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

1998-09-13王洪才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4期
关键词:民族化大众化世纪

王洪才

(一)高质量化。追求高质量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永恒的命题,而且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在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更不可逆转。届时,大多数国家将吸收先进国家在大众化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从而避过多而劣和低就业率的暗礁,使高等教育在稳定发展中实现大众化。实现高质量的策略有三:一是强化学术质量,即在大学规模扩充时不降低办学标准要求,仍将坚持高的学术质量标准;二是特色化,即在多样化的办学过程中不搞多重办学标准,而是在坚守基本质量标准前提下突出办学特色;三是实用化,即讲求高质量并非单纯提高理论水平,而是结合实际需要来突出特色。强化学术质量、特色化和实用化是三位一体的,都是在追求高质量,唯有强化学术质量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广泛适应力;唯有强调特色才能使人才和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唯有强调实用才能满足市场直接需求。只有三者并重才能在增加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同时而不致出现质量滑坡和失业人数猛增。

(二)民族化。民族化并非与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趋势相悖,相反,民族化是指在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保持住民族特色。我们认为唯有保持民族特色,才有平等的国际交往,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当然,坚持民族化决非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民族化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虚心吸收和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民族化的第二要义就是在发扬本民族优良传统之际注重把外国先进经验与本国国情特色结合起来,切不可照搬照抄。民族化的第三要义是地区化,即把大学与地方发展融为有机整体。民族化第四要义是坚持大学办学特色,发展大学自身个性,使大学自身具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所以特色化、个性化、自主化是有机统一的,没有大学的自主化,就不会出现大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也不能够发扬本民族特色和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因而民族化应把立脚点放在大学的自主性上。

(三)人文化。人文化是大学对人类命运普遍关心并试图有所作为的趋势。大学是人类理性良知的代表,也是弘扬人类自身本性的场所。在任何时期,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人自身发展境遇的探讨都是大学活动的热门话题。在世纪之交,人类生存环境遇到了空前的危机,这自然又激起大学对人类命运关注的热忱。在21世纪,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将更多地落实在行动上,如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人文内容的讲授,注重激发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等。在20世纪末,大学界人士已普遍关注大学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特别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行为能力尤感兴趣。大学里对人文精神的关注部分地反映了社会科技的剧烈变化带来的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失调等不适应状况,此外也是人们对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安全感的反映。大学对人文的关注是社会意识中出现的人类命运危机感的折射。人类本质的精神是什么,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这似乎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但在世纪之交又不失其现实意义。预计在21世纪,大学将以更大精力投身于人文精神的探索,将构建出更为宏伟的人文课程体系,将在社会上更广泛地传播人文思想的真谛,呼吁全人类共同建造人类美好的家园。

(四)与经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20世纪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从高等教育的实用化发韧的。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支持逐渐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由浅层到深入,由部分到广泛,到20世纪末,高等教育已发展到通过高科技和人文精神两大渠道影响社会,并形成在较高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建设的格局。在21世纪,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参与趋势将更为强劲,将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与经济社会融为一体,将在体制、形式上变革自身以使自身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量。通过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互动,高教从社会经济发展中获得物质滋养,社会经济从高教发展中获得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将更大、更广、更深,对社会中个人生活影响将更直接,将成为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届时,高等教育在主体的大众化趋势下还会出现普及化趋势,而且大众化的内涵将从一次性扩展为终身性。这样,高等教育将在不同类型国家、在不同层面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一体化。

上述趋势都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总体趋势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这即是说,在21世纪,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的使命仍将是大众化,但不排除少数国家出现的普及化趋势。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途径将有别于20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轨迹,即新的大众化途径将采取更为灵活的途径来实现,不刻求于发达国家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也许将是终身化教育概念引入后所产生的变化。这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启示之一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必须把好办学质量关。启示之二是,高等教育发展不能照搬他国模式,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之路。启示之三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加重人文内涵的塑造,要摒弃重科技不重人文的传统做法。启示之四是,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力度还不够,必须加强。启示之五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的规模扩充中不必完全沿袭正规化模式,应致力于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实质性扩充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所以在发展中要以获得实效为第一守则,把大众化、实用化、实效化结合为有机一体。换言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层次不可盲目攀高,应把职业化、与就业市场结合作为办学的引导力量。总之,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必将踏上大众化之途,但这一大众化不是简单地增加高校数量和扩大招生规模所能完成的,而必须在办学目标不断修正、办学结构层次不断调整、办学规模效益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支持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实现的。可以预料,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之路是充满艰难困惑的曲折之路,同时也是充满创新探索的成功之路。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科院(天津300191)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民族化大众化世纪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