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于交往的回报

1999-06-06伍泽华

大众健康 1999年8期
关键词:健康长寿哈佛大学流行病学

伍泽华

合群、乐于交往与健康长寿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呢?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

美国密歇根大学调研中心流行病学家詹姆斯·豪斯及其同事们,曾对一个名为德库木塞镇的2700多人进行长达14年的研究。他们发现,长期疏于社会交往的人,其死亡率比乐于交往的人要高2.5倍左右。

耶鲁大学流行病学家丽莎·波克曼对此作过专项调查。在她追综调查的7000人中,发现性格内向、孤僻、很少有亲友、不善与人交往及终身独居者,要比社会交际广、人际关系好的人死亡率高1.8倍。

美国哈佛大学精神病专家乔治·依维兰特博士,也曾调查过40年代初期在哈佛大学上学的204名男生。他在公布调查结果时宣称,在21岁到46岁这段时期内,平时乐于交往、精神舒畅的59人中,只有一人得了心脏病,另一人于53岁时死于心脏病。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48名疏于交往、精神压力较大的人中,竟有18人患了重病或者死亡。

那么,乐于交往究竟为何有益于健康长寿呢?研究人员发现,人的心情与免疫系统是有密切联系的。实验证实,人通过从事社会交往,可得到来自周围人的喜爱与温暖,而这种喜爱与温暖的感觉则源于脑部的天然镇静剂——内啡呔。

为验证这一研究成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曾给学生们放映了一部电影,介绍了乐于交际、助人为乐的代表人物德兰修女在印度加尔各达为贫民服务的感人事迹。看完电影后,他马上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唾液分析。结果表明,甲种免疫球蛋白的数目有所增加。

加州著名内科医生迪安·奥尔特认为,乐于交往与疏于交往可产生不同的生化反应。乐于交往、精神愉快,血液中便会增加有利健康的化学物质,相反便会产生对神经组织及心血管系统有不良作用的另一种物质。为了求得健康长寿,应当鼓励疏于交往的人通过自身心理调适,尽量多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交际范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健康长寿哈佛大学流行病学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健康长寿首次有了“官方定义”
高中所学元素与人类健康长寿的关系
理想
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探讨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