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正在崛起的一座新城
2001-12-01梁刚黄光平
梁 刚 黄光平
世纪之交,千年古城弥勒县仿佛一座刚从大海里浮出的新城市:数十条宽敞笔直的街道纵横交错,大面积绿地草坪和高档次楼宇间,一座座颇有现代气息的高楼拔地而起,随着县城迅速长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本地出产的“红河牌”香烟、“云南红”干红葡萄酒、精制蔗糖、优质稻米等一大批名牌产品走向全国,风靡天下,弥勒不仅成为滇南正在悄然崛起的现代化新城,其县域经济的巨大爆发力更是备受世人关注。为探求弥勒县城城市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之秘,近日,笔者者采访了中共弥勒县委书记陈霖。
笔者:“九五”期间,弥勒县城发展日新月异,请你谈谈县委、县政府是出于什么策略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的?
陈霖:从本质上讲,经济要发展必须发展城市,没有城市的大发展就没有地域经济的大发展,市场经济是一种城市经济,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以交换为基础。发展了城市经济,市场多起来了,交易功能齐全了,生产要素集聚了,市场经济也就发展了。1996年以来,弥勒的城区面积已从四平方公里扩展到了八平方公里,扩展了一倍,其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所产生的商品流通、投资融资和文化影响的辐射拉动作用也逐步开始体现,这一切,在近年来我县整个区域形象所发生的变化,消费层次的提高,轻工、食品、化工、建材等工业经济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已经初见成效。这是最好的说明。
笔者:在弥勒县的城市建设中,您一再强调要追求文化品位和独特风格。请问,弥勒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如何实现这种追求?
陈霖:使我们的城市建筑多一点新的风格,上一个新的档次,使弥勒的城市独具特色,一直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的关系。城建工作实际就是抓这六个字:规划、建设、管理。但这三者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没有一个独特的有品位的规,就不可能有一个独特的有品位的建设,就难以形成独特的有品位的管理,没有一个独特的有品位的管理、规划再好,建设再好,规划、建设的质量都势必大打折扣。在规划上要有独特的一流的规划,在建设上,在抓好质量、速度的同时,要有点新风格,要有点现代甚至超前意识。现在弥勒县城形成的一条街一个树种,一条街一种一种灯景,也就是形成一种风格,还有在寸土寸金的县城辟出近百亩土地来营造草坪,尤其其中一片32亩,在全省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的一种尝试。今后,我们要建设的民族广场、步行一条街,城雕等,也将在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强化现代意识、创新意识。
笔者:你在前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要把弥勒县城建成滇南的一个重要发展极点城市,请您谈谈弥勒“发展极”的建设应有哪些内容,具体目标是什么?
陈霖:特色浓郁的发展极是弥勒城市追求目标的应有定位。我们在城市化的追求目标上必须这样来定一个位,就是要让弥勒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发展极。所谓发展极,就是一种经济的中心,一种文化的中心,甚至一种政治的中心。弥勒的城市化目标要追求这样几个目标:第一,绿色的弥勒,就是我们要注意环保,重视生态工作,加速经济林果的发展、城区绿化面积的增加和昆河绿色走廊的建设。第二,文化的弥勒,就是说我们的文化氛围浓,文化素质高,文化品位高,各项文化事业成为一个产业。第三,不夜的弥勒,就是要强化灯光工程。要让弥勒之夜灯火辉煌。第四,安宁的弥勒,就是使弥勒有一个开放的环境,平安、舒适的环境。从城市功能的角度来看,弥勒城市化要追求的目标还应该有这么一些:一是一方的烟草中心;二是一方的蔗糖中心;三是一方的红酒中心;四是一方的绿色食品中心;五是一方的生产要素市场的中心;六是一方的旅游中心;七是一方的体育中心;八是一方的文化中心。九是一方的金融中心。一句话就是一方的经济增长发展极。
笔者:在弥勒县近年提出的建设旅游大县目标中,如何搞好与旅游相配套的城市化建设,使之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
陈霖:对于红河州乃至云南省这样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大州大省来说,以弥勒寺为中心的弥勒佛城,将是其中极富潜力的旅游王牌产品之一。因为弥勒寺是中国佛寺中惟一 一家以“弥勒”取名的,寺中供奉的主佛是弥勒佛像,也是独此一家;县名与寺名同为“弥勒”,又是天下无双。这三个“惟一”是弥勒县最宝贵、最难得的一笔“无形资产”,是打响弥勒旅游王牌有凭有据的基础。所以,我县的旅游要以佛教文化为载体,以民俗风情为内涵,以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市场效益为目标,遵循“推普品、抓精品、创特品、出绝品”的开发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地、高品位地建设弥勒佛城,将弥勒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联成一串,形成网络。旅游风格与城市风格密切相关。我们既然要成为以佛城为主体的旅游大县,使旅游成为一个大产业,那么,就要抓住佛教文化这一最重要的、灵魂性的东西,结合建设弥勒佛城这件大事,让城市风格有点古色古香,有点文化品味,使之与旅游风格相配套,使整座城市显出一种独特的、无穷的韵味来。我们要力争做到每一条街道、每一间建筑物都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使弥勒成为一个可居、可观、可游、可娱的旅游胜地。
笔者:通过近几年大刀阔斧的整治和紧锣密鼓的建设,今天的弥勒城变美了,街道宽敞,草青树绿花鲜,不再是前些年市民形容的“晴天风起灰尘飞,阴天雨时泥水滩”。这是外观的一大改变。更让人欣慰的是,据我所知,弥勒县城的几十个电话亭,数年来没有受到人为破坏,县城大街摆放的上万盆鲜花,也经受了考验。广大市民反映,弥勒县城的环境宽松了,安全了,便捷了,正步向生活质量很高的佳境,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陈霖: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的城市人民爱。弥勒是一个农业县城,城市意识差,但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弥勒县城的环境卫生一天天好起来,市民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正在形成。在此,我高兴地向你讲一件我亲眼看到的事:一天,在弥勒大街上,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吃完冰淇淋后,一直把包装纸捏在手中,母亲故意问她为什么不扔掉。小女孩回答:要找到垃圾桶才能扔。母亲满意地笑了。我始终相信:人造就环境,环境造就人。
笔者:谈到弥勒的城市化建设,我们绕不开一个话题,这就是资金的制约。近年来,弥勒的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烟、糖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财政收入减少,而在建中的计总投资2。3亿元的省水利重点工程雨补水库又进入投资高峰,城市建设可说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但从弥勒的城市化建设进程看,却给人以一种日新月异之感,请问弥勒的城市建设是如何在困境中求发展的。
陈霖:有条件要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让。这方面,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县在城市建设中引进了子元集团上千万元资金,由子元集团改造县城680万平方老城区,建设一条商业街,商业街建成后两旁土地由子元拥有使用权,进行自主开发,子元资金的投入,不仅仅带来一片新城区,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种未来经济发展的崭新模式,一种全新思维,乃至更多的东西。在城市建设中,从一开始,县委、政府就实施筑巢引凤、借鸡下蛋的战略。多方动员承建者垫资施工,同时以小宗地有偿使用等方式,以地生财、以地聚财,用土地换来的资金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此外,还改革户籍制度和居民建房制度,鼓励更多的人走向城市。相信十年、二十年后,弥勒会建成拥有二十至三十万人的中等城市,会成为红河州最美丽的城市,昆河经济带上一颗闪光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