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表现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2000-05-05王世忠

人民教育 2000年7期
关键词:表现欲心理障碍外语

王世忠

所谓学生的表现心理障碍,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心理渠道受到某种阻碍,从而使其表现欲受到抑制;并且使这种内隐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时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方式,或表现欲受到强烈的、长期的压抑而使表现行为变形,从而严重影响表现效果。其主要表现诸如: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价值,因此,宁可沉默;怕由于自己的表现不佳而占了别人的表现机会和学习时间;误认为表现是出风头,不谦虚,不敢表现;缺乏自我表现的正确观念、习惯、勇气,患有表现恐惧症或表现麻木症。以上四种心理障碍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就其深层的社会文化根源而言,这与“爱面子”和“人际敏感”的人格特征有关。

脸面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经过自我调节与选择做出的一种符合社会期待的外显形象。它的出现一开始是为了确定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以便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顺利地互动,但随着社会文化的进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其“荣誉”、“自尊心”或“虚荣心”等作为保护自我的门面,造成了阻挡真实自我和人格与他人交流的屏障。

“人际敏感”源于中国人具有他制他律的他人取向,个体对自我的判断往往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自我感觉的良好与否则完全依赖于人际交往的结果,对人际关系的注重、对获得他人好感的追求,使中国人普遍存在着对来自他人指责的恐惧。因此,他律人格与焦虑情绪密切相关。如许多个体在公众场合怕说错话,怕做错事,对自己的言行表现严加控制,这就是“表现焦虑”;不少个体在别人面前总要修饰,生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是“缺点暴露焦虑”;有的个体则一面对父母、师长、上级就不自在、不坦然,这是“地位焦虑”。总之,他制、他律的人格特征易于使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焦虑心理乃至形成表现心理障碍。

2.究其外因,主要来自教师不正确的语言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尤其是外语教学,交际活动显得更为重要。人的交际有两方面:一是吸收信息;二是传递信息。“听”和“说”,是口头交际的两个方面。“听”可视为输入的形式之一,而“说”可视为.输出的一种形式。我国学者陈贤纯曾指出,学外语不可能输入与输出等量。国外学者克拉申也认为,人们习得语言,总有个沉默期。在这个沉默期里,他们靠“听”和“读”输入语言,以后会突然讲得很流利。“说”的能力是在有足够的输入的情况下产生的。作为输出形式之一的“说”尚且如此,而高于“说”这个层次,辅之以动作表情、艺术化了的“说”,即交际更应注意输入的质和量。

我国学者章兼中先生在评及学校英语实践活动的特点时指出:“中学英语教学除了一点外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外,几乎看不到有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他进一步指出:“缺乏信息差距,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就会失去交际的目的性和交际的意义。”这是失败的又一原因,那么,如何消除表现心理障碍,增强外语教学效果呢?

首先,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学生的表现心理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其中介是表现机会。这种表现机会首先要在时间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间隔。如果教师一味大讲特讲,那么学生就没有机会表现;有时班上极少数爱讲的同学总是抢着发言,把机会都占了,那么他人就没有机会了,因而机会还包括份额的合理分配。教师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较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低或表现力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提高表现热情。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表现的契机,无论是提问、复述、背诵、朗读、讨论、辩论表演,都要恰到好处地适应学生的欲望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最大或较大限度地显示自己的价值。

其次,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人们普遍注意到,儿童时代十分强烈的表现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淡化。上小学时老师提问,学生举手一大片,有的还向前伸,惟恐老师看不见。上初中后便开始减少,到初三应者已寥寥无几,其变化的转折点大致在初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正好是学生进入青春期,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开始注意到自我价值的宝贵,害羞心理大为增强,“我已经长大了”(相对不是小孩而言),“别丢脸”等成人意识与面子观念开始起作用。这一点在异性面前尤为强烈。虽然愿意在异性面前表现得好,但更怕在异性面前表现得不好。于是表现欲受到抑制,表现变得格外慎重起来,成为一种潜意识。因此,必须首先唤醒这种被压抑的潜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表现观,使学生明确,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小核喻,从而使学生树立自觉的参与意识和角色意识,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教学的表现活动中公.

如果说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才能使学生投入表现,那么足够的词汇语法储备和正确的表现方法便是他们表现成功的物质基础、要有足够的输入,才能有一定的输出,否则,学生即使明白表现对学好外语的重要,甚至有强烈的表现欲,但缺乏足够的物质储存,义下得其法,便会缺乏表现的勇气。失败以后更易气馁、因此,教师给予必要的材料子方法的提示,使學生能利用这些语言素材,按照一定的可行的方法,就能获得比较成功的结果,实现“我能做”,达到自我价值的提高、自我形象改善(即“成长”)的效果。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即以最常见的回答提问为例.一个比较完善的回答不仅有内容要求(正确、完善、有重点),而且有语言要求(正确、简洁、格式规范)。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呼应教师的提问,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内容,而是感到在其他几方面难以表现好,因而不敢启齿。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方法,上予以指导,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提高学生表现欲转化为表现,的能力。

其三,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该把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作为激励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只作为对学生外语学业的外部表现的一种裁判式的结论,这就要:

(1)严格把握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既要符合“大纲”的阶段性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一般地说,只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又采用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大体上能够达到各个教学阶段的要求。

(2)正确运用纠错的策略。在学生开始学习新知识时.要允许出错,不急于纠错,以鼓励学生开口实践为原则,在操练阶段,就要提出要求,要求熟练和准确;在学生活用阶段,则要求学生表达得流畅.有创意,但不要太计较个别语言运用上:的细节失误。

(3)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既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外部表现,如学习纪律、作业成绩、又要注意学生的主观努力程度、学习习惯,也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表现欲心理障碍外语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浅析青少年手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欲的作用
空心病
刺激表现欲,多途径高效促进朗读审美
低到尘埃里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