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炭疽热救了“拜耳”

2001-05-22

海外星云 2001年33期
关键词:普罗药厂美国市场

当美国正被炭疽热菌闹得人心惶惶之时,有人可能正在为此而意外受益。这些人并不是制造恐慌者,而是制药厂的经营者。

因两种药物的不同际遇,令拜耳药厂的业绩前景大起大落。

在美国市场,降胆固醇药物相当受欢迎。生产伟哥的药厂“辉瑞”也是因为Lipitor熞恢纸档ü檀嫉囊)的市场潜力,把原本生产李斯德林漱口水的华纳药厂收购过来,成为降胆固醇类药物的领导者。其他药厂因此眼红不已,纷纷研究与Lipitor类似的药物,借此分一杯羹。德国拜耳公司也不例外,它推出的降胆固醇药物,在美国称为Baycol,在其他国家则以LipoBay的商标推销。但是,事与愿违,“拜耳”差点儿在Baycol上翻船。

虽然Baycol经过连串的临床测试,在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协助下(现已易名为葛兰素史克),得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在美国市场出售Baycol。但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批准,并不代表药物是绝对安全的。

一般而言,药物得到政府批准发售后,就进入了第四期研究。所谓的第四期研究包括两种研究,一种是药物经市场发售后,医生便开处方给病人,在大规模的应用下,一些在小规模临床实验察觉不到的药物的副作用就开始浮现出来。特别是一些长期病的药物,要发现副作用并不是那么容易。在1999年,美国药物及管理局已经批准Baycol的申请,但2001年才发现Baycol有导致肌肉细胞坏死的副作用。

由于研究药物的投资庞大,Baycol的市场寿命只有两年,拜耳公司损失相当惨重。加上在其他国家销售的同种药物LipoBay确实导致死亡,索赔官司接踵而至。于是市场便传闻“拜耳”打算出售制药部门,而且这并非空穴来风。一时之间,“拜耳”的前途生死未卜。

不过,“拜耳”幸运地抓住了一次喘息的机会。按一般惯例,药厂会尝试在市场公开发售后,把药物应用在别的病人身上,看看药物在其他疾病上有没有疗效,借此扩大市场。拜耳公司的王牌药物抗生素“西普罗”(Cipro)在1987年批准市场出售后,美国政府已陆续批准拜耳公司将药物应用于14种疾病上。在今年夏天,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便批准使用“西普罗”来治疗吸入型炭疽热。

“9·11”事件前,没人认为美国会将受到炭疽热的威胁。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西普罗”来治疗吸入型炭疽热,也只能够令拜耳公司维持与多国军方的合约,未必能够弥补由Baycol带来的损失。因此,在今年夏天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公布有关消息时,市场的反应不是很大。

可是,在美国接二连三地发现炭疽热菌后,“拜耳”的“西普罗”一夜之间成了公司的救命草,不少人要求医生开“西普罗”以策万全。在其他国家,有人因为担心意外地染上炭疽热,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到药房购买“西普罗”以防万一。目前,全球只有“拜耳”才能合法生产“西普罗”,因此其销量突然以几何级数倍增。“拜耳”只好重开在美国的厂房,并从11月1日起把生产规模扩大了25%,以应付突然增长的市场需求。而且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为了保住重现生机的市场,“拜耳”同意降价出售“西普罗”。原先,“西普罗”在美国市场上批发价是每片4.67美元,零售价为每片5~7美元。现在,“拜耳”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首先向美国供应1亿片“西普罗”,价格为每片0.95美元,免费赠送400万片,以供预防服用。如果美国政府还有需要,对后续的2亿片将以每片0.75~0.85美元的价格优惠供应。尽管是降价出售,“拜耳”肯定不会做赔本的生意。G(信文)

《海外星云》(2001年33期)

猜你喜欢

普罗药厂美国市场
印邦长拍女记者脸惹众怒
中兴通讯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上升
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案例研究
政治与技术:从重庆大新药厂看建国初期医药企业的公私合营
蝶恋花
平庸“药厂”
德480名医生收礼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