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遍太行山 心系漳河水

2000-02-13郝建生

新闻记者 2000年5期
关键词:林县红旗渠劳模

郝建生

1998年10月,我有幸陪同新华社原社长、在新闻界享有盛誉的老记者穆青同志在河南林州市(原林县)访问了两天,采写了《穆青情系红旗渠》现场新闻(以下简称《情》文)。此稿相继被省内外一些报刊采用。当时,我也陆续接到北京、郑州、安阳、林州市不少读者朋友的来电、来信。15个月过去了,我知道,“爱屋及乌”,大多数读者被打动是被穆青对红旗渠一往深情所感染,作者是被连带“爱及”。显然,回顾一下该文的采写经过和体会,进一步领略穆青同志“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对我们整个新闻队伍特别是年轻记者在新的世纪继承发扬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息息相通的优良传统,应该说,这是一件很有教育意义的事情。

1998年10月30日傍晚,火红的晚霞给巍巍太行披上了一层金辉。穆青同志与战争年代带领群众打日本、闹土改的杨贵同志一道翻山越岭采访了全国拥军模范靳月英老大娘后,风尘仆仆赶到了林州。晚饭后,穆青即问随行的河南分社记者:看望红旗渠劳模的事县委怎么安排?分社的记者回答说,先说有争议,后来又说见见也可以,但最好不登报、不上电视。这时我看见,穆青的表情陡然沉重起来,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还是分社一位记者说:不看劳模,咱来红旗渠看啥?明早咱把劳模接来,一块吃了早饭上红旗渠!

10月31日清晨,当穆青一眼看到红旗渠特等劳模、除险队长任羊成和铁姑娘队长郭秋英时,大步迈上前去,一手拉住一位问:“王师存怎么没来?”任羊成回答说:“咱那年在安阳见面后两年,师存就过世了。咽气前还一直对我和秋英念叨,眼睁睁盼着您再来渠上看看……见见……”我分明看到穆青的眼眶湿了。他把羊成和秋英拉到自己的餐桌上。杨贵不时为羊成、秋英挟菜,可穆青的筷子却一直停在手上出神……

中午,我们一行乘面包车来到了红旗渠总干渠分水岭上的“红旗渠纪念亭”里。在红旗渠沙盘模型前,杨贵介绍说:“1965年10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农展馆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图片展览时,特意问农展馆负责人,‘林县没有模型么?随即指示说,‘红旗渠要制作个沙盘,要加强宣传。这个模型是后来我们根据总理指示制作的。”穆青一边看一边点着头说:“1965年12月,我们去采访兰考前,分社同志就建议我们到林县看看。当初考虑,豫东灾区是全国人民关心的一个重要地区,报道少,后来就先去了豫东兰考。”当看到西墙壁上挂着1960年2月杨贵和县委领导头戴安全帽、肩扛钢钎走在修渠大军最前列时,穆青问杨贵:“那时你多大?”杨贵说:“红旗渠动工我32。”杨贵又指着旁边吴祖太同志的遗像说:“吴祖太同志就是电视剧《红旗渠故事》里刘技术员的原型。那时他跟着我搞红旗渠勘探、设计,生龙活虎,牺牲时才27岁啊……”

从分水岭纪念亭出来驱车登临红旗渠青年洞,那一段情况,我已如实写进了《穆青情系红旗渠》现场新闻中。

陪同穆青的那次采访之所以令我终身难忘,第一是我从中看到了穆青对普通劳动人民那种刻骨铭心的真情厚爱,血肉相连。当我们从青年洞口下来,穆青和杨贵执意拐进山角边的桑耳庄村看看农民的生活。因为在修建红旗渠前,这个村的桑林茂老汉大年三十下午跑8里路去挑水,因为山泉水小排队长,天黑没能回来。新过门的儿媳妇赶去替老公公挑,天黑路滑,快到村口时跌了一跤,不慎把一担水洒了个精光。眼瞧着一家人过年连煮饺子的水都没有,儿媳妇一气之下竟悬梁自尽了。这段辛酸的往事一直令穆青牵挂。一进桑耳庄,桑林茂的后人们争相端着红旗渠水润泽的苹果、柿子和大米饭、白蒸馍让老书记杨贵和老记者穆青品尝,气氛极为动人。下午又顾不上午休,看望了“一条扁担创大业”的石板岩供销社老主任李林洹的老伴、儿孙和好几户山区农家,走村串户拉家常,问寒问暖谈发展。晚上,又约修建红旗渠的老劳模、老干部促膝长谈至深夜……所有这些,我虽然没能写进那篇千字现场新闻,但我却由此看到了穆青的新闻作品为什么能够在十亿人民心中经久不衰的源泉!

我从那次难忘的采访中学到了穆青坚持历史唯物论的为人、为文的一贯风格。穆青与杨贵、任羊成等红旗渠劳模一往情深30多年,历经风霜而不改。穆青曾谈起一段往事:“1966年初,我和冯健、周原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后,华山看后很激动,曾叫人带信给我,要我一定到林县去一趟,写写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和那些修建红旗渠的英雄们。不久,我应邀前往,华山非常高兴。整整3天时间,他领我跑遍了红旗渠的整个工程,还陪我一起访问了杨贵、马有金等县委领导人,并和修建红旗渠的劳动模范路银、任羊成、常根虎、王师存等见了面。正当我们准备深入采访的时候,没想到国内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我不得不匆匆赶回北京去,接着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我们报道红旗渠的计划也不得不被迫中止。这件事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无论是我还是华山,心灵上都是一个难平的创伤。”

1991年1月,由李先念主席题写片名、中央电视台和农业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了反映红旗渠和林县变化的电视专题片《山碑》。其中有一段河南干部群众广为流传的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他们是兰考的焦裕禄书记、林县的杨贵书记和辉县的郑永和书记”。因为对杨贵有争议,有人对电视片中要不要保留这段话,曾去征求穆青的意见。穆青同志说:“这段话讲得好,反映了群众的真实意见,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993年12月19日,穆青、冯健、周原三位采写焦裕禄的老记者又想重访红旗渠,不巧大雪封山被困在了安阳。任羊成、王师存、郭秋英闻讯赶来安阳看望他们日夜思念的老记者,我也亲临了那个情深意长、令人动容的场面。回京不久,穆青写就了《两张珍贵的照片》一文。

我在那篇现场新闻中曾特意加写了穆青32年间三访红旗渠的历史背景,既加深了穆青的红旗渠之情,又增添了现场新闻的历史厚重感。正如穆青所说:“只有真实地、具体地再现特定的历史环境,才能做到不仅写出人物的历史命运,还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越具体地再现历史的真实,也就越能发挥自己作为历史记录的作用。”

现在,回头来看《穆青情系红旗渠》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历史厚重感,得益于我20多年来与红旗渠劳模同呼吸、共命运、心相印。历史的风霜雨雪,把我们的感情与穆青、杨贵和劳模们的深情连结在一起,这使我真切感受到:作文的基础是做人。是非不分的人写不出扶正压邪的文。只要人正、情真,登山则情满青山,观海则情深似海,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猜你喜欢

林县红旗渠劳模
劳模没来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红旗渠的“难”
为劳模“SPA”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拍摄电视剧《红旗渠》就是要让当代人不忘初心
《红旗渠》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作用 培育新一代红旗渠精神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