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央民族大学

2001-11-22荣仕星

中国民族 2001年11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荣仕星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而专门创立的高等学校,成立于1951年6月11日。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发展成为全国唯一的拥有56个民族师生并进入国家“211工程”的民族院校,形成了主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具有了研究国内民族问题、宏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及其高水平的民族科学知识创新体系。

回眸中央民族大学50年,始终得到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始终得到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亲切关怀。在校庆之际,朱鎔基总理视察中央民族大学看望了各族师生,带来了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亲切问候和关怀,续写下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央民族大学新的历史新篇。

毛主席倡议,周总理主持成立中央民族学院

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多月,全国尚未完全解放,1949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给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在那里负责剿匪工作的彭德怀发了一封电报:除大力剿匪,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的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学校。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这封电报是新中国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的记录。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亲自做出的大力培养民族干部重要指示直接影响着另一项重要决策。1950年2月,在北京举办了军政干部训练班和藏语文培训班。在此基础上,时隔又两个月的1950年4月,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倡议创办中央民族学院。据刘春同志回忆说:毛泽东主席曾经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苏联办东方大学,我们办西方大学。”意指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祖国的西部地区。

中央民族学院的创办是毛主席亲自倡议的,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而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历史上更是史无前例。毛主席之所以倡议创办中央民族学院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谙熟中国社会问题的毛泽东同志深知,旧中国造成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有很大差别,有些民族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阶段。对历史上长期存在着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对此早有认识。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中,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党有必要改“工农共和国”为“人民共和国”的主张,认为党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必须“联合各少数民族组成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理想进行了创造性地实践,在1949年,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指出:“人民政府应帮助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并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确定下来。毛主席倡议创办中央民族学院,正是为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民族关系,通过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尽快消除历史上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而采取的英明举措。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在新中国发展民族关系的一座历史丰碑。荣誉决不仅仅属于中央民族大学。

1950年6月,周总理主持政务院会议任命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乌兰夫兼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格平兼任副院长, 9月又任命内蒙东部区党委书记刘春为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并主持工作。同年11月,周总理主持政务院第60次会议批准了《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12月28日周总理签发公布了这两个方案。方案规定了中央民族学院办学任务:(一)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及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干部。(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三)组织和领导关于少数民族方面的编辑和翻译工作。并作出了“尽可能将目前各大学和国内各地研究有关上述问题的适当人才集中到民族学院”。方案规定的办学任务和方向具体、明确,即把中央民族学院办成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研究民族问题的两个基地。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关心着中央民族学院的创办,在具体创办过程中有两件事影响至关重大。一件是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在国子监一所小学的临时校舍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朱德、李济深,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中央统战部部长兼中央民委主任李维汉、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等领导人莅临开学典礼。朱德、董必武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了新闻和社论。另一件就是1952年,教育部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民族语文专业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相关学科的40余名专家学者调整或调入中央民族学院,其中著名专家学者有: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吴泽霖、费孝通、林耀华等,历史学家翁独健、冯家昇、傅乐焕等,语言学家于道泉、王静茹、马学良等。这批在本学科领域里堪称璀璨耀眼的学术名师奠定了中央民院民族学、民族史、民族语言文学三大学科发展的良好基础。中央民族学院成立之初真是名师云集,再加上1952年即迁入由著名建筑设计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与环境协调具有典雅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新建校舍,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堪称当时国内一流。正是在党中央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怀下,中央民族学院从建校时起就达到了高起点和高质量,是具有高知名度的名校名园。

中央民族学院成立后,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和煦春风,直接感受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怀。至1966年5月,毛泽东主席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曾14次接见了中央民院师生,有一次甚至在一天之内,毛泽东主席两次接见民族学院师生。1956年6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中央民院全校数千名师生,并合影留念。1956年5月26日,敬爱的周总理亲临学校视察,看望学校的各族师生员工,并亲自帮助解决学校医务室的X光透视机和为学生食堂铺设水泥地板的问题。1951年11月23日,周总理主持政务院第112次会议批准《少数民族学生待遇暂行办法》,因此,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央民族学院学生的伙食标准高于北京其他高校。学校还发给每名学生3元零用钱,在凭6尺布票穿衣的年代,中央民族学院的学生却能够领到四季衣裤和被褥。1952年11月9日政务院发出《关于少数民族学生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指示》,少数民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举凡党和国家重大庆典,民族学院的师生受到的邀请最多。有一次周总理代表我国政府设宴招待来访的罗马尼亚国民议会主席团贵宾,特邀我校师生15人参加欢迎宴会。周总理不仅提前接见了参加的师生,而且特别叮嘱秘书齐燕铭同志说:“宴会完了以后,让这些孩子们到后面吃些东西。他们在宴会上是吃不饱的,回到学校伙房也关了,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嘛!”

中央民族学院创办之初,由于享有国家特定的办学政策,享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课程体系,很快形成了研究民族问题和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学院。在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语言调查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坚持为民族地区服务,帮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方面,通过培养和输送的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得到了落实和保证。在新中国的乾坤初定、百废待兴之时,短短三年一所崭新的社会主义民族高等学校在中华大地上矗立起来。师生们都感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是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用心血凝结的丰碑。我们要牢记新中国第一代领导核心在创建中央民族学院时的伟大气魄和远见卓识,感念他们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民族高等文化教育事业的恩德。

邓小平第二代领导集体发展壮大中央民族学院

我国人民在邓小平第二代领导集体指引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相互勾结惟恐中国天下不乱,企图不断制造民族分裂问题给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设置障碍。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指出:“现在的世界还不太平”。在1980年亲切接见十世班禅大师时,邓小平同志果断地作出:“培养民族干部,使民族干部知识化。为此,中央民族学院等地方民族学院都要加强”的重要指示。此后,邓小平同志和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还亲切接见了民族学院的部分师生。

1980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发出《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1981年2月党中央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民族教育工作的经验,纠正了“文革”时期延误民族教育的错误,制定了新时期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规划和政策。1981年3月16日,教育部、国家人事局发出《关于选派第三批援藏大学教师的通知》,学院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迅速从“文革”耽误办学的过程中恢复过来,加紧落实党和国家办好民族学院的指示精神。学校一边发挥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突厥语系语言文学、彝、白、傣族语系、壮族语言文学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的优势,不断加强民族学、民族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举办民族学院和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师资力量;为适应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拓宽培养各民族人才的专业口径,先后设置了哲学、经济、法律、音乐、舞蹈、美术、物理、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生物化学等学科及相关专业,并在逐步发展壮大民族高等院校过程中,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预科、干部培训、成人教育等多形式、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系。

学校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方针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和一切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不断强化自身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功能。学校从民族地区反映的民族学院培养的学生是“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的赞誉中深刻总结出,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期盼和需求就是我们办学发展的方向,凡是民族地区需要的经济、科技人才和专业,我们就创造条件发展那些专业,积极扩大办学。学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于80年代新建了数万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学校的招生规模也逐年递增。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为民族地区服务、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相对独立的办学模式和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不仅为同时期国家大力发展民族高等院校起到了一定示

范作用,而且为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发挥出了民族院校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学校也发展了文、理、工、艺、经、管、法等兼备的综合性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出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规模和水准。中央民族学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办学成绩,完全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锐意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速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结果,是深入贯彻邓小平同志民族教育思想,努力实践两个大局思想的体现。

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

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4年2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随后又通过了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正式进入了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的行列。在中央民族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又为学校和其他民族院校题词:“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今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到学校视察,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热烈祝贺中央民族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看望了各族师生代表并合影留念。在座谈会上,朱总理对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把中央民族大学办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朱总理在讲话中对中央民族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中央民族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倾注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心血。他勉励学校各族师生以强烈的责任感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扬优良传统,在为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朱总理在座谈会上与陪同来的财政部长、教育部长、国家计委、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民委的领导同志现场商谈加大对中央民族大学的投入问题。我把他讲过的三句话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对中央民族大学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的位置、优先的考虑和优先的照顾。在此之前,李岚清副总理、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少数民族出身的领导人以及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委领导等曾多次来校视察,看望和慰问各族师生。中央民族大学各族师生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怀,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享受殊荣的高等院校。

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中央民族大学从1997年进入了重点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行列。学校抓住进入“211工程”的重要机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坚持把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及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通过加强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师的素质,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现在学校有10个学院,19个系,4个教学部和1个研究中心。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41个本科专业,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以文科专业为主体,以民族学科为特色,文、理、工、艺、管、经等专业兼备的教育与研究的综合性大学。其中,民族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为部委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为国家重点科研基地。

同时,学校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对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办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培养模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行为心理以及基础教育水平方面的差异,采取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因材施教、低进高出、基地实验班和硕本连续培养,加强硕士生、博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法,能够为56个民族培养具有高素质、掌握专业技能和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的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实现了中央民族大学培养人才的历史性跨越。

学校以民族学科研究的雄厚实力,承担重大民族问题和边疆问题的研究,为国家决策和解决、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咨询或建议。学校荟萃了56个民族成员,形成了在中国乃至世界著名大学都罕见的研究民族文化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梳理、诠释、考证、展示等继承和发展创新研究过程中,把党和国家研究和发展民族文化重要基地的功能推进到新高度、新水平,成为向国际社会高水平地展示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自从80年代以来,学校共接待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人次参观和讲学,每年吸引着数十个国家的300多名留学生进校学习中国民族文化。而学校里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各民族师生,成为中华民族浓缩的大家庭的象征。所有这一切都将在21世纪因经济全球化凸显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时期,构成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最重要的资质、资源和最亮丽的品牌。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校校庆时提出把中央民族大学办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重要依据,是凝聚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各民族师生努力攀登世界一流民族大学自信心的源泉所在。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基于中央民族大学的长期发展和积累的特色和优势,不失时机地为中央民族大学下一步发展高屋建瓴地作了新的战略定位。广大师生在听到朱镕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把中央民族大学办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消息时,无不欢欣雀跃、倍受鼓舞。我们将加紧研究和制定实现“世界一流民族大学”宏伟目标的发展战略,遵循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要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又要具有个性、民族性的特殊性要求,把共性和特殊性创造性地、完美地结合起来,加紧建设世界一流民族大学。为此,我校即刻起要从认识和行动上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一,以党中央英明决策为动力,搞好凝聚各民族师生团结、奋发进取的思想基础工程。

第二,搞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论证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期进行教育体制创新建设工程。

第三,加紧争取国家各项支持政策和财政投入的到位,为进行基础建设工程作准备。

第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是重要的保证。我们要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教,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切实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搞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强地带领广大师生去实现我们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重奏
少数民族的服装
摭谈优秀班集体形成的有效途径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优势
Pragmatic research on Friends
民族高校师生互动与在校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创造机构人事改革的和谐稳定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执政思想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