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出版业发展浅谈

2001-11-22郭堂亮

中国民族 2001年11期
关键词:图书市场利用网络出版业

郭堂亮

民族出版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主要由各民族出版社和民族地区的人民出版社、文化出版社、教育出版社等承担各类民族题材的出版任务。就贵州而言,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21世纪初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版业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方式,选题策划的观念陈旧,操作形式的单一,营销手段的落后,反映在市场上则表现为图书不受欢迎、销售成绩不理想、整体形象不能很好地确立和被认可,发展缺乏后劲。多年来,出版业只有阳光,没有风雨,没有波折,按部就班地、平稳地走过了50年历程。到2000年底止(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了苗、布依、侗、彝文四个民族七种文字的读物和教材150余种,编辑2300万字,印刷发行94万册;古籍资料类,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土家族、回族等,出版了近100种,90部,90卷,1400多万字;各类民族题材(汉文)图书1500余种,字数约4500万字,发行约160万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计划经济保护下的优惠政策、平稳市场已不复存在。图书虽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但它和其他行业一样受到市场的调节,受到社会需要的检验。尤其是当前图书市场风云变幻,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争取到好的、适销对路的选题,便可赢得读者、赢得市场、赢得利益。中国加入WTO后,全球经济将一体化,民族出版业怎样面对国际竞争,怎样面对国内业内竞争,民族出版从业者怎样在观念、策略、人才、质量、技术、营销等方面做足够的准备?我认为,理性的思考与前瞻的规划是这一成果的基础,是将来参与国际和业内竞争的基本手段。

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改革管理机制,是迎接WTO挑战的首因。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运作,民族出版业还没有彻底改变观念,编辑和发行出现严重脱节,编辑人员的市场化和发行人员的知识化都难以实现。编辑人员闭门造车,在选题的开发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发行人员则依赖于各种订货会,和书店展开各种频繁的联谊活动,在争取把产品推销给书店的同时,却为图书的销售和回款大伤脑筋。重编辑,轻发行,最后演变成重订货,轻销售;重书店,轻读者,编辑和发行的工作同时受到因扰。虽然这几年民族出版业也开始注重培养策划编辑,并设立了专门部门,这些措施为出版社了解市需求,开发读者欢迎的选题开辟了新途径,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之相对应的营销策划部则情况迥然不同,他们或是没有充分被利用,或是与选题策划部门缺乏交流合作的机会,而出版社内部与外界接触最多的则是营销部门,他们了解最全面的信息。如果出版单位能同时推动“选题策划”和“营销策划”两个车轮,就更利于开拓图书市场,将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民族出版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出版业走向世界提供了一笔无价的、宝贵的财源。领导决策者应尽快转变观念,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已不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各种社内机制,只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激活出版社,只有大刀阔斧地改革出版社管理机制,才能为出版社各部门提供适用于形势需要的、宽松的政策环境。编辑应大胆创新,应有新颖的眼力,用智慧的脑子去开拓新型选题,形成自己的亮点,树立自己的品牌。新世纪的开始图书出版就显得竞争激烈而亮点频频:一是献礼图书倍受关注:为迎接建党80周年,各文艺社纷纷精心制作推出了“献礼图书”,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也让“献礼图书”实现经济效益。二是原创作品热销。三是青春读物魅力不减。这些抢占市场、抢抓读者的竞争手段的推出,可见图书市场激烈竞争的一斑。民族出版业有了自己争占市场的品牌了吗?有了适宜市场快速运转的激励机制了吗?我们要认真的思考自己、总结自己,看到未来的希望和现实的不足,找出与别人存在的差距,才能迎难而上。

提速培训从业人员,引进高技术人才,提高图书质量是迎接WTO挑战的关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日益提高,对图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族出版从业人员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提高图书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从业人员尤其是编辑人员应为学习新知识、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学习国外的新知识;出版印刷人员应随时学习出版与科学知识,掌握出版动态,掌握印刷最新知识,提高印刷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刚刚进入新世纪,不少出版社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规模和力度比以往都大。有的社在年初就大规模的招收新人,这在出版社历史上是没有的,原因是许多社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对人员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近年来一些社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亟需补充更多高素质人才。有的出版社编辑群中几乎全由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组成,在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上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有的社还专门制定了培训计划,安排员工轮流半年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在出版业中有了高素质人才,对于提高图书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出版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己成为业界共识,不断培训从业人员、提高员工素质和源源不断引入行业的新人就是使出版业保持恒久生命的活水。为此,民族出版业也要在这方面看到自己的不足,加强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网络为出版事业服务,是实现品牌效应的制胜之本: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出版社内各部室配备和增加新设备,适应时代潮流需要,使各部室能利用网络为出版业服务。许多出版社已经认识到网络经济的重要性,并将自身具备优势的传统经济有机地与网络经济结合起来。随着市场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图书市场也将逐步开放。在这种竞争和网络成为双重要素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社必将未雨绸缪,捷足先登,顺应网络化的时代要求。目前网络经济飞速发展,在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出版业。因此,尽快使用网络为出版业服务,是赢得先机、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利用网络开设自己的网上书店。二是要建立自己的网页,对外宣传图书,或者利用网络实行网上图书展览。许多出版社或书店利用网络开展网上宣传和展览办得有声有色。虽然从目前看,它还只是实物宣传和展览的补充和配角,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上宣传和展览有望后来居上,成为现代展览业的主体。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完全实现网上成交在技术上和软件上已没有太大的问题,“在线宣传”、“在线展览会”将是大势所趋。因此,利用网络宣传自己、展示自己,是实现品牌效应的制胜之本。

猜你喜欢

图书市场利用网络出版业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利用网络社交平台 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帮助学生走出习作低谷的有效策略探析
网络环境下图书市场营销的对策分析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营销新策略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他已作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