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2018-01-20蒋燕张艳
蒋燕 张艳
在美术教学中,任何美术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表现欲对美术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取向。随着年龄、性格、气质及对事物认识等不同,学生的表现欲也会有强有弱。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适当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笔者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1.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激起表现欲,才能活跃思维,才能发展个性。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感染力。心理学家艾特·莫勒比思列举了这样一个公式:“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教师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蔼可亲、时刻保持微笑的面部表情,都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愉快的氛围。
2.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法
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表现欲可能稍微弱些。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如在教学《表情丰富的脸》时,当教师讲到有哪些丰富的表情时,单靠师生间的问答不够生动形象,教师可以把这环节设计成游戏比赛,请学生用面部表情表演词语,让其他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表情的特征,然后猜测,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学会知识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欲的潜能也会被激发出来了。
3.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
若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教师就要抓住时机,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保护表现欲旺盛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欲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还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乐在其中,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中,学生的表现机会得到了更大的“释放”。如在教学五年级《有表情的面具》时,在学生拆解教具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我负责写总结好了。”“我负责拆眼睛,看它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我们的教具,充分利用了身边的废旧物品做的。”“快记呀。”……学生们拆得拆、写得写,都非常投入。最后,小组做汇报时,教师可以找一些平时表现欲稍弱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在接下來的创作中更积极地参与。
二、利用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肩负的伟大使命,决定了教师的语言必须讲究艺术性、针对性、激励性,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备的素质。
1.赞语的运用,肯定他们的学习表现
在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用赞美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灵,激起他们的表现欲。教师的赞语架起了师生间信任、互爱的桥梁,用赞美的语言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这样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2.善意的点拨,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
语言可以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尤其在关键时刻,语言的点拨力量往往是惊人的。它就像一盏灯,照亮学生美好的心灵,又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有些学生美术基础不错,但只会闷头学习,课堂上发言不多,也不与同学交流,写作业时总是自己做自己的,明显缺乏参与意识。教师要多找他们谈心,提高他们的表现欲。也有个别学生虚荣心太强,难免有些故作虚假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渐渐树立起正确的表现欲。
三、结语
学生的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自豪感。为了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并注意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切不可无视或压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不断地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广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