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1998-09-12沙显杰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6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意志动机

沙显杰

创造能力是指人们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之所以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的科技和经济之所以如此高速地发展,这与它们重视创造能力的开发有着直接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为了迎接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才需求的挑战,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智力因素。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仅仅注重发展智力因素是不够的,还需要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对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不十分稳定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显得格外重要。他们创造能力的形成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应。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性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激励、维持、强化等方面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直接关系到创造性活动的效率和成效。创造性活动在非智力因素的参予配合下,可以排除内外困难的干扰,坚定信心,稳定情绪,不断强化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需要,激发创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动机因素。

动机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内部动机愈强烈,则人的行动愈坚决,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的决心也就越大,易于达到目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有具备更高尚、更强烈的创造动机作为内部动力,才能形成巩固的创新意识,不受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思想活跃,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因此教师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所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的讲解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并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学习成果反馈,适当地表扬和鼓励,科学家创造发明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的重大意义的介绍等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对创造活动充满渴望和憧憬。

二、兴趣因素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心理推动力之一,学生对某方面感兴趣,就能对该方面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采取措施着手解决;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智力作用,从而提高创造性学习的效率;兴趣还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三、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现。它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观要求之间关系的反映。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创造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之一,它在学生创造性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情感是行动的动因,“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教师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探究式实践的成功以及课外活动的创作、发明等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这样会使学生饱尝到成功的喜悦,会兴奋不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能增强进一步创造的欲望。

四、意志因素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艰苦的智力劳动,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需要学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做斗争,坚定信心,才能解决这些困难。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力是意志的基本品质,这些品质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必备的心理条件。

五、性格因素

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创造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创造力和性格密切相关。积极的性格特征,如勤奋、勇敢、自信、谦虚、细致、进取心、探究性等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怠惰,懦弱、自卑、粗心、骄傲、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等,能抑制创造力的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注意学生的积极性格特征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安于现状,不要迷信于教师和书本,要敢于对教师讲的及书本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提出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时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创造,并通过课堂教学问题的一题多解,探究式实践和课外的发明、创作活动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性格。

以上我们论述了几个主要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创造能力的作用还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者的关系上。由于创造性的教学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通过学习活动各种智力因素可转化为稳定的心理特征而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重视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望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学院

(吉林132013)

责任编辑:邵英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意志动机
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观点集萃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凶手的动机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