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眼库:为公益事业架桥
1998-12-28皇甫垠
皇甫垠
为了使角膜捐献者与移植者之间能建立起顺利沟通的桥梁与通道。消除“捐眼无门”、“求眼无路”的现象,保证角膜优质和移植成功,建立眼库势在必行。这是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我国北京、广州、上海、山东、沈阳等地已早有眼库建立,其他地区建立眼库的呼声也日益迫切。眼库已成为角膜捐献与移植事业的落脚点。
眼库是角膜移植的信息网络中心
有的人认为:“当前角膜供不应求,十分紧缺,建眼库无眼可存”,言下之意,建库似无必要。其实,眼库既是搜集、储存眼球或角膜的仓库,更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越国界的社会公益组织。它广泛、及时地收集捐献者身后的眼球或角膜,进行妥善的保存和研究鉴别。并合理地分配使用。因此,眼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就是角膜移植的信息网络中心。它的任务是给角膜的捐献者、需求者和手术操作者牵线搭桥,使捐献者“有门”,且十分畅通;使需求者“有路”,且十分便捷。眼库中的角膜优质、耐贮,移植成功率高,可让众多在黑暗中企盼光明的盲人早日复明。
还有人认为“建眼库要有很多的经费、设备,目前无条件”。其实,眼库也有初级与高级之分。启动阶段,只需腾出一定人力,从事规划设计,宣传发动。先发放角膜捐赠申请书(要家属签字同意)、志愿卡(随身卡)、档案卡,组织填写,再回收整理、筛选、建档,这样,眼库就基本进入了开始阶段。如果及时移植,真是连冰箱也可省去。随着业务的开展,眼库的设施当然可以不断发展。如山东昌潍医院1977年初设的眼库,开始仅有一台旧冰箱,9平方米工作间,但到1986年即已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眼库中心。设有显微镜室、角膜内皮镜室、无菌实验室、角膜病研究室、动物实验室、病理室及摄像资料室等部门。备有角膜内皮显微镜、系统显微镜、超声角膜厚度仪等先进设备,占地达200平方米。配有多名业务熟练的医师、技术员,在临床、科研、教学上作出了很大成绩。
医院是建立眼库的重要基地
捐献角膜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与捐献遗体同时进行。在建眼库问题上,主要存在两种意见,即:是由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建库,还是由眼科医院或医院眼科建库?
根据多方调查、反复比较,我认为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的还是在医院里建立眼库。医院掌握角膜需方情况较多,是角膜的直接使用单位,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眼科专业医院和大医院眼科设置眼库的条件更好。捐献角膜的宣传发动应在全社会统一组织进行。捐献角膜的申请书、志愿卡、档案卡可统一印制,但应分库发放、收缴、筛选、建档。执行时可由家属或知情者直接通知有关眼库,由眼库派专业医师或技术员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到指定地.最就地取眼或取角膜。这样,角膜捐献工作才能落实,角膜移植工作也才有物质基础。
捐献角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
发动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捐献角膜,可使眼库有广泛的材料来源,也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东南大学部分师生在校内开展宣传发动活动,一天中就有283名师生郑重地填写了《捐献角膜申请书》,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青年人敏感、正直、热情,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其宣传影响作用也大。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如能适时发动人们捐献角膜,对推动整个器官移植事业,延续生命,造福后人,对移风易俗、建设精神文明,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最后。还要说一说:志愿者捐献的角膜、器官,甚至遗体,本质上都属社会公有资源。承担组织、采集、贮存的单位有优先使用的权利,供需双方都应是无偿的。既属社会资源,就应统一规划,建立眼库协会之类的组织,及时调剂余缺,并开展科研工作。这样,角膜捐献、移植工作就会健康有序地开展,两个文明的建设也会由此而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