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作用 培育新一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2009-09-01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5期
关键词:林州红旗渠新星

作为全国青少年德育基地,红旗渠引来了全国各地大量大中小学生慕名前来学习参观。在热闹的背后学校却发现,随着修渠岁月的渐行渐远,从小就喝着红旗渠水,看着红旗渠水日夜流淌,过着幸福生活的林州新一代,不仅对修渠前的艰难生活,对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奋斗缺乏感知,祖辈、父辈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在他们身上也越来越少了,有的甚至滋生了贪图享乐、不思上进等不良习气。学校一位教师曾问一名学生:“你知道红旗渠吗?”那位小学生很自豪地回答:“那是古代人民修建的伟大工程。”红旗渠竟然与林州新一代有了如此遥远的距离!这深深地震撼了学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尽管学校一直在讲要让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但究竟传什么,怎么传?这成了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具体的课题。

在课题研究中挖掘红旗渠精神

从2004年开始,坐落在红旗渠边的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就将红旗渠精神的挖掘作为课题进行探索。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师生对红旗渠精神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第一,红旗渠精神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林县人民正是因为具有这种民族精神的底蕴,经过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长期顽强抗争的经验积累,才明白了“苦熬不苦干,苦熬无穷期”的道理。在新中国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敢于直面劈山造渠的巨大困难,吃野菜,睡岩石,劈山不止,终于修成了红旗渠,引来了漳河水,创造出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红旗渠的修建正是林县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突出表现。第二,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合作精神。红旗渠是一项跨省水利工程,修建红旗渠,不仅需要全县人民的大合作,更需要省与省、县与县之间的合作。如果不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就不会有修建红旗渠的伟大胜利。第三,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创新精神。不仅修建红旗渠的决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而且修建过程也处处有创新。比如,在挖凿青年洞时,由于岩石十分坚硬,一锤打下去只有一个白点,用数十根钢钎打都不成一个炮眼。在不断总结和摸索中,青年突击队员们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为了大量烧制急用的石灰,林县人民创造了无窑烧灰法,一层青石一层煤,一次就能烧灰4000多公斤。没有水平仪,土专家们就用洗脸盆装水来替代,桃源渡槽、空心坝……都是创新思维的成果。第四,红旗渠精神体现了科学精神。修建红旗渠是符合当时林县现状的科学决策。红旗渠的设计、建设及配套工程,是以红旗渠为藤,以水库为瓜的“长藤结瓜”式综合水利灌溉网,全靠自然落差自动引水,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培育了林县人民的科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强、合作、创新、科学等精神,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时代精神。利用红旗渠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正好是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抓手和载体,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特点。为此,全校教职工统一了认识,致力于把虚的精神教育具体化。2007年,市关工委在全市开展的“红旗渠精神校园行”活动,更坚定了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信心。

在主题活动中弘扬红旗渠精神

为了让红旗渠精神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主旋律,2004年5月28日,学校少先队大队经共青团林州市委、林州少工委批准,正式改名为红旗渠少先大队,聘请了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红旗渠故事的学生家长李蕾及红旗渠精神研究会的一些权威人士为校外辅导员。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参观红旗渠,收集有关红旗渠的资料,读有关红旗渠的文章,听劳模讲修渠故事,让少先队员看红旗渠纪录片。在学生对红旗渠精神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组织学生唱红旗渠歌曲,讲红旗渠故事,绘红旗渠图画,办红旗渠手抄报,写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作文和书法作品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以深化学生的认识。

通过红旗渠主题读书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正确使用压岁钱”等主题大队会,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文艺表演、歌曲、绘画、书法、演讲赛、“生活好了,还要不要艰苦奋斗的红旗渠”辩论会、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让红旗渠畔的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红旗渠精神中自强、协作、创新、科学等丰富内涵,增强了学生克服生活中各种困难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热爱科学的良好精神品格。在学生充分认识到红旗渠了不起,林州了不起,林州人了不起后,学校开展了今日红旗渠,今日林州,今日林州人及展望林州未来等教育活动,组织了向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优秀校友学习,立志成才,为红旗渠增光添彩的主题中队会,激发学生立志做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传人,鼓励他们立志高远,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成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引导他们自觉为红旗渠增光添彩。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深化红旗渠精神

为了把红旗渠精神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组织了20多名骨干教师,重走红旗渠,实地感悟;走访老县委书记杨贵等当年的修渠人,收集资料,设计教案,利用一年的节假日时间,顶着酷暑,冒着严寒,几易其稿,终于编写成了1~6年级系列校本课程——《走近红旗渠》。学校要求各年级每周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红旗渠精神,并根据一至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红旗渠、走近红旗渠、认识红旗渠、学习红旗渠精神、探索红旗渠精神、做红旗渠精神传人。这套校本教材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受到了教育同行和专家的好评。《走近红旗渠》校本课程不但有教材、有教案,而且还随其它课程每学期进行检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在教育馆中展现红旗渠精神

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切直观的感受,学校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修建了一座红旗渠精神教育馆。当年带领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老书记杨贵欣然亲笔题写馆名。学校按照新的教育理念重新解读了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认为红旗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产物,是团结协作的产物,也是依靠科学精神的产物,更是开拓创新的产物。为此,学校把修建红旗渠的战斗岁月和“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修渠历程重新整合,让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受到自强、合作、科学、创新等时代精神的教育。教育馆中“我为红旗渠增光彩”的结语,警示孩子们,要努力学习,早日成才,做新一代红旗渠精神传人。每学期初上红旗渠校本课程时,学校培养的三百多名小导游都会为同学们解说,这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解说,既让学生了解了红旗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言语交际等综合实践能力。现在,三年级以上班班都有小导游,人人都能讲红旗渠故事。来学校参观考察的领导、教育同行对小导游的解说赞不绝口。全国关工委副秘书长温厚文参观了红旗渠精神教育馆后,对小导游的出色表

现和学校开展的红旗渠精神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评价激励中升华红旗渠精神

在多年实践中,学校注意发挥评价的引领和教育作用,力求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红旗渠精神,自觉健康成

长。学校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表彰为三好学生,把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表彰为红旗渠新星,对有进步的学生授予进步奖。每一学期结束,都要腾出专门时间,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之后小组互评,老师写出鼓励性、希望性寄语,期末对全校三千多名学生进行表彰,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闪光点,获得自信,向最好的自己发展。在每学期一次的“红旗渠新星”十项评选中,全校每位学生均能获得其中的一项。如“红旗渠品德新星”“红旗渠读书新星”“红旗渠创造新星”“红旗渠进步新星”等等。并且,有六百多名同学分别荣获“红旗渠文化小星星”“科学小星星”“创造小星星”等荣誉称号。学期末,三千多名孩子仰着自信的小脸,拿着红旗渠新星奖状,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走出校门时的景象,让老师和家长们仿佛看到了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真正明星的美好未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5年,红旗渠少先大队中队长原艺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第五次少代会,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在中华世纪坛深情演讲,展示了红旗渠畔新一代的崭新风貌。

(供稿:原绿色)

责任编辑徐向阳

猜你喜欢

林州红旗渠新星
文铭:科学新星的文学奇遇
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拍摄电视剧《红旗渠》就是要让当代人不忘初心
传承红旗渠精神要有创造性思维
迷情大丽花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
林州红花椒品种选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