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

1998-09-13孙大军宋连胜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4期
关键词:理工科社会科学人文

孙大军 宋连胜

一、建立并实施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内容的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可谓浩如烟海。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专业都有其不同的选择。纵观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尽管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可供借鉴。

一是民族性。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各国都遵循的一个准则。同时,它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994年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核心内容为中华文史及南洋华人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把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分为五大类,每一类中西方文化课程都占半数以上。清华大学从1982年起,就为理工科学生开设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紧紧抓住民族文化施教,这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拓宽视野,激发创造力。另一方面,亦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里强调人文教育突出民族性,但决不是排斥异域文化。我们的观点是在汲取本民族文化营养的同时,更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将民族性与国际性有机地结合。

二是导向性。实践证明,人文社会科学在引导学生树立教育者所期望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成就总是带有鲜明的阶级印迹。我国高校在实施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实践中突出“两课”教育,使“两课”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很好地发挥了人文教育的导向作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三是渗透性。国内外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课程都十分注重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结合,体现出人文学科对理工学科的渗透,在渗透中实现知识结构的重新整合与互补。例如美国在工科院校中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与社会、自然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部分理工科院校如华中理工大学等也开设了伦理与现代生活、市场经济与法制、法律与环境保护、工程伦理、科技哲学、信息科学等课程。

四是目的性。世界各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都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性。我国华中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培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长人类历史和现代文化的知识与发展能力,开阔眼界,形成良好的国际视野和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培养良好的工程伦理道德等。

五是连贯性。课程内容不可支离破碎,要连续、完整。

2.课程比重的确定。关于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国内外各高校不尽相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比重一般在10~30%之间。在美国H&S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课程学分占学分的比例一般在13.3%~25%之间。关西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开设哲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15门,占总学分的23%。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远低于上述教育发达国家,亟待提高。

3.教育方式。国外高等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方式主要为三种:一是一年级不分专业,开出共同基础课;二是列出必修、选修课程,成立专门教学机构。开设的课程分散在四年中;三是给理工学科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的辅修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目前,我国的部分理工科院校其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方式与国外高校大体相同。

二、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建设

1.调整专业结构。如何保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稳定中求得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专业结构的调整。经过分化、综合和新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诸多应用性专业的诞生及文科专业内部学科群的衍生。例如,英国伯明翰多科技术学院在8个学部中设有艺术与设计、建筑环境、商业、教育、音乐专业;在国际上,管理、社区研究、家庭研究、外交、经济等都是很热门的学科群。

经过研究可以看到,理工科院校中的专业设置日趋综合化,人文和社会科学内部诸学科的分化、交叉、组合,市场对新理论和新人才的需求为专业结构的调整既提出了需要,也提供了可能。

2.合理设置课程。(1)加大文科基础课程的比重。例如法国,展宽大学低年级专业界限,加大基础课的比例。开设文学、语言、外语、历史、社会科学等基础课程;美国斯坦福大学规定,所有准备获取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从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宗教、人类发展行为一语言—社会过程与机构及数学、自然科学、技术和应用科学、西方文化传统等八大领域中各选一门基础课。开出的课程有哲学和数学、经济学和工程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伦理等等,数目繁多。(3)增加应用课程。如法国两年制的大学技术学院(IUT)企业与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15门课程除经济和法律外,其余的全是应用课程。

3.联合协作、资源共享。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力发展除必须具备相应的思想观念上的软件条件外,硬件条件更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如图书资料匮乏、信息资源短缺、师资队伍实力不强等诸多因素都有碍于学科的发展。在我国的现有条件下,校际协作、联合办学这一办法在解决上述问题上,可操作性强,效果也十分显著。相当多的高校实行校际协作、联合办学后,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全面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闯出了一条新路,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作者单位:吉林工大人丈学院(长春;130025)

责任编辑:邵英

猜你喜欢

理工科社会科学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不理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有关理工科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必要性的探讨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