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2000-02-13龚汉洲

新闻记者 2000年5期
关键词:电台广播电视受众

肖 清 龚汉洲

广播电视这种建立在现代光电声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媒体,自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丝毫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现代通讯技术的任何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电子传媒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轨迹,世纪之交,以数字技术为科技理论基础,以多媒体电脑为硬件载体,以网络为运作形式的国际互联网几乎是在一出世的瞬间就一举扫荡了大众传播的各个领域。其具体表现就是数字音频广播(DAB)和数字电视(DTV),以及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广播电视在这些技术平台上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存在方式。

一、数字化的技术背景及其人文内涵

数字化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1"和“0"的组合转换,表示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就是说,把一个信号数字化,意味着从这个信号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取样,如果我们把这些样本紧密地排列起来,几乎能让原样完全重现。它的基本单位是比特,即每秒钟传送信号的数量,比特没有质量和尺寸,它能以光的速度运行,它是数字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许多信息,如在时间轴上运动着的声音、静止或运动着的图像、文字等等,都能被数字化,都能以“1"和“0"来表示。通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就能还原成物理存在的声音图像或文字符号等等。

每一项现代科学技术的背后我们都可以看到人的影子。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来看,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带来了社会和人自身发展,但是“尽管技术的发展提高与扩展了自己的生存能力,社会也进入了一个更有保障、更舒适、更有生存主动性的阶段,但现代技术一旦出现,成了一种异己的客观力量,反过来窒息着人的价值和意义。”⑴尽管浪漫人文主义者的这种想法过于悲观和无奈,而且确实我们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的许多方面无不体现出这种状况。但是数字化技术却赋予了人类传播领域诸多“人性化”的特点。

首先,数字化技术使得大众传播方式趋向“非线性化”。“非线性”意味着对一种强制性模式的颠覆,从而使受众能够真正成为掌控信息流程的主体。受众在接受信息的顺序和时间方面将有更大的自由度。由于数字技术是将各种信号包括文字声音图象符号等都转化成一系列的数字,当电子计算机对这些数字进行读取时,只要不改变原先的数码组合顺序,就可以还原成某段信息。信息在一个技术平台上可以实现自由调阅。

其次,数字技术将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随着基于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传播方式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网上信息传播的形态将大不同于传统光电通讯传播的形态。在传统的传播形态中,“编辑和制片人们必须对他们的新闻产品做一个判断: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读者或观众在某个问题上都和他们有一样的知识经验。同时他们也会努力地使自己尽量和受众们的经验范围一样宽。但是这种‘一对多的方法显然在对待某个复杂的报道对象就会出现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受众看法不一的事件上。”⑵“一对多”就意味着媒体传者不分受众的各种层次,只是将受众看成一个一成不变的整体,信息传送出去,任务就完成了,而对于受众来说,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没有主动权。而网络却将这个主动权交到了受众的手里,“推送(PUSH)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出(PULL)想要的比特的过程”。⑶这种转变将受众放到了在传播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受重视的程度,受众的主动性第一次有了实质性的保障,传播由“卖方市场”第一次变为了“买方市场”。受众的兴趣爱好选择倾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这种人本主义的凸显正是数字技术带给大众传播的一个显著的变化。

再次,数字网络技术带来的互动性将改变或模糊传统传播模式中受传双方的地位。网络传播中的双向互动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完美的杰作。传统传播模式的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很少有信息反馈和交流,即使有也几乎很少是适时的。而在网络传播时代,网站的人性化设计,网络上的在线交流,及时快捷的电子邮件,适时统计的网上投票,聊天室里的在线聊天,BBS的随时张贴的“帖子”等等,处处都体现出沟通交流民主参与的现代民主社会的新理念。随着双向互动的深入发展,受传双方的地位也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消息来源主体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媒体,任何当事人,现场第一目击者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当然可信度有高低之分)。在某个传播环节中,这个人有可能是受众,但在另一个传播环节中,他又有可能是传播者,他的身份是不确定的,这种多元传播格局也正是多元社会存在形态的真实写照。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沟通无极限”,社会就是在这种双向互动沟通中得到发展。

二、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

现代广播电视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走入了新一轮的彰显自身优势,优化传播机制的阶段。数字化技术渗透到了广播电视运作模式的各个环节,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被广泛运用:从节目的生产流程,储存介质到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的直接融合——广播电视网站,从节目制作的手段到编辑记者的思想观念方面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1、广电节目的生产流程和运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在节目运作的前期,收集选题,寻找素材不再单单只是从图书馆里的报纸杂志上找了,而是在“浩瀚无边”的互联网上“淘”,互联网上超量的信息从理论上提供给了节目制作一个无所不包的素材和背景资料。而修改稿子传送节目都是通过电脑网络实现的。通过电台电视台的内部局域网将节目文件夹放到共享区,审片部门和播出部门就可以自由的采集、修改。数字音频视频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台电视台整体节目运作的集成控制管理,从节目制作到最后的播出都可以实现集约化的操作。节目的播出也实现了数字化,特别是对于广播来说,DAB广播的音效达到了CD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供大容量的高效可靠的数据信息传送。

2、存储介质改变和资料库深度开发

节目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可以保证节目质量和信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衰退,节目的存储方式可以用数字磁盘,也可以存入电脑的数据库中。数字化存储的信息可以经过多次的复制拷贝,只要不改变数码符号的组合,就不会改变信号的本身。“数字化的好处很多,最明显的就是数据压缩(datacompression)和纠正错误(errorcorrection)的功能,如果是在非常昂贵或杂音充斥的信道上传递信息,这两个功能就显得更加重要了。”⑷有了这种功能,信号还原就更为方便快捷和可靠了。网络数据库带给我们更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实现节目资源的共享和深度开发。编辑记者通过网络就可以直接访问资料数据库,免去了跑资料室、图书馆和填卡、查询的麻烦,所要做的只是指头轻点鼠标即可。丰富超量的节目信息资料库是既快又好的做好节目的保证。

3、广播电视网站的建立

如果以媒体的受众的五千万为一个分水岭的话,广播达到这个分水岭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而因特网则花了4年。几乎是呈几何数字的加速。网络的影响是无远弗界的。广播电视媒体在节目操作中充分感受着网络带来的巨大的好处的同时,广播电视媒体也尝试着直接与网络结合——广播电视上网,开通媒体网站。全国第一个二十四小时直播的佛山电台在1999年1月1日正式开通了佛山电台网站http://www.radiofoshan.com.cn,虽然不是第一个开通网站的广播电台,但是却以其专业化的制作,全新的制作理念,受到了网民的青睐,到1999年8月13日止,访问人数已经达到171185人次。佛山电台网站的内容包括新闻、音乐、文学、体育、股市、IT等等信息服务,也包括节目的推介,还有在线广播。⑸这个网站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在于,它有一个栏目叫“电台的网虫世界”。这里面有大量的个人网页,这些网页都是由电台的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自己制作的。这在全国许多广播电视媒体的网站上可以说是很难看到的。至于目前国内许多一般的广电媒体网站还只是停留在台站介绍、节目宣传资料、主持人介绍、节目介绍、节目时间表、广告价目表等等,基本上把网络当成了一个宣传工具,还远远没有将网络的功能开发出来。据笔者网上初步统计,全国大约有50家左右的电台电视台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报社上网却有273家,看来报纸这种平面媒体进军互联网这种“流媒体”的热情,远远高于同属于高技术支持的广播电视这类的电子媒体。

三、网络传播时代广电传媒网站发展的“瓶颈”

1、广电媒体网站的定位

广电媒体和自身的网站是什么关系?网站只是传统媒体节目内容的延伸或另一种版本,还是一种新形式的媒体?像有的商业网站也在网上发布新闻,这是提高点击率的一个好办法,但是这些商业网站更主要的是信息搜索和各类社会服务,如交友,求职,购物等等,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广电媒体网站如果也要往这种综合性的网站上靠,肯定没有这个精力。所以有人就认为广电媒体的网站要走专业化的网站的道路,这对于一些本来就是专业台的电视台、电台来说好办,是音乐台就开发一个音乐的网站,是影视频道就开一个影视网站,有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的办栏目经验和固定受众群,建了网站,受众群整体移植到网站中,一定数量的点击率,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些综合电台电视台来说,这种专业将体现在何处呢?所以将网站和媒体定位成一种什么关系是关系到媒体网站保持生机的一个关键。

2、人们的阅读审美心理和习惯

人类对书面阅读有一种自文字产生以来就产生的审美愉悦感,文字丰富蕴涵力促进了人类的思维发展,“正是阅读才加速了自由、个性化的人类发展”。但是阅读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阅读非但不是一种愉快的经历,反而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因此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它独具的优势和特点就表现出来了:声画结合,形象生动,迅速及时。但广播电视的劣势也表露无疑:线形传播,过眼过耳不留。

广播电视节目上网,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将已经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再现于电脑屏幕上,供网民自由地调阅,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声音图像信号易逝,线形传播不便接收的劣势。但是网络上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文字形式毕竟不同于书面文字的阅读。“读者和书本报纸上的书面文字之间的关系不同于观众和电视上出现的字幕的关系,也不同于观众和多媒体上文字的关系。没有一个演讲者能够像读书那样激起人的思维,使得读者进行独立思考。”⑹虽然网络使广播电视获得了向报纸杂志等文字媒体进行挑战的手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身独有的优势。

当然广播电视媒体网站“重操旧业”也不是不可能:一些媒体网站推出了在线广播和在线视频播出,但在目前带宽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收听和收看效果很不理想,不要说达不到数字化提供给广播的CD音效,连一般的音响效果都达不到。声音若有若无,画面像动画片一样断断续续。

3、"带宽”限制

带宽,是指网络的容量,通常以每秒多少比特来衡量。网络系统在传输声音或图像时,要比传输电子邮件或其他服务需要更高的带宽。有人计算过在现在的带宽条件下,一个广播电台网站的在线广播只能容许几百人同时在线收听。在目前的带宽条件下,还不能实现在线收听和收视的清晰保真。不过这种发展瓶颈正在被逐步克服,以后带宽将不再成为制约收听收视在线音频和视频的障碍。

注释:

⑴《人文视野中的技术》高亮华著,P2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⑵“The Future For News And Interactivity",Andrew Lih,香港电台网站http://www.rthk.org.hk 2000年1月

⑶《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海南出版社,1997年2月,P103

⑷同上P26

⑸“佛山电台的数字化生存”,罗小林,赵伟民,佛山电台网站http://www.radiofoshan.com.cn,2000年1月

⑹《新闻的价值》【美】杰克·富勒,新华出版社,1998年5月,P232

猜你喜欢

电台广播电视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鼹鼠电台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台湾地下电台为何屡禁不绝
荔枝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