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教育:直面全球化
2002-04-29旭
本刊记者:蔡 旭
于波是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位非常能干的工程师。几年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身体不适后,他被医院诊断患了糖尿病。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于波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困惑、恐惧、绝望,他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于波参加了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刘刚大夫组织的糖尿病关怀小组,经过一段时间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耐心的健康教育,于波完全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了,他不但担任了两个重大工程项目的指挥,还在当地组建了“糖尿病患者沙龙”。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像刘刚和于波一样,加入到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队伍中来,医生在这里看到的是治疗方案所取得的成果,患者在这里感觉到的是自己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
在国际知名的非盈利性健康教育机构——世界健康基金会开展的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中,已经有数万名患者像于波那样从中受益。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达1.3亿人,中国已超过4000万人;21世纪2型糖尿病将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将接近1亿,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大国。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均大幅提高,从1995年到2001年患者人数增加了80%多,其中90%以上都是2型糖尿病,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亚洲和西太区,代表国家是印度和中国。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加的幅度明显不同,欧美国家为45%,而发展中国家可达到200%,这意味着糖尿病将在逐步走向富裕的国家肆虐。据调查,1994年我国用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大约是419亿元人民币,到2000年这一数字已猛增到1216亿。
针对糖尿病在全球肆虐并在发展中国家激增这一严峻形势,世界健康基金会决定在中国开展为期5年的糖尿病教育项目,无偿为中国各地区培养一批能担当糖尿病教育重任的医护人员。在培训方式上,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医护同堂”的形式进行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的一名志愿者,前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席KathleenWishner博士向记者介绍了其他国家在糖尿病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总结,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3-4次监测血糖,2型糖尿病病人应每日监测血糖1次。而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实际上有60%的1型病人和67%的2型病人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其原因主要有语言文字障碍,文化素质低,心理障碍和经济拮据等,因此,加强对相关人群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色列,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强化了对糖尿病人的护理及监测,明显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监测内容包括:测体重、检查足部、测血压、验尿常规、测尿白蛋白、查糖化血红蛋白、查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做到上述内容,除了对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和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外,还需要降低相关监测费用。
有关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在发展中国家激增,关键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超过了人类基因的改变”,就拿“节俭基因”来说,是在人类进化中逐渐形成,保障人群在贫困的状况下,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饥饿。然而,当生活条件好了以后,这种基因不会马上适应,它的改变往往要经过3-4代人才能完成。与其相比,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短时间就可实现的。所以在生活水平骤然提高的人群中,就会出现大量的糖尿病患者——中国目前正是处于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