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股如何减持?”等一组

2000-06-13

中国企业家 2000年9期
关键词:国有股难题企业家

人力资本是中国现在所有形态私人资本的起源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私人资本已经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部分。据我的观察,现实中有三种私人资本,第一种是私人企业中的私人资本。第二种是清楚地属于个人的财务资本或人力资本。第三种是在所有公有企业中,尚未获得清楚的产权界定、尚未有合法缔约权的人力资本。有意思的是,这最后一种私人资本,竟然是中国所有形态私人资本的起源。我从来不认为这类“私人资本”(其实必不可免地包含公共权力的滥用)也会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这表明,单纯的经济改革并不存在,解决产权问题需要法治基础和更全面的改革。

加入WTO要预防企业家流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程秀生:“入世”后,国际间人才竞争会更加激烈,如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留住优秀的企业人才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国外,对企业家的监督通过两个市场: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对企业家的激励也有两个措施:年薪制和期权。监督和激励这两件事解决不好,即使我们培养出企业家,也留不下来。

国有股如何减持?

投资者对国有股流通不必恐慌

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国有股流通会考虑市场承受力,不会“一股脑儿”地推出,投资者大可不必恐慌。原先搞的国有股配售,信息披露不充分,结果是主承销商兜了大部分配售股票。今后,国有股流通应该选择市场化的做法,更充分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否则,不要说普通投资者,就是主承销商,恐怕也不会参与配售。

国有股大规模上市条件尚不成熟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将部分国有资产变现用于社会保障是正确思路,但用哪一块国有资产来"变现"则须细细掂量。目前更有效也更合理的办法是让已经过改造、被国际资本市场接受的好的国有上市企业,例如中国电信(香港)、中石油股份等超大型企业的国有股份进一步变现,以用于全局改革之需。而急急忙忙将现有的效率并不很高的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变现"并不可取。

从市场之外寻找减持资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报告:减持国有股并非仅仅是"出售"一部分国有资产,这一举措力图要解决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总体上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等重大难题。比较而言,让大型国有投资公司承担国有股减持的“主角”责任,有助于这几大难题的解决。

减持应“慎重和价廉物美”

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国有股减持应实行"慎重和价廉物美"的政策。比如清华同方,若以15-20元的价格卖给国家,则皆大欢喜。国家股决不能以高价变现。可以像广东改革开放早的地方那样,实行如下措施,靓女先嫁;二,价格一定要便宜、要合理;三是总量一定要适度,可分10年到20年慢慢解决。

中国经济真的好转了吗?

拐点已经出现尚有三大难题

经济学家张卓元:中国经济刚开始出现拐点性变化,但仍有三大难题需着力解决。最大的难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纯农业地区有的农民甚至收入下降;其次是城镇失业问题;第三是解决中国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难题——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只有解决掉这三道难题,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好转的根源

经济学家厉以宁:今年上半年的良好局面是政府连续几次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妥的金融政策的结果。要使这一局面保持下去,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出现了转机,政府就不再对基础设施进行大的投入。重要的一点是启动社会投资。

今后几个月还需再添一把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陆百甫:上半年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的重大转机,但结构不合理和体制性障碍等经济中的深层次困难还未解决,民间投资的启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实际投入的外资增幅也还没有上来,所以今年以来投资增幅一直不是很高。随着国债资金投入高峰的过去,可能会出现投资“小断层”,拉动经济的力量会减弱,加上下岗职工增加和农业歉收,因而今后几个月必须从政策上加大一点力度、再添一把火。

未来50年中国经济仍将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未来的50年中,前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7.5%的增速,甚至可以达到8%以上;在50年中的后40年里,增速将保持在5%-6%。但这个增长预期建立在协调好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总量扩大与结构优化、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及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这"五大关系"的基础上。

猜你喜欢

国有股难题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难题大作战
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的国有股转持问题探讨
画“树”解难题
巧解难题
国有股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总结与述评
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一种制度上的突破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国有股转持,走对路迈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