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中国准备好了吗?
2001-05-22
经过漫长的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一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不过两三年,而中国的入世谈判经历了15年,创了世界之最。这么长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为中国入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准备期。但是,对于入世,中国人真的准备好了吗?
想不到的冷漠
今年3月8日,中国WTO信息查询中心网站登陆人数超过1万人次,但中心主任殷仲仪却兴奋不起来,因为这与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相比,与他们的预期相比,的确是差距太大了。设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WTO信息查询中心,是WTO总部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全球第95家信息查询中心。它旨在帮助所在国熟悉WTO的规则和运作方式。尽管中国尚未入世,但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去年12月,从WTO总部送来了迄今为止中国惟一一套WTO完整书面资料和光盘及检索工具,每天直接从总部发布最新的情况及世界各国的贸易情况,成立了信息查询中心。成立之时,新闻媒体发了稿,煞是热闹,有的报纸还专门为此发表评论,呼吁国人更加理性,科学地对待WTO,不少人都投来热切的目光……因为,这的确是入世在即的中国各界最急需而且难得的珍贵资源,许多资料在中国都是惟一的。而目前国人获得关于入世的信息太少,尤其是入世后哪些规则要修改人们都懵懵懂懂,心中无数,不甚了了,正迫切需要这方面的情况。
与领导和媒体的重视及国人缺乏相关知识的严峻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中心开通了网址为www.wtoinfo.net.cn的WTO信息查询中心站后,他们品味到的更多的是苦涩。刚开设的近两个月里,每天只有四五十人次上网,到2月初,每天进网的有100多人,2月底升至300多人。从数字来看,的确是在上升,而且势头也很好,但与一些大的网站每天有上万人点击相比,与中国对WTO相关知识和新闻的需求相比,的确是太少了。
WTO的尴尬
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群对WTO的关注程度也有一些差别。根据专业机构2000年年底对内地企业进行的较大范围的调查,被调查者中约有一半认为入世与己关系不大,企业不需要作特殊应对准备的需要。
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关注的是中国市场开放的时间表,老百姓关注的是汽车、电器、就业机会等等。但最应该关注的,也是入世之后将面临最大冲击的政府机关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却少之又少。入世后,国有企业一方面将面临着国外大公司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将由于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理顺,不可能再躺在政府的襁褓中,必须自己在市场摔打。但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仍表示,国企听从国家“指示”即可,届时企业生存出了问题也有国家顶着。而个体民营企业则有许多人认为自己“船小好掉头”,不会受太大冲击,可以继续在夹缝中生存甚至获得意外的收获。这一切,都让人十分担忧。
有调查表明,中国多数私营企业仍认为入世后主要对手是其他私营企业,占了被调查者的61.5%,认为是三资企业和国外产品的仅为12.7%和7.5%,这都是不懂中国入世之精髓,也不懂规则造成的。尽管中国每年因为人家反倾销而损失上百亿美元,而且还要被迫退出很艰难才挤进去的市场,但却仍然没有多少人去关心WTO的规则。
人们似乎更愿静态地研究WTO给我们带来的利弊,还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如果光看WTO的利弊而不看它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不看它给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改变,这是十分有害的。
相比之下,外国人看来比许多中国人还热心,世界银行在1992年曾拿出钱来在中国翻译出版有关WTO的相关知识,2000年欧盟出钱设立WTO中国项目,在欧盟范围内招标,请人帮助中国人普及WTO知识,WTO总部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设立了中国第一家WTO信息查询中心,也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WTO。G(甘远志)
《海外星云》(2001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