,许结虽然很忙,每天下了班就去照看,检查孩子作业,让徐静有时间复习。徐静终于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

就在这一年,许结分到了一小套旧房。妻子忙于学习和工作,新家装潢的日子里,他得当总管。他总是搬个凳子,坐在门前的树荫底下,有事时跟工匠商量,没事就打开随身的书包,拿出里面的资料书看起来。他的身边就是石灰和水泥。两年后,他出版的新著《张衡评传》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而这得意之作的背景史料,就是他在“监工”期间准备的。

许结那么忙,对家务事向来没兴趣,但为了支持徐静读本科,他把家务事揽过来,这让徐静感动。她觉得,读书的共识,是他们相互理解的基石。许结却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丈夫事业有成,并不希望妻子为之牺牲,也应让她有追求。而今,已被评为高级教师的徐静,教育教学成果卓著,获得南京市″行知奖″,担任了学校教科室主任。她说:″那时孩子小,做母亲了还要不要去读本科,也是考虑再三。是许结的鼓励,使我放心再进大学读书。我在班里是年龄较大的学生了,那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

一家三口三个书痴

许结和徐静的儿子许玄,出生于1987年,今年15岁。他似乎继承了父母爱读书的禀性,出生刚100天就能对着连环画书牙牙学语,2岁时他随心画出的一幅磁板画《山、水、鱼》,发表在《南京日报》副刊,作为压题的插图。过生日时,姑姑、姨妈和其他亲友送了很多礼物,许玄最着迷的是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其中的《自然卷》翻来覆去看,都被他翻烂了。

许玄长到3岁,上了南大幼儿园。徐静离单位远,每天接送孩子的任务,落在许结的身上。他讲课是强项,一路上跟儿子聊,神话传说,成语故事,让儿子听得津津有味。无意之中,给许玄打开了一扇扇知识之门。许玄喜欢看连环画和科幻杂志,徐静给他订了许多种。在学校订杂志,徐静是最多的,一次都在百元以上,当时这并不是个小数目。到了晚饭后,家里电视机很少开,许结和徐静各看各的书,许玄也在他的科幻世界里遨游。

到了星期天和节假日,许结跑图书馆,也带着儿子。父亲看专业书,他看他的书。有一次上街,徐静去逛商店,许结领着儿子进书店,说好几点钟碰头。看书的人多,许玄就在大人的腿旁找书。他看到一本有意思的书,打开来读得全神贯注,托在手上太累,旁边有个大人的肩膀,他以为是爸爸,就把书摆在那个肩膀上,看了好久,才发现那不是爸爸,吓了他一跳。

在徐静的印象中,许玄跟她上街,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跟别的独生子女不同,儿子其他没什么要求,吃的穿的都不讲究,想要的就是书。徐静和许结有个约定,给孩子买书,要买好书,买名著。有时许玄拿了好几本,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徐静说,三本书,你只能挑一本。都买,哪里买得起,家里也没地方放啊。他挑来挑去,才能决定哪一本带回家。

许玄的求知欲很强,从小就喜爱生物学,对小动物情有独钟。他养过小鸭子,养过蚕宝宝,还养过蜗牛。许结和徐静都不限制他,帮着他找饲料,还和他一起观察小动物的习性。他们觉得,读书固然重要,观察生活也不能少,孩子的好奇心得小心保护。徐静买菜回家,说菜叶上有个虫,许玄马上来看,它是哪一类的昆虫。弄不明白的生物问题,爸爸妈妈答不全,许玄就到书里找答案。徐静说:“说起生物知识,孩子比我们知道得多呢。”

如果说,许结的读书是“打栓法”,集中一点,探古访幽,那么,儿子许玄的读书则兴趣广泛,思想长着翅膀。然而,许结虽然民主,也有带强制的时候,那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许玄告诉我:“是老爸逼着我读唐诗的。”说着,他对许结调皮地一笑,做爸爸的许结算是默认了。古代诗文的背诵,给许玄的文笔注入凝重和神韵。他小小年龄,就自诩为“书海渔人”,行文儒雅,成语信手拈来:“打我记事以来,家中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人说书是知识的海洋,所谓耳濡目染,手到擒来,我也算个书海的小‘渔人了。”

父母学以致用,让许玄也心有灵犀。别看他满脸稚气,文章早就印成铅字。他曾在《南方文化报》,《小学生语文学习》等报刊发表作品,算得上学校的“小作家”,奖状证书一大堆。其中最得意的是,作文《妈妈的泪花》获南京市白下区作文竞赛一等奖;作文《2801》获全国″希望杯″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身教胜于言教,许结和徐静都是读书人,儿子成个“小书虫”,也是顺理成章。许玄至今还记得他读的第一本书,还是从爸爸那里“抢”来的呢。“小时候我就养成了乱翻书的习惯。记得我最初喜欢的一本书,是沉睡在家里书橱拐角处的《山海经》。那时候我刚上幼儿园,我就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歪歪斜斜地署上自已的名字,这使嗜书成癖的父亲大吃一惊,在'争吵'中,我一口咬定这本书应该是我的。我确实很长一段时间迷上了它。”这是许玄在一篇《我与<山海经>》的文章中记述的故事。

《山海经》令许玄惊奇,古怪念头在脑海碰撞:“从九头鸟到九尾狐,从无头鬼到直肠人,我想到了外星世界;看到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执干戚而舞的刑天,我想到了光怪陆离的生物科技;看到饮酒而逝的怪哉,我想到了酒精驱动的汽车;看到水中巨蚌腾空而去,竟使我坚信这就是世界之谜UFO的答案。”许结和徐静见儿子痴迷《山海经》,就因势利导,推荐他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还给他买科幻小说和生物书籍,让他的兴趣逐步扩展。

许玄刚上中学就“自动请缨”,担任了班上的生物课代表,他的生物学知识叫同学佩服,老师认为他是个从未见过的“好课代表”。他有空就去实验室解剖动物,观察生物细胞的构成,在家里阳台上建了一个小小实验室。那本《山海经》触发了他的生物情结,没准他将来会是个生物学家呢。

许玄盼望着放暑期,那时爸爸妈妈就会放下工作,陪他到外地去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这句话,倒是蛮对许玄的胃口。他们一家三口人,到过北京、大连、杭州、上海等历史文化名城,各地的著名高校是他们必去的景点,知识渊博的许结是“免费导游”,数理方面问题靠徐静释疑,好问的许玄,大有收益。其实许结外出开会、徐静学校旅游,都去过这些地方,再次去主要是带孩子长见识。

2002年8月,江苏电视台《夺标800》栏目组织″环保知识抢答″竞赛,题目古怪刁钻,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许玄和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参战,他的抢答成绩突出,战胜了许多名校的大学生,夺得″周冠军″,并在总决赛中取得第三名,拿到奖金1200元。爸爸妈妈心里高兴,嘴上还是叫他别骄傲,不过让他用这笔钱“奖励自己”。于是许玄买来一辆“捷安特”高级跑车,又买了好些书。他说,这才是开始,他还得努力读书呢。

读书苦,读书乐,一家人在书海中感受着人生的情趣。许结说:“书本不是身外之物,而是照亮人生的火把、融入生命的营养;读书固然要有现实性,但也不能舍本求末、急功近利。”这是博导级读书人的心得,也许算得上这个读书家庭的成功秘诀吧。

(责编关山越)

猜你喜欢

徐静读书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最好吃最营养的“春食”
读书使人进步
转向架结构形式发展与展望
梅花先趁小寒开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
婚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