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衣:衣装历史的“活化石”
2001-12-01李月英
李月英
都说云南是花的海洋,服饰的王国。彩云之南的各少数民族,以她那炫目多姿、姹紫嫣红的服装服饰,让世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位于昆明滇池之滨的云南民族博物馆,自1995年底正式向外界公众开放后,一直倍受各方人士的高度赞誉。每每步入这座气势恢宏的民族殿堂,进到《云南少数民族的纺织工艺与服饰》展厅内,无论专家学者,抑或普通百姓,目光都会被一套颇具特色的早期原始服饰所吸引,它就是源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至今族称未定的克木人所制的“树皮衣”。
这套质朴、拙实的“树皮衣”,上衣下裤,为成人男装,静静陈列在封闭的文物藏柜里,向来往如梭的游客无声地讲述着自身的历史衍变……
查阅古籍,有关“树皮衣”的记载很多。如:唐朝樊绰的《云南志》,其卷四写云南的少数民族“无衣服,惟取木皮以蔽形”。清代雍正年间,鄂尔泰等撰的《云南通志》中写独龙族“俅人,丽江界内有之,披树叶为衣,茹毛饮血无屋宇,居出岩中”。说明在唐代乃至清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民族披树叶,树皮为衣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时至20世纪50年代,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仍以箭毒木树皮缝制衣服,勐腊县的克木人还身着构树皮缝制的衣服。
树皮衣原料主要取自构树与箭毒木。构树又叫沙纸树,属桑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6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各省区。国外如越南、印度、日本等也有。树种野生或栽培。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等亚热带地区有大量生长。树干笔直,树皮洁白,瘢痕不多的构树的茎皮是最理想的制衣原料。构树全身都是宝。其茎皮是优质的造纸原料;种子油供制皂、油漆;果及根皮入药,有补肾利尿、强筋骨的作用,并有清热、止血、健胃、明目的功效;其叶及乳汁可治疮癣,其树浆有杀虫止痒之特效等等。
箭毒木又叫大药树,属桑科。其树汁可药用,主要为催吐药,能强心。该树种在云南西双版纳低丘干性雨林中有大量生长。
树皮衣的制作过程非常有趣。其程序为:第一步“砍树”。仔细挑选树干笔直,少有疤迹的良种树,将树砍倒,取所需的树干,拉回家里。第二步“剥皮”。先用刀将树皮纵向破开,挑开裂缝,再用木楔子插入树皮与树木之间,再用木棒均匀捶打外皮,因外壳之内是富含纤维的真皮,有一定的厚度,呈网状分层组合。捶打之后,外壳杂质碎散脱落,而内层纤维不会断裂散碎,因而能完整保留,故可将整张树皮从树干上剥离下来。第三步“打制”。树皮剥下后,要在其变干之前打制,否则其纤维就不易打松软。第四步“浸揉”。打制制树皮成松软状后,将树皮整块浸泡在河水沟溪里,然后用手轻轻搓揉,将树皮中的树汁冲洗干净,直至露了白色纤维为止。第五步才是“成衣”。
利用构树皮或箭毒木树皮,还可制作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如垫子、枕头、被盖等等,非常结实耐用。
树皮衣是人类服饰萌发期的缩影,是早期人类服饰发展史的“活化石”。纵观全世界范围,取树皮制衣这一文化特质主要流行于环太平洋地区,自东南亚向西,经过马达加斯加岛而达非洲东部甚至远及西非等地域。这一地域内的民族,古时都存在以树皮制衣的史实。
关于环太平洋地区的树皮衣文化起源地问题,人类学家有的认为起源于东南亚的印尼群岛,有的主张创自中南半岛的泰族,有的以为源自印度等等,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源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