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如翅
2001-05-22
这些年来,我们忘却了夜雨敲窗时刻的思念,不再写期待回音的书笺,不去倾听花树凋零后的寂静,总以为文字其实是一种追悼。而那些青灯翻卷的日子里,曾有多少智慧的文字,照亮我们内心的光芒。那些黑夜里静静燃烧的方块字,正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课题。
老子、孔子、庄子、孙膑等的著作已登上当今许多国家院校的课堂,人们从中得到了无尽的启迪和力量。它们穿越千年时空,在网络时代的每一根经纬中延伸着旺盛的生命之藤。老子的《道德经》和孙膑的《孙子兵法》,就成为美国联邦密探(FBI)国家学院的教材,教授来自全球的执法部门的管理人员。
可是现在的家长,非要逼着子女读理工医或电脑。子女选读哲学系,会把父母活活气死。如果社会太急功近利,太现实而市侩,读大学变成进职业学校,那么整个大学教育的方向,难说是正确的。
迪斯尼培养管理人员,不要别的资历,连捡拾垃圾,也只要自己培养的人。许多跨国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训练课程”,像英国的BBC和路透社,从第一流的大学招收了毕业生之后,再由内部的专家提供训练。
跨国企业的In-houseTraining,比许多大学课程都有用。BBC的内部训练课程,从新闻与评论写作、广播剧编导、音乐节目制作、戏剧评论、访问技巧、人事管理,都有自己的训练组,由各部门抽调专家,轮流培训新人。在BBC上过六七个课程,学到的经验和智慧,有时比在大学上六七个学期的课还充实。
因此,跨国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根本不太看重什么MBA,因为像万国宝通银行或IBM,它们有自己的MBA;也不注重什么新闻系,因为像BBC和路透社,它们的内部培训课程就是根据本身机构的宗旨和需求而办的新闻系。跨国企业往往也不需要什么硕士和博士,因为一个学士学位就足够了。大学毕业,读的科目如果是人类学、考古学、美术史,有时越冷僻越好,只要拿的是一级毕业证,就不愁找不到好老板。
有学者认为,大学的一些学系,像工管、银行、新闻等等,确实是有点多余的,因为在一个繁荣而文明的社会,大学教育不必太功利太现实,只要提供一个基本的理性思维课程就够了。大公司和跨国企业自然会在各学系挑选毕业生,自己再加一层琢磨,把一个大学生加工再造,培训成人才。台湾作家柏杨说:“大学没有一个学系,不是为了葬送一个年轻人的前途而设的。”
我们的思想和观念不应该是狭窄的鸟笼。在笼里,人只会爬行、蠕动,不会飞跃、翱翔。我们追求的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传统的道德或概念,而且还应该是一种丛生的观念、野生的思想。它使情感与幻想成形,茂盛如植物,滋长着诗意、鲜活的观念,以及哲学的灵光。GG
《海外星云》(2001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